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三明不断增强综合实力侧记

2018-06-25 09:36:41李远明 林智雄 曾强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三明日报记者 李远明 通讯员 林智雄 曾强

初夏三明,喜讯传来:我市上榜全国百强。

5月26日,由人民日报社、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指导的“2018中国城市大会暨中国城市品牌排名试发布(地级市)”成功举办。根据财政部重大经济类专项国家品牌价值提升工程和《品牌评价城市》国家标准,大会首次试发布中国城市品牌(地级市)综合分值居前100名的城市,我市以380.14的高分位居榜单第33位。

魅力缘于实力。

近年来,我市经济保持稳中趋升、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全市GDP、固投、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9%、18%、5.4%、10.2%。

去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列:生产总值2136.06亿元,增长7.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76亿元,增长6.4%;固定资产投资2498.50亿元,增长16.7%。

时光回溯,四十年前即1978年,三明生产总值仅为8.22亿元、固投1.53亿元、地方一般财政收入1.73亿元、全部工业总产值9.86亿元。

数字巨变的背后,是40年来我市扩大改革开放、致力加快发展,不断推动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的生动写照。

壮大产业,促进转型升级

高炉蒸气升腾,喷火涌金;轧钢机红光闪烁,火龙穿梭。福建三钢集团公司厂区内,处处呈现火热的生产景象。

今年一季度,三钢生产经营持续飘红:实现利润23.65亿元、增长160.24%。

2017年,三钢集团生产经营业绩同样让人瞩目:年产钢1119.41万吨,销售收入达到了510.58亿元,实现利润82.66亿元,取得了建厂以来的最好经营业绩。

然而,在四十年前,三钢的钢产量仅为13.51万吨,当年的销售收入为8022万元,利润亏损365万元。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三钢涅槃重生、华丽蜕变?

“40年来,三钢抓住改革开放历史机遇期,解放思想,勇于改革,锐意创新,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钢董事长黎立章深有感触。

改革开放,春风化雨。

1978年,三钢先后进行企业整顿与完善健全经济责任制、投入产出承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集团化运作,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转变,增添了企业活力。

1984年3月,福建55位厂长经理,发扬敢为天下先的创举,联名呼吁为企业“松绑”放权,为企业投入产出承包的改革尝试造出了声势。三钢的两轮投入产出承包就此走上历史舞台。

1985年7月,省政府批复同意三钢实行第一轮投入产出承包,承包期从1985年至1990年。这期间,三钢进行了加快改革、搞活企业等方面的有益尝试。首轮承包由此取得了明显成效,1987年钢产量达32万吨,1990年钢产量达44.3万吨,1985年至1990年的利润累计达1.58亿元。

1991年至1995年,三钢又进行了第二轮承包。二轮承包后,三钢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91年钢产量跨上了50万吨台阶。但是,就在这五年,三钢的钢产量始终在50万吨左右徘徊,企业缺失了再发展的动能。

企业陷入瓶颈,难题如何破解?三钢人的答案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000年,三明钢铁厂改组为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工厂制向公司制的转变。2001年,三钢集团作为主发起人,设立由三钢集团控股的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月26日,“三钢闽光”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公开发行股票。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开辟了三钢快速健康发展的新路径。2008年,企业钢产量首次跨越500万吨;2014年,三钢具备了年产钢1000万吨的能力。

做大做强做优,是三钢人一直的追求。

近年来,三钢集团通过资本运作、兼并重组、投资参股等有效措施,推进大集团运作,逐步构建起了三明本部、泉州安溪、福州罗源三地的钢铁生产基地,已形成年产钢1100万吨和以钢铁业为主,多元产业并举的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

勇立潮头敢为先奋楫扬帆谋新篇。无疑,三钢的变大变强,正是我市企业加快发展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目前三明规上企业达1766家。今年前4月全市累计入库工业增值税达14.26亿元,比增59.5%;全市规上工业实现盈亏相抵后利润53.39亿元,比增40.3%。

企业兴,产业强。

近年来,三明传统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0.3%,去年冶金及压延、汽车及机械装备、林产加工、纺织等四大传统产业产值达2258亿元。

稀土、石墨(烯)、氟化工、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实现倍增发展,去年全市新兴产业产值达650亿元、增长20.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14.9%。

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全域旅游、金融、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5%,去年达758亿元,三次产业比重13.2: 51.3:35.5。

品牌农业、智慧农业、生态农业、精致园艺、生态养殖等五大特色农业和食用菌、油茶等20条特色产业链悄然形成。2017年,农业增加值达282.52亿元,增长4.2%。

扩大投资,项目势头强劲

今年前四月,三明沙县机场保障航班740架次,旅客吞吐量64397人次,货邮109.1吨。至此,机场自通航以来,共运输旅客达30多万人次,运输货物近500吨。

鹰击长空,神韵绘就。

2016年3月7日,三明沙县机场正式通航,三明人民终于圆了期盼已久的“蓝天梦”。

三明沙县机场总投资25亿元,场区占地面积约5000亩,定位为支线机场。机场具备双向起降条件,可起降波音737系列、空客A320系列等C类机型。

三明沙县机场通航以来,先后开辟了上海—三明、北京—武汉—三明、深圳—三明、广州—三明—唐山等往返航线航班,三明与祖国首都、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空中连接的愿望得以实现。

“作为三明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明沙县机场正式通航,不仅提高了三明城市品位、现代化水平和对外开放形象,还填补了福建中部机场空白、完善了海西空港布局。”三明沙县机场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小春如是说。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

连日来,浦梅铁路三明段建设如火如荼。这条铁路是连接衢宁、合福、峰福、鹰厦、向莆、赣龙的主干通道,线路全长556公里,其中三明市境内约180公里,项目投资约98.5亿元。

国高网莆炎高速公路尤溪至建宁段施工正酣。作为纵贯闽中沿海及闽西北山区的主干道,莆炎高速公路尤溪至建宁段,是截至目前福建单个投资量最大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路线全长216公里,新建里程188.5公里,估算总投资221.7亿元。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除浦梅铁路、莆炎高速外,近年来,我市交通战线“大动作”频频。

福银、泉三、永宁、漳永、建泰、厦沙等高速公路三明段先后建成通车。目前,三明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43公里,位居全省前列,并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向莆铁路建成通车,南龙、浦梅、兴泉铁路三明段加快实施,我市迎来了“动车时代”。

如今,集高速公路、快速铁路、机场于一体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已经形成。

加快发展,离不开产业项目这个强劲支撑。

眼下,厦钨(三明)新能源材料公司生产的锂离子正极材料产品呈供不应求态势,成为松下、三星等国际知名企业锂电池正极材料重要供应商。

投资3.5亿元,厦钨新能源公司建成年产7000吨锂电池材料生产线。今年10月,投资近4亿元、年产10000吨三元正极材料项目将建成投产。企业全面达产后,预计年新增产值达20亿元。

近年来,三明生态新城、三明经济开发区、三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区等产业集聚区建设势头正猛,机科院高端机械装备产业园、中节能环保产业园和中国重汽海西汽车、中国化工集团双轮化机智能注塑机、三农氟化工、月兔空调、翔丰华新能源材料等一批产业项目开工或投产,产业转型迈出重大跨越。

加快项目建设,重在改革创新,贵在优质服务。

比谋划、晒前期,比招商、晒签约,比开工、晒进度,比投产、晒成效,比服务、晒质量。“五比五晒”项目竞赛活动,进一步动员广大干部群众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千方百计促项目。

开展“敢担当、解难题、立新业”活动,梳理发展难题,组建专门服务团队,对难点问题实行一月一协调、一对一帮扶,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建设驶上“快车道”。

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增资一批。实施“五个一批”项目工作落实机制,推动项目常态化管理,加快形成项目滚动发展良好态势。

……

滴水穿石,久久为功。

近年来,我市重点项目数量逐年增加,项目投资大幅提升。其中,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从2011年的262.36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593.2亿元;列入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从

2011年的255.52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78.9亿元。截至四月底,我市列入省级“五个一批”项目管理库项目3538个,总投资8452亿元,其中本年新增项目1156个,总投资1641.8亿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市重点项目投资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的20%以上,重点项目建设对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平均达60%左右。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