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三明频道> 三明综合新闻> 社会 > 正文

尤溪南芹小腔戏为文化示范区添彩 传承经典

2016-03-28 10:23:46王长达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小腔戏《满堂福》剧照

3月25日上午,尤溪县新阳镇南芹村小腔戏剧团在列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演出传统小腔戏《满堂福》,来三明进行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前期验收的省文化厅副厅长陈吉等领导见了,颌首赞许。

剧团团长杨宗福介绍说,南芹村大多姓杨,相传是北宋杨家将杨文广的后人。清嘉庆年间从江西传入福建,在南芹村有200多年历史。南芹小腔戏业余剧团于1955年正式成立,“文革”期间,几乎停止演出,“文革”后恢复至今。现在,江西已无,南芹小腔戏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三明学院教育与音乐学院教授赖登明介绍说,小腔戏源于江西,故称“江西戏”,俗称“土京戏”、“乱弹”。小腔戏属于皮黄腔系,是早期乱弹声腔在闽西北的遗存,因主要行当角色用小嗓行腔而得名。南芹小腔戏因最早形成于南芹村的南阳尾自然村,当地人称南阳尾戏,传到杨宗福这一代已是第十二代。

小腔戏读音以中州韵(俗称“官音”)为主,杂以方言,谓之“土洋腔”。小腔戏的角色有正生、小生、末生、老生;老旦、小旦、花旦、末旦;大花、二花、三花。花就是武生,三花相当于小丑。南芹小腔戏剧团的武戏也有十八般兵器,都是祖上传下来的。“行头跟京剧差不多,就是唱腔特别。”杨宗福说。

老杨年过花甲,这个草根剧团现有乐队、演员共23人,成员大多是中老年人,最年轻的也已40多岁。老杨说:“以前每年正月起都要演一两个月的戏,现在人员老化,只能正月时在村里演出两三场。”

2007年,南芹小腔戏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杨宗福入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近些年,老杨努力在村里的初级小学开展“小腔戏进课堂”,为南芹戏培养后人。去年,三明学院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研究馆员杨业辉撰写的专著《乱弹魅影——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南芹小腔戏》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荣获三明市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目前,南芹小腔戏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老杨说,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南芹小腔戏,培养好下一代演员,让小腔戏这个“戏曲活化石”传承下去。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