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明溪:千年萧家山 修缮保护筑巢引凤

2017-08-22 09:51:03江月兰 陈方发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拥有700年历史的余氏宗祠



村中八口古井之一

游客渐多 效益初显

在村里的古绎道上,记者偶遇66岁的村民王桃雯,她刚从山上采完灵芝回来。她说,过去萧家山村家家户户种植席草,以编织草席为主业,村民们纺织的草席在三明周边县市是出了名的,但村里交通不便,每次得挑着草席步行两个小时才能到县城销售。如今,手工草席已无销售市场,村里早也无人种植席草,织席用具也寥寥无几,织草席活儿在乡村消失了,技艺眼看就要失传。

闲聊中,王桃文从背篓里拿出一朵大灵芝,欣喜地告诉记者,山里人靠山吃山,山林里有着许多珍贵的药材、菌类。村民春季挖笋,做笋干;夏季采野生灵芝,采野生金线莲、摘红菇。每年,她摘灵芝就能卖2000多元,红菇能卖近两万元,金线莲能卖一万多元,收入也很可观,她舍不得离开大山。

近年来,随着媒体的宣传推介,村里的游客多起来了,农户家自产的东西也不愁卖。

“我家长年养蜜蜂,随时有蜂蜜出售,绝对不掺假,质量有保证。家里的灵芝、红菇、笋干、土鸡、土鸡蛋基本上在村里就能销售完,游客们还留了我们的电话号码,预定土特产,我们常帮助游客快递红菇、笋干等。”村民李菊如,打开谷仓门,让记者看她养的几箱蜜蜂,一边与记者攀谈。

李菊如说,前几年,乡村水泥路铺好后,来萧家山旅游的人更多了。每天,有一班公交车开到村里,村民进城也方便多了,交通便利了,已有不少村民陆续回归村里。

“今年,我买了8元钱玉米种子种下去,长了很多玉米,让游客自己去采摘,都不够卖,我明年准备多种点。”60岁的村民涂来芸高兴地说。

66岁的村民陈清轩,在村子的风雨亭支个小摊点,出售仙草糊、茶叶蛋、饮料,每个月也能挣几百元零花钱。

在厦门务工归来探望母亲的小余告诉记者,今年他家房后的那株杨梅树结果特别多,游客自行采摘过秤,每公斤卖20元,这棵杨梅树让他母亲收入了500多元。

途经村道,透过打开的房门,可见地上摆满了西瓜。村民余道源正在厨房里切着大西瓜,看到客人来了,他热情地说:“来,尝尝我们萧家山村的西瓜。”山中早晚温差较大,种出的山瓜特别甜,水分也相当足。余道源说,近几年,家里每年都种了10多亩西瓜,除部分批发给商人外,其余都留在家中销售。

一群游客买了西瓜后,径直走到门前的水沟里洗西瓜。余道源急忙说:“家里有水,不要用水沟里的水。” “水沟里的水很清、很干净,比我们城里的自来水好多了。”来自江西石城的游客吴福全笑着应声答道。

吴福全告诉记者,他这是第五次来萧家山旅游。这次,共随行5人。当被问起,为何一再来萧家山旅游时,他说:“萧家山森林茂密,空气好。原生态的村落,很有特色。农家乐的土鸡味道好,价格也实惠,在城里难有这么正宗的土鸡。到这儿交通便利,因此经常带朋友一起来山中深呼吸。”

走进村里的农家乐,老板余地林正在忙着备菜,他说:“为了方便游客,2015年,他在村里开起了第一家农家乐和乡村民宿,生意还不错。今天,游客已预定午餐3桌。平时,最少也有一两桌,多的时候10来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