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三明的乐捐群每人每天微信捐献1元爱心

2017-09-18 10:08:25曾凤清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促进会资助5名大学新生。



实地考察中。
    

●三明日报记者曾凤清 文/图

三明市青少年助学促进会,这是一个由社会爱心人士自发组织成立的助学机构。今年8月20日,是促进会成立一周年的日子。

短短一年的时间,促进会已先后在大田县、沙县、将乐县、永安市成立了县级工作站,并探索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助学模式。一年来,累计募集善款16.1万元、发放助学金8.29万元、帮扶76名“事实孤儿”、5名家庭贫困大学新生。

一天一元“乐捐群”

9月14日5时55分,网友@洋洋加入的微信群“三明市青少年助学促进会(乐捐群)”就开始热闹起来了,群友们陆续开始往群里发送红包。大多数的红包上都写着“日行一善”4个字,这些红包都是群友们为了助学而献出的绵薄之力。

这个截至当日共有394人的群里,群成员是市青少年助学促进会的爱心会员,每人每天通过微信捐赠1元以上的金额,用于我市特困青少年的助学活动。群友们都很默契地不在群里聊天,除了专职的工作人员之外,没有人会去点击红包。

“加入群之前就了解了这种献爱心的方式,觉得很好。首先是方式简便,可以通过微信随手捐;再次金额不大,普通人都负担得起,可是坚持下来,把大家的力量集合在一起,能够真正地帮助到他人,这就很有意义。”群友@kk说。

“日行一善一元捐”,这成了促进会的日常“爱心众筹”方式。说起初衷,促进会发起人之一、常务副会长黄海波表示,采取这一形式,主要是利用互联网的集约优势,降低“献爱心”的准入门槛,同时增强大家的参与性、持续性。

微公益要聚力更要裂变

三明市青少年助学促进会的创办人均为热心公益的社会人士。去年4月26日,这六七个80后青年在聚会中交流公益活动心得,有人便提出利用“微信群”搭建普通市民的“爱心桥梁”。

这样的想法一下子引起了大家的兴致。在此之前,他们都是通过个人的力量,零散地开展一些帮学济困的活动。想法要落地,这群年轻人并非“脑袋一热”的冲动。

“这个想法挺新鲜的,但是号召更多人加入我们的爱心队伍,我们一定要确保组织合法、运行规范。”有成员当即提出。

于是,他们找来了有经验的伙伴,按照国家法律和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积极而谨慎地筹备促进会的组建。

2016年8月20日,由市民政局批准注册、团市委主管的三明市青少年助学促进会正式成立,旨在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以发动会员,联合教育部门,从经济上和物质上帮助家庭困难又积极向上的贫困学生。

9月14日,一位姓姚的女士与黄海波联系,希望能够加入促进会,成为一名志愿者。

“太欢迎您的加入了。虽然我们做的是微公益,但是有越来越多人加入我们,就会聚沙成塔。”黄海波说。

与此同时,在没有任何推广的前提下,加入“乐捐群”的人也越来越多,促进会也陆续在各县(市)开设分站,爱心不仅在聚合,更在社会上产生着裂变反应。

网络捐赠更要合法透明

2016年9月1日,促进会成立后的第十二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开始施行。筹建过程中,促进会成员也一直关注着这部法的出台。

在促进会办公室的墙上,张贴着《助学流程图》,展示了促进会各小组的职责及工作流程。外联组对接受助学生信息,然后由考察组开展实地考察,考察信息交由审核组进行审核,之后,根据确定的帮扶信息,由慰问组开展实地慰问,同时,还有志愿服务组根据实际需要,为受助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

“每个组别的人员都不交叉,目的就是让更多人参与进来,而不是仅限于我们几个发起人唱‘独角戏’……而所有运行经费包括考察经费,都从会员费支出,不搞爱心善款管理抽成。”会长陈长烁如是说。

他所说的会员费,是促进会的近200名正式会员,每人每年自愿交纳100元会费,用于促进会日常运作和爱心活动。考察组实地考察,都是会员义务提供车辆,除了必须的油补、路费等款项,就连餐饮费用等,都由考察组成员自行承担。促进会成立之初,也制订了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

“受助学生每学期都会进行跟踪回访,如果境遇获得改善,我们也会及时根据情况进行受助人员的调整,尽最大可能让爱心人士的善款,帮助到更需要的人群。”促进会工作人员吴姐说。

目前,促进会善款实行每日一登记、每周与每月汇总的方法,并在办公地点、微信群和朋友圈进行公示。“只有透明公开,才能走得更远。”黄海波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