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发挥支部作用 打造“淡水养殖第一村”

2017-07-04 09:39:13吴火招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清流县嵩口镇沧龙村以淡水鱼养殖业为主,近年,该村通过成立沧龙渔业专业合作社及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6名党员尤其是党员大户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渔业产业发展,全村淡水鱼养殖面积从200亩扩大到3500亩,合作社养殖户从13户增加到174户,鱼塘每亩利润从600元提高到3000元,渔业年收入800多万元,沧龙村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淡水养殖第一村”。

2014年合作社被授予“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并获“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渔业产业日益壮大,合作社党支部党员如何通过帮扶带的方式带领贫困群众走致富之路?又如何依托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壮大产业升级?

党员帮扶 精准脱贫

6月28日,在沧龙村陈志仁的循环流水养殖场内,李永生缓缓划着挂机船上的双桨到鱼塘中,安装增氧机,他说这里活不多,但可以学到很多技术,还多了一份收入。

“李永生在我这里做事,一年下来大概有2万元左右的收入,另外还帮他争取到了村里打扫卫生的工作,一年也有1万多元,加上他自己鱼塘的收入,今年年底可以使他家脱贫了。”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陈志仁说。

此前,在册贫困户李永生,由于家中母亲和妻子都因病无法从事体力劳动,有一个念初中的孩子,一家4口的负担全靠李永生一人经营2亩薄田和4亩多的鱼塘苦苦支撑。

李永生的状况在2015年合作社党支部“一对一挂钩帮扶”下得到改变,“我们要求党员在一对一帮扶上,从年头开始就要帮助挂钩贫困户设计放养模式,具体细化到养什么鱼、中途做什么调整、喂什么饲料、鱼大了如何销售,到年底党支部还要开会一起总结经验,看哪个党员帮扶创的利润比较高,再在合作社里进行推广,这样也形成了一个争先帮扶的氛围。”陈志仁说。

在此基础上,支部党员进一步广开思路,推行“大户带小户、党员带困难户、示范村带贫困村”的三带帮扶模式,积极开展党员设岗定责活动,设立了标准养殖示范岗、信息咨询服务岗、技术指导服务岗、溪鱼销售服务岗、渔业发展监督岗等5个岗位,让党员社员认岗、领岗,履行职责,做到有位有为。

通过精细化的帮扶,2016年合作社党支部共帮助8户贫困户发展鱼塘45亩,贫困户人均收入达4689元,比2015年人均增收1129元,增幅远高于普通农户,共实现7户32人脱贫。

支部引领 产业壮大

魏泰瑜是合作社党员,自己养有40多亩鱼塘,2015年见渔业发展越来越好,他把远在北京打工的哥哥魏泰斌叫回来一起从事渔业发展。

“哥哥一回来就在我们的隔壁村梓材村下甲口承包了50多亩鱼塘,投了2万多尾鱼苗。”魏泰瑜说,结果那年碰到“5·19”洪灾,50多亩鱼塘全部被冲毁,损失了20多万元。

所幸合作社是省渔业互保协会的金牌会员,党支部通过积极向上努力,为魏泰斌争取到了6万元和2.5万尾的鱼苗,便马上积极投入,让他下半年能有收入,减少损失。经过一年多的发展,魏泰斌已是梓材村的养殖大户,年收入10多万元。

作为党员带动起来的魏泰斌,一方面成为了养殖大户,另一方面他又作为示范户带动了周边村的渔业发展,类似这样鲜活的例子,在沧龙村不在少数。

随着渔业产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无论是养殖大户还是小户,都越来越需要合作社抱团闯市场,引领产业向更好方向前行。

党支部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作用,将合作社进行经营管理模式的“六统一”,即统一投放规模优质苗种、统一注射草鱼冻干疫苗、统一投喂高效配合饲料、统一调控水环境、统一注册清流溪渔商标、统一配送销售,这极大地促进渔业合作社的社员抱团发展,而从中也让养殖户节约成本,扩大利润空间。

2015年沧龙村又在全省率先引进循环流水养殖项目,将传统池塘的开放式“散养”模式创新为新型的池塘循环流水“圈养”模式,具有节能减排、简化喂养、减少劳力等优势,极大地提升了产业效益,并通过国家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和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

“循环流水养殖技术经过党员示范带头使用了近3年,现在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下一步准备用5年时间将这一技术从6条槽推广到2000条槽,促进渔业产业向智能化转型壮大。”陈志仁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