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视点: 深山有“堡”待放彩
xm.fjsen.com 2014-01-08 10:39 王艳蓉 来源: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本报记者 王艳蓉 2010年,“中国·福建土堡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我市大田隆重召开。当人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散落在三明境内的土堡群落时,三明土堡就以一种震撼人心的集体群像引起了世人的惊叹。 而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董琦用“先有客家人,后有客家土堡;先有客家土堡,后有福建土楼”这样的评价,给三明土堡以“土楼之母”命名后,三明土堡就掀开了神秘的面纱更清晰地展现在闽西北区域这块独特的人文山水中。 资料显示,三明土堡始于隋末唐初,历经宋元时期,经过明代的早、中期发展,明末、清代、民国达到成熟期。由于年代久远和诸多原因,“土堡”中的大多数都已“雨打风吹去”,永远地消逝在历史的记忆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保存较好的土堡有100多座,多见于永安、大田、尤溪等地,永安安贞堡、大田芳联堡、大田琵琶堡最为典型。 三明土堡建筑作为记录三明先民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观念意识等文化艺术形态的承载物,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作为三明的十大名片之一,三明土堡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居在深山人不知”。如何保护好土堡,进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记者采访了一些专家和两会代表。 专家观点:申遗是最好的保护途径 三明市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刘晓迎是三明市早期研究土堡建筑的专家学者之一,在刘晓迎眼里,土堡是写在大地上的诗章,是静静述说的历史,是一个民族活存的寓言。他说,土堡凝聚着中华民族古老的建筑传统,更是客家人聪明才智的体现,如何有效扎实地保护和挖掘三明现存的土堡,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不让土堡这种优秀的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消失,这是一种责任,也是对后来者的交代。 近年来,随着土堡文化价值逐渐显现,市里对于土堡文化现象也给予了一定重视。刘晓迎说,目前,我们地方的领导、当地的学者已经意识到,土堡是一个可以申报世遗的项目,所以盲目的去开发它是不妥的。所以一方面我们要进行深入科学的研究,另一方面我们要赶紧保护,那么近期的保护是简单保护它的个体,至少保存它不被破坏;其次是保护它的环境,四周的氛围要保护,这就是近期保护,这个不需要花很多钱就能做到的。第二是远期保护,我们的目标就是要申请世遗,所以我们要学习周边已经成功的一些案例,比如土楼,看看它的成功在哪里,现在基本上联合的申报是很重要的方式,我觉得我们叫福建土堡不要太强调三明或者大田或永安等,因为这个申报世遗是大家共享的。第三点讲研究,要注重与其它防御性传统民居进行比较,与其它防御性建筑进行比较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和谐,不要说我们比谁更好、更多样化;二是要比较的手法,共同的东西在哪里,不同的在哪里?三是要重考证,考证要严谨;四是继承,就是我们对于古建筑的保护,要整个周围去和谐,去继承当地的传统风貌,同时要有点新意。 记者通过网络采访了曾经到过三明考察土堡的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中国民居研究会秘书潘莹。潘莹认为,三明的土堡非常有特色和研究价值,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如果不保护起来,就可惜了。光提保护土堡单体是不够的,应该是保护有土堡信息的这样的村落,也就是要保护具有典型的闽中特色的历史村落。在这样的闽中村落当中,它的民居的单体本身特色也非常鲜明,用今天人们的话来说,它的居住规模、形态、布局方式还是比较舒服的。而且,它的建筑类型非常丰富,它有廊桥,有土堡,有宗祠,还有些较小的庙。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才能生发出自然的、和谐的美。基于这几点来讲,应该是从一个保护闽中的当地地域特色聚落出发来保护土堡。注重保护的整体性和多样性,整体包括环境、建筑还有非物质形态的民俗活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民间的民俗活动放进去,使它成为一个整体而且形式多样。
三明学院教授廖开顺认为,从文化方面来讲,三明土堡一是反映了明清时期闽西、闽中的历史文化;二是宗族文化及地缘文化;三是闽中、闽西北经济状况在土堡能够反映出来;三是土堡反映了古村落的意境,比如,大田的琵琶堡,天地融为一体,反映了村落的意境。他对三明土堡的开发利用有几点看法:一是政府的目标很明确,保护土堡,最后是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那么三明土堡也好,大田土堡也好,都是福建土堡,要联合起来。二是对古建筑技术、艺术为重点的多领域的研究,不要仅仅停留在建筑的技术和艺术上,还要涉及到其它方面的研究。三要研究古代中原文化南迁与福建文化的关系,才可能真正得出土堡跟移民史关系的基本正确的答案。四要将土堡的研究向世俗化推进,推向民间,推向旅游化。 代表声音: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代表陈江火是通过刘晓迎的《神秘的客家土堡》、《福建土堡》知道三明境内那些美丽沧桑的土堡建筑的。他说,三明土堡群在福建、乃至全国的古代防御性乡土建筑中独树一帜,其建筑风格的唯一性、构筑体系的独立性、整体保存的完整性、环境风貌的原真性、成组聚集的区域性、建筑艺术的完美性、抗争自保的社会性均是“土生土长”的,堪称独一无二,是三明的一大宝贝。但是,在三明土堡中,除了早期出名的安贞堡外,众多个性迥异的土堡的知名度似乎只停留在学术界和文化圈内,宣传不够。他建议,作为三明的一个重要文化名片,市里在城市建设中考虑适当融入土堡元素;组织作家、文艺工作者挖掘土堡所蕴含的文化,土堡被淹没在岁月风尘里的故事,创作广为传播的文学艺术作品,提升土堡的知名度。 大田是三明土堡群里最为集中之地,该县正不断加大推进对土堡的管护、修复、开发:县里将最具有代表性的安良堡、芳联堡等7座土堡申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调整充实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增加博物馆专业人员;将保护、利用土堡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在夜景工程中,将安良堡等土堡造型搬上均溪河岸夜景;编排土堡宣传脚本,在有关会议材料封面、封底上编印土堡景观,编写有关土堡常识的中小学生乡土教材,制作土堡模型的茶叶罐等工艺品,多渠道宣传土堡文化,提升土堡的认知度、美誉度。 尤溪县在启动“土堡”修缮、保护工作步伐的基础上,正尝试开展土堡建筑的研究、总结和提炼工作,吸收其中的精华,融入到城市建设项目,以此提升城市品位。同时,还组织力量加大宣传、开发力度,吸引民间力量参与开发利用。 对此,蒋新文代表提出,是否能够从全市的范围,统一规划、保护和宣传三明土堡,把城市建设、文化研究以及旅游开发相结合,形成对“土堡”全面、系统的学术认识。同时让更多方面的力量参与到保护工作中,采取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民间参与、合理开发利用的路径,解决财力投入有限、经费严重不足等问题。他认为,福建土楼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主要还是因为土楼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和无与伦比的文化价值,当然,与当地政府与民众共同努力分不开。从这点看,我们的土堡申遗之路也需要政府和民众的大力支持和努力。另外,当前关键是保护和利用的问题。保护和利用本身就是有矛盾的,你不保护,它也在损坏;有的时候你保护又是一种破坏,这个要处理好,这个是最重要的一点。在土堡的修缮和保护中,不要丢了土堡原有的土味、原味,不仅要保护好土堡本身,还要保护周边自然和人文环境。因为,没有背景环境,土堡将失去原有的风貌。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