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文化教育 > 正文

梅列区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工作侧记

xm.fjsen.com 2013-11-26 10:52   来源: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罗鸣灶 陈智卿

统筹城乡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办学差距,对于梅列区百姓来说,这个笼统的概念已经变成真切的实惠:全区中小学办学条件达到“五统一”,农村中小学在全市率先完成“三房五室一基地一少年宫”建设,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全部纳入公共教育体系……

共享同一片蓝天,同在阳光下成长。近年来,梅列区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在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实现“科教兴区”奠定了坚实基础。均衡化:城乡办学一体化发展

走进梅列区陈大镇,一座依山傍水、景色怡人的新校园格外引人注目,宽阔平坦的塑胶跑道旁各种运动设施一应俱全,绿树红花掩映着的教学大楼里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校园。“现在的孩子有福气啊,我们这里的学校跟城里的一样好。”望着每天进出校园的孩子,家长们由衷地感叹着。

坚持教育发展规划一体化原则,朝着“城市教育现代化、农村教育城市化、城乡教育均衡化”目标,梅列区逐年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办学经费重点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先后完成了三明六中、群英小学、小蕉小学、洋溪中心小学等学校的改造提升工作。

有“大楼”还要有“大师”。今年九月,三明八中张志诚、高杭两位老师到洋溪中学支教,至此,三明八中到洋溪中学支教教师已达37人次。“农村学校进城交流教师可以得到更多锻炼,下派教师可以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三明八中校长陈世金说这项工作成效非常明显。

近3年来,梅列区参加支教、交流的城乡教师有229名,交流比例达到42.8%。

小片区管理是梅列区促进师资均衡的另一项举措。“我们以市、区优质校为龙头,捆绑城区及农村校,片区龙头学校实行课堂、教育教学资源开放,携手并进,共同提高。”梅列区教育局副局长林忠说。

目前梅列全区共设有5个片区,建立了20个帮扶共建学校,走出了一条“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统一教学、捆绑考核”的均衡发展新路子。

名校托管,是推动农村薄弱校发展的又一尝试。三明八中托管洋溪中学。陈世金说近年来八中从管理制度、教学教研、校园文化建设等入手,全面帮助洋溪中学提升内涵建设,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构建教育共同体,消灭教学质量“剪刀差”。数据显示,梅列区小学毕业统考,农村校小焦小学已连续5年位列第一;全市中考,近几年洋溪中学每年超过40%的学生进入重点高中。信息化:助推素质教育新腾飞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保障,在均衡发展的同时,梅列区依托信息“高速公路”,助推素质教育腾飞。

11月19日下午,在梅列区实验小学“录播室”内,全体数学教研组教师,正在收看北京崇文区教育研修学院小学数学教研员刘延革的《整体把握教材》讲座。“除了丰富教研活动形式外,‘录播室’还能保存教师公开课视频,刻录视频光盘等,对教师成长帮助很大。”梅列区实验小学副校长杨火珠说。

建设录播室是梅列区打造“数字校园”的一项投入。从“校校通”开始,梅列区着力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并于2009年在全市率先实现“班班通”。近3年来,梅列区继续加大“数字校园”建设力度,共投入2000万元用于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的改善、添置,校舍信息系统建设位列全市第一,被列为全省7个校安信息网络化试点县(区)之一。

教育教学信息化使各校可以通过校园网站传达上级政策、发布学校信息、展示学生作品、交流教师研究成果、进行校际交流与对外宣传,教师们可以在网上存放本校教师备课素材、课件资源、电子教案、教学录像和专家培训讲座等各种网络资源……数字化建设给学校发展和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插上了助力翅膀。“人人会,堂堂用”,信息化受益的还有学生。“早上第四节生物课,老师给我们讲酵母菌制作,通过多媒体展示,我们很快就掌握了这节课内容。”三明六中初二(2)班的肖雷怡说,“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课堂丰富多彩。”

目前,梅列区正继续完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建立教师研修培训、教学质量评估、学生学籍管理、数字图书等平台,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人性化:人人共享教育“大蛋糕”

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的教育机会,这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

余欣茹家住尤溪县新阳镇,父母在三明打工,今年9月进入梅列区实验小学五年级(4)班就读,她说现在每天都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非常开心。

通过缩小义务教育校际和城乡差距,打造“无择校城区”,梅列区为外来工子女就近入学提供了机会,只要外来务工者在学校所在片区租房,任何人子女就能入读。和余欣茹一样,目前在梅列区公办校就读的外来工子女有4000余人,约占总生源的30%。

在无门槛、无障碍地践行教育公平的同时,梅列区还通过“三房五室一基地一少年宫”建设,为农村学生创造温馨的成长环境。

陈鑫是小蕉小学五年级学生,她说从二年级开始就在学校寄宿,老师们非常关心学生,帮他们洗衣服、夜间盖被子、课余辅导作业……学校就像他们的第二个家。“除了物质生活关心外,我们还要加强心理辅导,努力消除留守孩的孤独感。”副校长柳青说学校亲情联络室可以让孩子们与父母进行视频聊天,有效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落实“五免八补两配套”惠民政策,完善乡村学校少年宫,打造快乐实践基地,做好“爱心班车”工作……在梅列,“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已经不再是一句空话。最新抽样调查显示,梅列百姓对当地教育事业的满意率达98.4%。

责任编辑:张海燕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