[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旅游资讯 > 正文

从虎头山至白水村健身步道札记

xm.fjsen.com 2013-11-14 09:33   来源: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肖贵有/文 谢守明/图

知青屯的断壁颓垣
色彩斑斓的千年古道

日前,三元区中村乡白水村一位村民兴冲冲地告知:经过驴友多次探测和村民义务修缮,虎头山至白水村一条长15.8公里的健身旅游步道开通了;行走在山峰之巅,沿着山脊行走,有凌空飞越之感,一天就可以横穿虎头山、莲花峰、蓬仙岩三座名山,一路风景别致,美不胜收。

我们急不可待前去探访。从市图书馆后山沿着古道拾阶而上,沿途密林、幽径、奇石、溪水、异草、古藤、老树、飞禽、走兽、庙宇、竹林、梯田、村落一路步移景异,让人目不暇接。深秋时节,枫林红叶、银杏黄叶、野果飘香把这深山老林打扮得色香味俱全,有幸者还会意外地发现松软落叶下面半掩的山珍红菇群。

当年知青信所--窑洞
当年知青住所窑洞
飞流瀑布

千年古道,藏着万千精灵

古人说:“山之骨在石,山之趣在水,山之态在树,山之魄在峭、在秀、在高。”对照这一标准,奇峰怪石、险崖深壑、飞瀑流泉、云雾花树的虎头山则样样具备,从市区仰望,虎头山如一把高高举起的斧头,虎头山的“虎”字原为斧头的“斧”,斧头山山脉连绵不绝,宛如一只斑斓大虎,故又冠名“虎头山”,沿用至今。虎峰顶峰海拔1102米,为三明市区最高峰。云霭大多沉积于虎峰之下,唯虎头高出云端,恰似一只刚刚睡醒的老虎心平气和地俯看波澜不惊的云海,文人雅士给这景点取名为“虎峰牧云”,现为三明市区的“八景之一”。

虎头山——莲花峰——蓬仙岩旅游健身步道一线,地处梅列区列东和三元区中村乡的草洋、白水、顶太、坑源五个村交界处,平均海拔1100米以上。由于山高路险,人迹罕至,生态植被保持良好,山巅多为原始森林,山谷深涧则松、竹、杉成林,还有刺柏、乌桕、木荷、花榈木、观光木、三叶赤楠等珍贵树木二百余种。树木形态各异,或高耸挺拔,伟岸雄起;或畸形怪状,如侏儒迈步、打鬼钟馗,甚为有趣。特别是一棵不知何名的趣树,树干下部开裂成均匀的两半,离地约2米之上又合为一体,恰似一位身怀绝技的踩高跷高手,穿着异乎夸张的长裤,忸怩作态地大摇大摆在密林之间,引得周边众树立正围观、喝彩取乐。

从虎头山到白水村,沿途千年古道约占一半,或平直自如,或逶迤曲折,或藤蔓缠树,或苔藓附阶,或隐踪于林内,或显形于坡前,行之多趣。步行累得精疲力竭,只要肆意地仰天倒在落叶铺就的松软大地,在这静谧的山林静静地躺上三五分钟,立马就会疲意全无,精神抖擞,继续前行。有一处不知名的林荫路段,姑且取名“黑森林”吧,其林密如织,树冠如盖,硬是把白昼罩得严严实实,不让一丝光亮透进,林下宛如暮霭晨昏,人形仿如鬼影,远处山涧不时传来若有若无的鹧鸪声,令人毛骨悚然。同行一胆小者提出要居中行进,非得让两个勇猛大胆者在前面开路和殿后,大家手拉手接踵前行。正当惶恐之际,突然“哗”地一声巨响,不远处一只昼伏的山麂从树丛越身而出,顺着山谷夺路而逃,如一道黑色的闪电,着实吓了大家一跳。好不容易逃出“黑森林”,走到林疏明亮处,大家仿佛感到从黑夜回到白昼,同行的一孩提被吓得面如土灰,急切地问:“刚才那野兽是不是老虎呀?”逗得众人开怀大笑。

据当地长者说:这一带曾发现过华南虎的踪迹,如今只能见到野猪、野兔、山雀、杜鹃、斑鸠、鹧鸪。一路行程,山高水长,飞禽走兽时隐时现,后来大家都习以为常,不再为之惊呼雀跃。

废弃的知青屯
古寺
合欢树

深山古寺,降龙伏虎祥瑞地

林海涛涛、山风徐徐、流水淙淙。密林深处,突然传来一阵清脆而悠远的钟声,这就是虎头山著名的云峰古寺。

据《三明市佛教简史》记载:虎头山云峰古寺,始建于明代,明朝中期沙县农民起义军首领邓茂七曾率部驻扎此地。古寺饱经沧桑,几度损毁,几番重建,最近一次重建始于1990年。原址上重修了大雄宝殿、大悲殿、门楼、三重亭及僧房等建筑,在翠绿群山映衬下,黄色尊贵的琉璃瓦在太阳照耀下熠熠生辉。犄角凌空的寺门上方书“云峰古寺”四个鎏金大字,一幅“深山藏古刹,祥云隐千佛”的对联,蕴涵深义。

三十年前,笔者曾经拜谒过旧寺,当时由于年久失修,一处厢房已经倒伏,又无僧人常住,古寺四周杂草丛生,佛堂低矮昏暗,佛龛落满尘埃蛛迹,显得冷清破败,不经意者还误以为是废弃的农家老舍。

从山形龙脉上看:古寺左青龙右白虎,背景深厚,目视前方千山万壑,乃降龙伏虎的祥瑞之地。作为佛教重地,定然会起到“说法堂前龙侧目,谈经座下虎低头”的效果。如今云峰古寺佛堂高大,金身袈裟,金碧辉煌,晨钟暮鼓,香火鼎盛,香客如潮。周边千年古树苍翠繁茂,山花从春开到秋,寺庙隔峡相对的峰峦起伏,郁郁葱葱,让人赏心悦目。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不知是虎头山有了云峰古寺灵气,还是因云峰古寺有了虎头山名气。虎头山上还有南天门伽蓝殿等古寺庙。三明学者连长生书云:“云峰变幻,果证万般乃空相。虎头观瞻,谛听四处皆法音”,生动而形象地概括了虎头山的古韵神情,同时也是对云峰古寺的最好注释。

虎头山的云峰古寺
虎头山云峰古寺边上的千年古树
林荫步道

“流放村”,历经风雨的传奇

从虎头山到莲花峰之间,有一个叫紫云山的地方,四周被高山包围得严严实实,中央是个地势低洼的小盆地,约有两个足球场大小,中间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缓缓而流。小溪的两岸宽敞无遮,生长着那些不知名的小草、野花和芦苇,山坡上静静伫立的是层林尽染的红叶、黄得晶莹剔透的杏叶和青翠欲滴的松针,宛如一个硕大的调色盘,刻意躲藏在鲜为人知的大山里,真像世外桃源。

向导告诉我们:这就是废弃的知青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这里曾经是“右派”下放农村改造的“五七干校”,后随着全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数批知青到此开荒种地、牧羊、种药材,最多时有二、三十人。我们果然在荒芜的草丛中,找到了当年的残存的历史痕迹:一个向阳处依山面的,有一排整齐有点像石拱桥的窑洞。窑洞共计有八、九个之多,每个窑洞口宽约3米、高4米、深约5米,通风和采光都很好,虽然洞内已空无一物,但水泥地板依然完好,洞前通道和灶台依然可见。窑洞顶上方平台大小如球场,已是断壁颓垣、乱石嶙峋、芳草萋萋、树木林立,周边还留下大量羊舍、耕作过成丘的田地,还有当年种植遗留下的早已成野生的黄灵等中药材。如果能够来一次“穿越”,这里可是“流放村”人群栖息的核心区域,年长的“右派”和年少的“知青”,在不同时期“政治运动”感召下,汇集于此,他们以无比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决心,在几乎与外界隔绝的大山深处,结为生命的共同体,共同抵御着自然和世事的风雨,把那个时代“战天斗地”最豪迈的歌曲,唱得响彻云霄,震撼自己,感动森林。他们以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最原始生存方式,在这方圆几十里荒芜人烟的大山深处,艰难地存活了下来,并最后全部安然地走出了被大山包围和被那个时代愚弄、抛弃的境地。这个无名的小山屯前后存留近二十年,竟然没有一个生命陨落于此。这是一个怎样的传奇故事。据说,从这里返城的知青中,如今有的当上政界高官,有的成为商界领袖,多数则过着平静的生活。

密林
宁静乐土
森林步道
神奇怪树

神人谢祐,故乡就在白水村

从莲花峰一路下坡,步行约5公里就到达白水村。小山村,仅有300多人家,很不起眼,却隐藏着千年的人文历史——这里是神人谢祐的故乡。

据说:北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三月初六这天清晨,白水村(当时属沙县二十四都)谢氏人家出生了一个男婴,取名为谢祐。谢祐后随父母来到太史溪上游的尾历村(如今沙溪河畔的列西村),谢祐曾前往剑津府(今南平市)师从当朝状元、著名词人黄裳,谢祐后又拜水晶洞异人萨真人为师,得金符王册和秘籍真传,很快就成为文武双全、阴阳通灵、法力无边的神人。由于他善施广布,捍患御灾,护国庇民,深得周边地区民众爱戴。24岁时,他在列西大榕树下羽化成神。民间相传,谢祐显灵为民间做了不少善事义举。传说如“谢祐拥军”,当年北宋官军杨八姐率军征战路过,人饥马渴,谢祐显灵慰劳杨家将官兵,提一小壶茶却倒个不完,让全体将士喝个够。煮一小桶饭却一直盛饭都有,让全军将士吃个饱,打了胜仗。还有“谢祐杀匪保民”,一群匪寇流窜到列西正要烧杀抢掠,他英灵幻化成一老者,先行到列西村外的路边设宴款待悍匪,然后在饭菜里施毒,匪寇吃后中毒而亡,使村民避免了一场劫难。

谢祐将军神位

正顺庙

在谢祐羽化52年后的南宋高宗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沙县乡民上书丞相李纲(李纲曾被贬沙县,知谢祐事迹)请其将谢祐“御大灾、捍大患”的灵迹申表朝廷。宋高宗准奏并颁布敕命,诰封谢祐为“广惠将军显烈尊王。”又过了50年,即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朝廷再赐“正顺”(名正言顺之意)庙额,从此谢祐由人变成了神,供人顶礼膜拜,祈福攘灾。列西正顺庙由此而来。又过135年,即南宋度宗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南宋名相文天祥护驾南行经过三明清流,了解谢祐的品德灵迹,深为感动,又奏请朝廷加封,度宗皇帝恩准加封为“日月盈光大帝”。

据考证:历史上谢祐确有其人,白水村还有其祖母“谢太婆郑夫人之墓”等文物古迹可以佐证,谢氏族谱也有记载。“谢祐历史文化研究会”谢昌发会长介绍说,我市正加紧对谢祐文化内涵的抢救、挖掘和整理,今年已经完成对谢氏祖房、谢祐祖母谢太婆郑夫人之墓等文物古迹的修缮工作。

有这么一群热心人,谢祐文化一定会千古流芳。

责任编辑:张海燕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