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建宁:红土地上的改革发展路径

2017-09-22 09:42:08陈晓星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三明日报建宁记者站 陈晓星

如今,在革命老区苏区建宁县,百姓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医改的实施,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医改成果;向莆铁路和建泰高速公路的开通,拉动莲乡经济“向前快跑”;特色产业的发展,让百姓奔上了致富路。

这一项项喜人成绩的背后,是建宁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科学决策的智慧和迎难而上、克难攻坚的勇气。

近5年来,建宁县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6%、19.2%、21.2%;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7%、13.2%。

一项改革,让村民家门口享红利

9月20日一大早,在建宁县溪口镇马元村卫生所,患者吴气在一张结算清单上签下名字、摁上手印、留下电话号码。这次看病总共花了17.86元,医保报销了14.18元,她实际上只支付了3.68元。

去年4月起,马元村村民到村卫生所就诊,就可以直接报销门诊费了。

近5年来,随着三明医改的推进,村级诊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眼下,在建宁县有74个村卫生所让村民看病享受到三明医改释放出来的改革红利……

“现在真是太方便了,我们小病不出村子,在村里看病还能报销。”今年已经86岁的张大爷高兴地说,别看这钱不多,但都是政府的关爱,特别是对于村里的贫困户,这可以为他们节省不少开支呢。

村里就医环境的改变,源于当地党委政府整合资源,让乡村卫生所“变身”。

“马元村有村民1000多人,常年在家的有500多人,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小孩。”溪口镇卫生院院长廖四福说,留在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坐班车去城里一趟,来回就要将近一天的时间。以前村卫生所条件差,药品又不多,村民看病都去镇里。实施新农合后,在村里卫生所看病,门诊也可以报销,村民小病就不用往镇里跑了。

从2016年4月起,以往只能在镇卫生院享受的门诊报销,现在在村卫生所就能享受到。“每年可以享受到最高120元的门诊报销。此外,每次的诊疗费也都有补助。”马元村村医夏小军说,这就能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最便捷的医疗服务。

“城乡居民医保开通到村卫生所,村民用医保卡就能在家门口看病,打通了服务村民的‘最后一公里’,是一项惠民利民的大好事。”建宁县卫计局局长吴良森介绍说,截至目前,全县建成并挂牌运行74个村卫生所,全部开通医保结算系统,门诊量11万多人次。

好处还远不止这些,村民还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县一级的医疗服务。“通过资源整合,上下联动,让县一级的医疗资源下沉。”吴良森说,为推动医疗联合体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进行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目前,县里已组建8支优质医疗资源队,40名医生轮流下沉到全县9个乡镇。

两条新路,让村民家门口就业

武调村是向莆铁路入闽第一村,也是黄坊乡新集镇所在地。

动车开通了,给这里的村民带来了不少惊喜。一些村民因动车站建设成了上班族,而另一些村民,则在家门口找到了商机。

朱玉莲是武调村村民。现在是建宁北站保洁公司的一名员工,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拿着扫把、拖把和抹布,从站台到楼道、从进站口到出站口、从候车大厅到售票厅,每个角落都得打扫得干干净净。“春运期间更忙更累,不过,可以在家门口工作,我心里高兴着呢。”朱玉莲说,在建宁北站,像她这样的保洁员共有30多名,都是当地村民。

因为动车站建设,武调村这个大山环绕的小山村,改变了落后、脏乱的面貌,治理了地灾点,村民们住进了小洋楼。利用动车开通的契机,农民“洗脚”转型经商或成为铁路职工,在家门口就找到了工作。

如今,武调村民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5年前,受交通条件制约,建宁县号称福建省的“西伯利亚”,与外界很难融为一体,经济发展较慢。现在,随着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开通,莲乡建宁变得朝气蓬勃。交通的变化,为这个山区小县带来了资金、技术、人才、物资、知识和产业的集聚,还带来了新观念、新理念和新生活方式。

5年来,建宁县委、县政府把发展交通摆在突出的位置,交通瓶颈取得大突破,基础设施有了大变化,“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交通投资45亿元,是“十一五”的20倍,至2016年底,通乡(镇)、通行政村公路全部实现硬化,全县公路里程达1387公里。

三大产业,让莲乡百姓奔富路

盘点今年黄花梨的收入,建宁县里心镇花排村果农叶勇士喜上眉梢:今年,他的1000多棵果树带来10多万元的收入。

叶勇士是花排村的种果大户,管理果园已有20多个年头,积累了不少经验。如今,在建宁县,像叶勇士这样的果农还有很多,果园已变成了他们增加收入的“聚宝盆”。

建宁是“中国黄花梨之乡”,90%以上的农户都有种植黄花梨,全县黄花梨种植面积10万亩,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年产值近3亿元,全县农民从黄花梨产业中人均收入1000多元。

不仅是黄花梨,种子和莲子也是莲乡百姓的致富“法宝”。“今年,我的制种亩产可达250公斤左右。”花排村村民李宏文告诉记者,产量高,除了天气给力以外,还要感谢县、镇农技人员的技术指导。李宏文算了一笔账:今年,他的制种面积在8亩左右,与种业公司签订的最低收购价为每公斤15元,保守估计,制种收入在3万元左右。

建宁是山区小县,同时又是农业大县,尤其以“三子”(莲子、果子、种子)闻名省内外。目前建宁的莲子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余亩,莲产值5亿多元;果子面积12万亩,产值达5亿元;全县制种面积达14万亩,产值5亿元以上,仅此一项,带动农民增收上亿元。特色农业撑起建宁农业的脊梁,让莲乡百姓奔上了致富路。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