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福建日报看三明 > 正文

小学科学课,“科学”吗?

xm.fjsen.com 2013-12-11 09:06  张颖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老师教得可真快!

  三明市梅列区陈大镇中心小学老师在指导学生玩航模。 游庆辉 摄

东南网11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 实习生 张娜)

小学科学课处境尴尬

福州市民林女士翻看了女儿的科学课课本,发现内容相当有意思,与生活十分接近,但是和女儿的对话后却让林女士很不是滋味:“女儿告诉我,老师经常一节课就能讲完十几页的内容,课本中的小实验做得很少,几乎没有让孩子们自己操作实验的机会。”

家长周女士的儿子今年6年级,在福州市鼓楼区某规模很大学校就读。“孩子三年级时就希望学校能正常开设科学课,但直到目前学校仍没有给孩子上过一堂像样的科学课,孩子由原来热爱自然科学变成不关心自然科学了。”

福建省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仓山实验小学的林兆星校长对记者直言,如今的小学科学课程处于专业教师少兼职教师多,课程规范管理缺失,课时无法保证、课堂照本宣科的尴尬境地。有责任心的校长管理会到位,能想办法配备或配齐专职科学教师,科学课程就会相对规范。

缺了科学课,就谈不上素质教育

记者查阅了《福建省义务教育小学课程设置》发现,小学科学计划数是3-6年级每周3节课时,语文低年段8节、中高年段各6节,数学低中年段各4节、高年段5节,英语3-6年级各2节,低年段的品德与生活3节,品德与社会中年段2节、高年段3节,体育3节,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与学校课程(含信息技术)低年段各4节、中高年段各6节,音乐和美术低中年段各2节、高年段各1节。

然而现实中,大多学校的语数教师数占用了超过80%的教师职数,用于完成国家规定的不到40%的课时,多数综合课程专业教师都十分匮乏。

“国家课程设置是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无论缺失了哪门,都谈不上素质教育。”省普教室小学科学教研员林维超对于科学课的弱化感到痛心,“我国儿童的科学素养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极大。”

为何科学课被大打折扣,甚至被忽视?

采访中,一些校长表示无奈。一是行政部门评价体系过于重视文化课程的分数排名,无形中给学校、教师、学生造成巨大压力;二是来自社会的压力,绝大多数家长只关心孩子文化类课程的分数,“学校最好的教师先保证文化课程的正常开设,并且还要保证课程质量。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对于挪课现象只好放之任之”。

福州市某小学科学教师透露:“因为目前的科学教师多为兼职,文化类课程的教学任务压力太大了,没有精力上好科学课。一节课说十几页内容,很多时候就是为了赶进度做出教过的样子,腾出课时上自己担任的语数课。”

福州某小学的兼职教师直言:“在现行的考核体系下,科学课程的教师与语数教师形成明显的考评等级差距。譬如,一节语文课的工作量系数为1,而科学课一节课的系数只有0.8。”

处于非主流、被歧视的地位,考评绩效受到明显的影响,导致大多科学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每逢语数老师来“借”课时,“如果学校管理不严,科学教师挺乐意送顺水人情”。

林维超教研员认为:“对于承担全面素质教育任务的学校,所有学科教师的地位是一样的,人为地将不同学科教师的地位分为三六九等实在很不明智。”

业内人士表示,人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文化、科学、艺术、身体和思想品质,但是目前文化类工具性的课程一头独大,其他方面的教育都被弱化,这是不正常的教育,也是耽误学生的教育。这些问题完全可以通过管理和评价制度的科学设计进行预防和杜绝,应该科学地评价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业水平,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杜绝挪课、挤占课时现象。

师资缺口上万,补充力度不够有力

林维超告诉记者:“2006年全省近万所小学仅有不到200名的专职科学老师。经过近年来各种形式的补充,今年根据教研部门的初步统计,小学科学专职教师的总人数已经超过2000名,但对于全省近8000所小学而言,大约平均每4所才有一名专职科学老师。”

与浙江省小学科学师资超过半数是专职相比,我省对于小学科学专业教师的补充力度还不够有力。比如,今年福州市招考1000多个新教师,小学科学教师仅占60多名,有的区县小学科学教师缺口100多名,而一年只招两三名,“即使不考虑老教师退休,像这样的补充速度也要经过四五十年才能补齐”。

“近年来,龙岩市基本是按十分之一左右的比例配备科学新教师,在全省保持首位。而有的设区市科学教师严重缺员,但是连续4年只招收1名小学科学专职教师,照这样的配备速度1000年也配不齐。”林维超呼吁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正视科学师资不足的问题。

我省小学科学师资的缺口至少上万名,许多学校也表示要招收专业的小学科学教师,但是招不到合适的人选也成为问题。

据悉,目前我省尚无真正培养小学科学师资的高校院系,“小学只能招收有理科背景的大学毕业生,而毕业生不愿意从事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工作,更不愿意到农村去”。

林维超表示,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涉及理化生地领域几乎所有的基础知识,还包括工程与设计,“单领域理科背景的大学毕业生想很快胜任教学任务,这的确有难度”。

省教育学院在省教育厅布置下,从2008年开始连续5年,开设了省级农村薄弱学科科学教师培训班、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转岗教师培训班、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培训班等各种培训班,数百名教师接受了培训。“与其他学科超额参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经常招不满老师。而且从跟踪情况来看,培训后的师资真正坚持在科学教学一线的凤毛麟角,绝大部分受训老师还是回到原来语数英学科的岗位教学。”省教育学院培训部门透露的情况不容乐观。

除了通过全省新教师公开招考新进教师外,我省龙岩、漳州、泉州等地也颁布政策鼓励师资转岗,促进学科均衡发展,但是无论是工作强度还是评价体系,教师都不愿意当科学课程教师。

林维超透露,目前全省只有三分之一的市、县区配备了专职小学科学教研员,剩下的区县或者兼职甚至干脆不配备。没有专职的学科教研员,“这将造成基础培训没人组织,学科教研活动搞不起来,学科师资队伍涣散,学科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提升也就无从谈起。”

莫浪费实验器材的投入

科学课需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究,发现自然现象产生和自然事物变化的规律。林兆星表示,要上好一节科学课,准备充分的探究实验材料很重要,用行话就是要有“结构性”的材料,要既能观察现象,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政府为小学的基础教育发展不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为所有小学改善了开展科学教育教学的场所和设备条件,明确这是学校标准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林维超表示,我省科学室和有关探究实验器材的配备目前基本实现全省达标,有的学校甚至还建有科学实验综合楼。但目前可以说这些绝大部分设施装备是处于被闲置的状态,原因是小学科学这门课程没有走上正常的教学轨道。

“配备是为了用,用坏是正常的,不用是极大的浪费。一边是国家的不断大量投入,一边是学生没有享受到应该享受到的教学资源。我们的教育究竟是对谁负责?这值得教育工作者、管理者深刻反思!”林维超认为,“浪费教育教学资源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执行国家教育意志过程出现偏差,耽误了孩子们的正常成长。”

在种种不正常的压力下,小学科学教材中要求的探究和实验内容被不专业不负责任的教师简化甚至忽略,配备的学科设施装备被闲置,“科学课”成为读书课或简单灌输,忽略了对孩子科学兴趣、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多位科学教师透露探究式的课型比较少的原因:“小学不像初、高中理科配有专门的学科实验员,课前准备探究器材、课后整理器材都得任课老师独自承担。加上任课班级数多学生多,精力不足,没办法按教材的要求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一些探究活动的项目往往需要购买一些易耗品,如买几条鱼、几包食盐,可不好报销只好放弃。”一位科学老师对于现实感到无奈。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问题完全是学校管理的问题。一方面要给科学教师明确的教学质量要求,也要科学地安排科学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并要在绩效考核中体现;一方面要与财政管理部门协调,给出一定实验经费用于易耗品的开支。

林兆星指出,小学科学课的评价体系不像语数英那样直观,作为非升学考试计分项目,在学校和家长的心目中未必排上位。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如何创设一个恰当的评价体系实属难题。作为讲求思辨性和动手能力的课程,小学科学课的评价跟语数英不同,它在教育过程很难用分数衡量,但学生的科学素养确实地得到培养,才会善于质疑,这样才有创新,也会有效地促进学生提升文化类课程的学习质量。

据了解,国家很快将颁布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改革内容之一,就是小学科学课程将从一年级开始设立。此外,新的课标还专门强调快乐学习,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增加工程与技术方面知识,让孩子们通过自己探究动手做实验等方式,更多地体验获得科学知识的过程。

林维超教研员认为,作为为提高学生丰富认知自然世界服务,为提高学生生存生活质量服务的科学课,在我省还未引起应有的重视,还未走上正常的教学轨道,希望社会和家长都能够正视科学课程的教育功能,监督学校规范办学,规范教学秩序,使孩子真正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责任编辑:张海燕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