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沙县驻村书记的故事:“我们村的好女儿”

2017-11-14 10:09:15郑丽萍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俞美珍给村里的老人涂药。
    

●三明日报记者 郑丽萍 文/图

“今天天气很冷,你会不会穿太少了,衣服要多穿一件……”

“腰痛好点了吗?你不能长时间站着,站久了腰又不舒服了。”

10月19日早上,在沙县凤岗街道井后村,郑玉英和郑富姬两位老人正在晒着太阳,看到“女儿”来了便开心地迎上去,这位“女儿”一见到她们便关切地问寒问暖。

这位“女儿”,名叫俞美珍,去年11月由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下派到沙县凤岗街道井后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俞美珍到村里后,热心实干,倾情为民,成为村民公认的“女儿”。

一本民情台账

“俞书记跟女儿一样亲,我生病躺在医院里一个月,她不仅买东西去医院看我,还给我带了好多吃的。”今年75岁的郑玉英讲普通话有些吃力,但说起俞书记却滔滔不绝。

井后村位于沙县与梅列区毗邻交界处,距县城10多公里,全村113户共448人,其中300多名青壮年长年外出打工或经营小吃,留下的多是老弱病残的老年人,其中60岁以上的有97人,是典型的留守老人村。

“80岁以上12对,70岁以上17对,60岁以上有17对。”俞美珍刚进村时,就深入走访,记下了详细的民情台账。

村里的“断头路”是村民的多年心病。修路钱要从哪里来?

今年上半年,俞美珍积极与省、市、县等相关部门沟通,筹集资金39万元。说干就干,今年7月,她带领村两委动工修路,经过一个月奋战,530米环村路顺利通车。

“以前我家门前这段路狭窄不平,两旁都是猪栏、厕所和垃圾,气味很难闻。”村民余新珠说,“俞书记很会做工作,19年都没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她很快就解决了。现在路修好了,我们出行也更方便、更安全了。”

一本驻村日记

“我们俞书记的包里有一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井后村妇女主任林益妹,是俞美珍的工作搭档,姐妹俩经常一同走村入户。她说,村民再小的事情,俞书记都喜欢亲力亲为。

“跟她一起工作这么久,有些村民的名字我都记不住,但是她都能叫得出来。”在林益妹看来,俞书记能有这么好的记性,秘诀全在那本日记本上。

村民陈盛金今年51岁,因患脑膜炎,智力发展受损,81岁的母亲患有精神障碍,母子生活拮据。第一次走访后,俞美珍将他们家的困难记录在案,记在心上。

她开始向县里申请资金,叫来工人,给陈盛金家的屋顶吊了顶,防止下雨漏水,并带着村干部将他家破旧的家具和被褥换上全新的,还叮嘱他要好好打扫,讲究个人卫生。

“俞书记给我买了新的电饭锅,还经常买猪肉给我吃。”陈盛金说。

村民陈长招今年77岁,下肢瘫痪10年了,孩子们都外出打工,他每天守着几平方米的房间,倍感孤独。“俞书记经常带着点心来看我,不嫌弃我脏,还经常坐在我的床头陪我谈心,就像我的女儿一样。”陈长招说。

“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书记,每次都自己掏腰包给村里的老人买吃的、用的,不怕脏、不怕臭,听说她的任期要到了,真的很舍不得她。”郑玉英老人紧紧握着俞书记的手,依依不舍。

一个愿望

井后村交通滞后,村财收入匮乏,多年来未超过2万元,是省级贫困村。

如何增加村财收入?俞美珍建议村两委放弃蛋鸡养殖,利用闲置学校的屋顶,开发光伏发电项目。

今年7月初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动工,8月正式发电,这是凤岗街道首个晶硅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

“当天就发电85千瓦时,两个多月来已完成发电500多千瓦时,目前已有4000多元收入,预计每年可增加村财收入2万多元。”村委会主任陈长棋算了一笔账。

修复沟渠护岸、新建公厕、改造饮用水设施、修建老人幸福院等,在村里完成一件件为民工程后,在俞美珍的心里还藏着一个小小的心愿。

“我希望村里在外的孩子们能常回家看看,多关心一下牵挂你们的父母。”俞美珍说,要让孩子们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说到底就是要发展本村的经济,提升村庄自身的“造血”功能。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