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侧记

2017-10-25 09:27:49罗鸣灶 陈振口 何婷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三明日报记者 罗鸣灶 通讯员陈振口 何婷

10月21日,“三明经济与改革发展”报告会在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举行,市发改委主要负责人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我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等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师生“知三明、爱三明、建三明”的信心。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近年来,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在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基础上,因地制宜、精心策划,着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校园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氛围,文化引领发展、文化育人作用日益凸显,一所崭新大学的绚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秉承传统,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文化需要积淀,传承是最好的发展。

走进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杨时楼背后的斜坡上,矗立着开国上将叶飞将军题写的“闽师之源”石碑,这里孕育了闽师源流,三明高等教育在这里发祥。

“闽师之源”只是掀开了三明厚重文化的美丽盖头,这里还是“闽江之源”“闽人之源”“闽学之源”,也是客家祖地、红军长征出发地和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发祥地,独特的人文环境造就了三明人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勇于拼搏、不屈不挠的精神。

厚重的文化底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如何进行传承创新?学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凝练校园文化品牌,在探索和实践中打造特色鲜明的高职文化校园。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精髓,校训、校标彰显着浓郁深厚的大学精神。学院以“树德砺能”为校训,既强调各类教育的普遍规律,又突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突出技能与注重职业发展的特殊规律,集中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校标“奋飞”是一只奋力飞翔的凤凰形象,体现学院师生积极向上、宏图大展的精神面貌。

围绕办学目标,学院还明确了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和品牌建设任务,努力把校园打造成为青年学子放飞梦想的高地。

为了传承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学院以课堂教学为阵地,把以医者仁心为核心的医学文化融入医药卫生类专业教育中,把以为人师表为核心的教师文化融入师范类专业教育中,把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工业文化融入机械、轻纺专业教育中,把闽商文化融入经管类专业建设中。

如何才能让校园文化在广大师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本土化改革是其中举措之一,可以增强广大师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思政部主任郭非凡说。

9月25日下午,“三明旅游”主题报告会在行政楼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举行,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负责人以“三明市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路径”为主线,带领现场师生畅游三明的“好山”“好水”“好风景”,不仅加深了师生们对三明好风景、好风情的认识,也增强了大家建设新三明的自信心。

请进来,走出去。5月9日上午,经管学院2016级会计(1)班全体同学在老师带领下,来到沙溪河畔十里文化长廊,现场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课,真实的场景、鲜活的内容、别开生面的教学形式,备受学生欢迎。

目前,学院已设立“职教大讲堂”,聘请三明文化界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定期为师生举办文化讲座和文化沙龙,编写《三明故事》等校本教材,收集整理三明闽学文化、客家文化、城市文明文化、红色文化、医改和林改文化等本土文化资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生动的校本教材。

在传承中创新,以创新推动发展,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取得新成效,《传承弘扬优秀地方文化,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校园》项目,获福建省第八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

润物无声,营造浓厚育人氛围

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灵,学院着力营造一种无处不在、润物无声的良好文化氛围。

“299登峰路”是机电系连接校园的一条通道,蕴含着教育激励青年学子勇攀高峰的寓义,在学院耳熟能详,它的前世今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动缩影。

“原先路边还有菜地,种着地瓜、玉米、西红柿,夏天很多蚊虫。”后勤管理处巫圣义说,被学院列入托管林地改造项目后进行绿化、花化,台阶中间是樟树,两侧是杜鹃、桂花树,路边的林地内种植了樱花等苗木,每当春回大地,这里一片姹紫嫣红。

朱子文化广场位于“299登峰路”旁,这里不仅古树葱茏、花香四溢,还能伴着艺术楼内传来的阵阵琴声,慢慢品味斜坡上由七个板块组成的“三明故事文化墙”。

如今,这里已成为学院标志性景点。每年毕业季,一群群即将告别母校的学子,纷纷在这里合影留念,把对母校美好的记忆定格在一张张美图中。

为了进一步提升环境育人功能,学院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优化配置,整合资源;彰显特色,提升品质;丰富内涵,教育激励”总要求,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分期实施开展校园绿化美化提升改造工作,将医护实训中心与特校相邻挡墙之间地块进行设计规划,建成花草相间绿树成荫的学生休闲娱乐卵石路径;结合三期工程周边附属设施建设,学院将梦园5号、6号学生公寓前地块进行改造,建成“青春广场”,为学院师生开展大型文化活动提供了新的展示平台。

大处着眼,细处着手。学院根据校园环境特点,使各种雕塑像、文化石与校园环境有机融合。朱熹楼“观书有感”和杨时楼“程门立雪”裸眼3D屏风,“如梦令”和“仁”“义”“礼”“智”“信”为主题的文化石,“走廊文化”“橱窗文化”“办公室文化”……新学期新气象,一处处文化景观成为校园新的靓丽风景线。

漫步校园里,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随着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城市绿道等对市民开放,学院校园环境和周边风景融为一体。学生们说,置身校园既可领略秀丽多姿的自然风光,又能感受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院是一个渗透着文化气息的绿色空间。

寓教于乐,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学院寓教于乐,让学生们在传承中挥洒青春,绽放激情,校园处处焕发着青春与活力。

5月17日,福建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节合唱展演(决赛)暨2017年大学生合唱节在福建师范大学举行,人文社科系合唱团代表学院参加本次比赛,在决赛中以无伴奏方式演唱《午时莲》《编花篮小景》,婉转动听的歌声获得评委一致好评,荣获全省一等奖。这是人文社科系合唱团第三次代表学院参加福建省大学生合唱比赛,前两届均获得了二等奖好成绩。

6月4日,第二届福建省高校学生社团嘉年华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落下帷幕,学院龙狮社团进入决赛并获得铜奖。

人文社科系和龙狮社团能在全省高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缘于学院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

“学院成立了院学生社团联合会,加强对各个社团的管理与指导,学生社团联合会下设4个部门,分类指导协调协会工作。”团委书记许漓说,目前全院有羽毛球协会、模特协会、书法协会等28支学生社团组织。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率,学院以每年一届的校园技能文化节为抓手,积极开展手工书画成果展、十佳歌手赛、摄影大赛等各项活动,学生参与率达85%左右。

社会实践活动蓬勃发展。学院持续深入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各院系通过多种渠道与企业结对子,组织学生深入企业生厂一线实践锻炼;鼓励学生深入家庭所在地乡镇基层,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传播和推广实用技术,帮助群众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培训科技人才;鼓励学生利用高校信息网络的优势,收集适于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政策、法规、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最新资料,为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众提供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发展的信息帮助。

青年志愿者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学院共有注册志愿者4145人,有校级青年志愿者协会一个,二级院系“心光旅”“暖心”“新征程”“朝夕”“人仁”五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占在校生总数的95%以上。近三年,学院出动青年志愿者3万余人次,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作出了应有贡献,展示了青年大学生风采,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被授予“第四届福建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

文化的力量在实践中转化,提升了青年学子就业竞争力。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6%以上,在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发布的《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发展潜力年度报告(2016)》中,学院发展潜力在全省50多所高职院校中排名第14位。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