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大力实施“党建富民强村”工程纪实
●施祖 在一阵阵响亮的鞭炮声中,“省级渔业专业合作社”授牌仪式,近日在清流县沧龙渔业专业合作社火热进行。“去年实施的‘党建富民强村’工程,挂钩单位市农业局会同我们村,立足河湾多、水资源丰富的实际,提出‘渔业兴村、产业富村’发展思路,推行‘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实现了党的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三者的有机融合。如今,我们村水清鱼肥,养鱼面积达3500余亩,年产值3500多万元,全村70%的农户发展生态养殖,2013年村财收入30万元、比增28.5%,人均纯收入11500元、比增12%,我们成为渔业养殖名村了。”沧龙村党支部书记陈志明兴奋地说。 去年以来,三明以“生态美、百姓富”为目标,结合扶持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加快发展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以“十个一”活动为抓手,深入实施“党建富民强村”工程,吹响了党建引领农村发展的“集结号”。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正团结和带领农民群众,在富民强村的征程中展现风采,三明乡村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行动在党旗下开始:精心组织,统筹推进 2013年,省委组织部提出在全省实施“党建富民强村”工程,给三明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但怎么找准抓手,使党建与富民强村有机融合,更有效地推进这一工程,成为摆在市委组织部面前一道亟需破解的难题。 市委组织部立足市情,对全市1735个村的基本村情、产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困难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在梳理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十个一”活动载体,即建强一个村级班子、制定一套发展规划、选准一个主导产业、扶持一批双带能人、选育一个带动龙头、建立一套联动机制、落实一批为民实事、培育一批示范典型。同时,采取召开座谈会、下发征求意见稿等形式,广泛征求基层的意见建议,最终“十个一”活动被确定为推进“党建富民强村”工程的活动载体。 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十个一”活动推进“党建富民强村”工程的实施意见》,三明采取分步推进、示范带动、滚动发展的方式,集中三年时间,按照重点村、一般村、难点村三个层次,分批推进全市1735个村“党建富民强村”工程,其中2013年全市确定了625个村作为首批重点推进示范村。 “十个一”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基层反映在领导重视、典型培育、统筹推进、督查考评等方面需要具体的指导。于是,市委组织部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开展“十个一”活动推进“党建富民强村”工程的通知》。同时,建立责任落实制度,将推进“党建富民强村”工程纳入县、乡党委书记抓党建专项述职内容,明确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组织部长为直接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建立督查通报制度,要求各县(市、区)、市直部门每两个月报送一次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明确下步措施,并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督促整改;建立考评奖惩制度,将工作推进情况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党建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组织考评验收,及时兑现奖惩,推动活动纵深开展。 力量在党旗下凝聚:挂钩帮扶,联动共促 “党建富民强村”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资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全市安排了106个市直单位、519个县直单位与首批625个重点推进村进行挂钩帮扶。 “我们挂钩单位有四项职责任务,就是理清发展思路、壮大主导产业、实施惠农项目、加强组织建设。”正在村头村给村民宣讲惠农政策的市委办挂村工作人员说道,在他的手里拿着一本帮扶“宝典”——《涉农项目手册》。 原来,为了更好地发挥部门单位在人员、项目、资金、信息等方面优势,方便挂钩工作人员主动对接支农政策,策划运作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市委组织部组织市直各涉农部门对有关政策进行了汇总编印。 市委办是明溪县盖洋镇村头村的挂钩单位。在实施“党建富民强村”工程中,市委办会同村“两委”,立足山地资源丰富,大力实施“项目村主干”工程,推行“支部+公司+基地+农户”、“支部+协会”、“支部+合作社”多种发展模式,引进和谐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建立了罗汉松、紫薇等品种的万亩绿化苗木基地;组建了和谐绿化苗木专业合作社、科技协会,进行了国家级绿化苗木科技示范基地申报;同时以和谐园林万亩珍稀苗木基地为依托,推进了森林人家、水上渔村、国际山地自行车赛道等旅游项目建设。 通过挂钩帮扶,村头村形成了立体化、多元化发展格局,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促进了农民增收。2013年,实现村财收入65.7万元、比增23%,人均纯收入9199元、比增12%,并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村、市级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平安家庭示范村。 “现在,我们的村庄美了,有了自己的特色产业,村民能在自己的后山上上班了。依托旅游产业,以家庭文化为主题的餐饮、住宿等行业逐渐兴起,村民更加富裕了,没有党的富民强村政策,没有挂钩单位的帮扶,就没有我们村的今天。”村头村的老村长感慨地说。 将乐县在挂钩帮扶中,总结推行了县乡干部“住村工作室”,把挂村工作队、驻村人员的岗位前移,开展“面对面”、“点对点”、“无缝隙”服务,实现了服务“零距离”,有效整合了资源,凝聚了力量,及时方便为村民提供生产发展等方面的服务,提升了活动实效。 市县挂钩单位把挂钩村作为本单位的“二级单位”和“形象窗口”,坚持“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指定一名分管领导具体抓,确定一名工作人员直接抓,并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做到与单位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同时,对照“十个一”要求,加大帮扶指导力度,经常深入村里,帮助挂钩村出点子、找路子,引项目、要资金,办实事、解难题……一股股强大的力量在党旗下凝聚,推动村庄一步步富强。 活力在党旗下迸发:建强班子,强化保障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实施“党建富民强村”工程,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就看“领头羊”。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围绕建强村级班子,大力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培养”工程。 去年全市共选派了224名村党组织书记异地挂职锻炼,组织50名辖区村党组织书记与工业园区、重点项目党员干部“互派挂职”,并在全市建立1000名优秀村(社区)党组织后备干部信息库,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深入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全市142个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每季度至少到村上一次党课,组织千名专家组成专家团、技术服务小分队开展了一次以上送技术活动,分层分期分批对全市6万多名农村党员轮训一次,建成百个远教示范广场,选聘了百名远程教育师资人才,制作了百套远教广场专用教材,促进农村党员队伍素质提升。 一项工作的良性运行,离不开科学的制度建设。在进一步明确村党组织、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及其成员的工作职责的同时,制定了村“两委”会议工作规则和村民代表会议工作规则,建立健全党务村务公开,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村务日常管理,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联系和服务群众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6项基本工作制度,规范了班子运行,增强了班子领导力。目前,全市1735个村级领导班子工作制度已全部建立。同时,创新提升“168”农村党建工作机制,推行“六要”群众工作法,总结推广“两述两评三公示”考评工作法,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制度,推进村级班子决策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 去年,市委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的若干意见》,在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加村办公经费、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等方面,出台了10项政策措施,促进村党组织引领作用的发挥,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如对村域范围内的各类县级财政性税收按不低于10%的比例返还村集体;市财政对本届任期内实现村自有经营性经常收入达5万元以上且增幅达50%的村,一次性奖励村主干每人1-3万元;要求县级财政对村自有经营性经常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每年补足到不低于5万元;每年按全市1902个村(社区)10%左右的比例,奖励优秀村(社区)主干每人5000元;全市每年拿出50个乡镇事业工作人员名额,专门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招聘。 “现在越干越有劲了,上级不仅在村级运转保障、村干部待遇上有很多政策,更重要的是让村干部有了奔头。去年底,在乡镇党委的推荐下,我参加了省市组织的从优秀村主干中考录公务员和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笔试、面试……”宁化县安远镇张垣村党支部书记刘英美激动地说。 一项项政策的出台,让村干部在政治上有盼头、经济上有甜头、做事上有劲头,活力迸发,推动发展,为民服务。 典型在党旗下闪光:加强培育,示范带动 “现在的蓝玉村,已经是全镇乃至全县、全市党建引领发展的一面旗帜。”大田县蓝玉村党支部书记肖基传自豪地说。 蓝玉村地处高速公路口,土地肥沃,农业基础较好,在推进“党建富民强村”工程中,大田县把蓝玉村作为样板村进行重点培育,会同镇村一道,创新提升了党建引领发展 “三道加法”;培育的莴苣、黄瓜、白菜获无公害蔬菜认证,基地被列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省级城市副食品调控基地,新引进的花卉大白菊远销韩国、日本等地,自主培育的烟叶“蓝玉一号”通过审定并在全省推广;开发了红色、古桥、古寺庙等农村乡土文化资源,“十里五花桥”列入县第三批文物古迹保护单位;完成了“户户通”水泥硬化、危旧房改造、斜屋面改造、河道整治等项目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精品村”。 其实,蓝玉村典型的培育,得到实惠的不仅仅是蓝玉村村民。在典型的示范带动下,以蓝玉村为核心快速向周边村镇辐射开来,在富民强村中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注重选树、培育典型,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是三明推动“党建富民强村”工程的重要工作方法。市委组织部围绕“支部引领好、党员表率好、产业发展好、村容村貌好、制度机制好、群众评价好”“六好”要求,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沿线,选择确定了有基础、有潜力、有特色、有代表性的30个村,作为市级党建精品村进行重点培育,明确培育目标,制定培育方案,细化培育措施,落实培育责任,在全市形成了一条从南到北、有点有面、一村一品、特色鲜明的“党建示范走廊”。 围绕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以党员为重点,每个重点村扶持3-5名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能人,每名“双带”能人结对联系5户以上农户;通过引进培育企业、与村外企业结对合作、扶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措施,每个重点村至少培育了一个能够引领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龙头”,带领群众参与产业发展,促进村民发展致富。同时,总结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党支部+协会+基地”、“党支部+党员+能人+农户”等做法,构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以专业组织为纽带、以党员和能人为骨干、以基地为示范的组织带动体系。 典型不仅体现在精品村、好的发展模式等方面,还体现在调动“人”的积极性方面。建宁县在实施“党建富民强村”工程中,推行了农村党员“信誉管理”,通过村级组织提名、群众评议推荐、乡镇党委初审、县委组织部和信用社复核等程序,评选“党员信用示范户”,对“信用党员示范户”开通贷款绿色通道,贷款额度提高到10万元,贷款利率降低20%-30%,贷款方式实行一次授信两年内“随贷随还、循环使用”,用于扶持农村党员发展致富,有效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促进党员带动群众创业致富。2013年,建宁县共评选信用户404户;目前已有166户获信用贷款1594万元。 “开始还以为党员信用示范户只是一个称号,没想到有这么多实实在在的好处。”作为建宁县首批404户农村党员信用示范户,黄埠乡桂阳村党员姜成宗深有感触地说。去年,他会同其他3名党员股东凭着“党员信用示范户”这张“信用身份证”,获得了贷款40万元,注入他创办的萝卜专业合作社,扩大种植面积290多亩,促进村民增收300余万元,形成了扶持一户、辐射一片、带动一村的“羊群效应”。 “党建富民强村”工程实施以来,首批重点村都制定了村庄、产业、民生事业发展规划,确定了主导产业;共培育“双带”能人2900多人,组建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组织720多个,引进对接项目1100多个,争取帮扶资金4400多万元,兴办民生实事3600多件,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以上,有六成重点村村财收入增长10%以上。在2013年市直机关党工委组织的“三服务、三十佳”网上评选中,开展“十个一”活动推进“党建富民强村”工程以最高得票被评为“十佳服务发展举措”。 |
- 2014-02-24三明:儿童福利机构照料规范获民政部立项
- 2014-02-23三明:“青年文明号”送温暖在行动
- 2014-02-23三明三元开展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
- 2014-02-23血站用血告急 三明大田掀起职工献血热潮
- 2014-02-23三明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视频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