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谈谈四季养生之“春夏养阳”

2018-07-02 11:47:34苏文理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苏文理

【核心阅读】

俗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那么,什么是“春夏养阳”?在春夏季节顺从自然界春主生、夏主长的规律,重视保养阳气。阳气是与阴精相对而言的,它是构成人体的一种基本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推动和温煦等作用。

人体精(包括生殖之精)、血、津、液等各种营养性体液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都离不开阳气的作用。保养阳气,就是保重养护人体这种对生命活动有推动、温煦等作用的基本物质,基本物质充盛,它就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防御外邪的侵袭。

为什么要“春夏养阳”?

根据天人相应的原则,人类必须顺应自然界四时阴阳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阴阳以保证阴阳平衡,保证机体与外界和谐共处,从而才能达到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目的。春夏,自然界阳气升发,我们必须顺时而养,护养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

一般说来,春夏温热,人体阳气活动旺盛,阴津则往往容易随汗液外泄而耗伤。人们为了适应这种气候变化,必须十分注意养护阴液,以适应外界温热环境的影响。如采用减少衣着、开窗通风、乘凉避暑等措施减少津液外泄。当然,我们为了适应春夏温热的气候采取这些保养措施是很有必要的。问题在于,我们重视了保养阴津的一面,而往往不自觉地忽视了养护阳气的另一个方面。春夏温热,人体腠理开泄,加之乘凉饮冷,每易损伤阳气。素体阳虚之人若不注意保养,则阳气虚损的情况会更为严重。

人体的阳气好比天体中的太阳一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自然界失去太阳,那么万物就不能生存;人类如果不注意保养阳气,就会不知不觉地折年损寿。阳气是化生阴精的动力,不注重养护阳气的人则阴精也难以化生,日久必将阳损及阴,最终会导致阳气、阴精均不足的阴阳两虚证。

为了纠正春夏只注重保养阴精而忽视养护阳气的偏向,避免因乘凉露宿、恣食生冷而致阳气亏损,因而我们强调“春夏养阳”。

“春夏养阳”的方法

“春夏养阳”的具体方法很多,概括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调精神以养阳。中医讲“暴喜伤阳”。意思是说,骤然大喜则往往可导致心阳之气涣散,心阳涣散就容易心神失常。《儒林外传》中的范进中举,大喜过后神志失常即是一例。所以说春夏季节我们必须注重精神调摄,遇到开心的或者不开心的,都应该恬静虚无,泰然处之。

(二)慎起居以养阳。春夏季节,自然界万物复苏,草木生长旺盛,人体起居也应跟着作出适应性的调节。比如说清晨起床应早些,起床洗漱后可在室外清新之处散步或慢跑,呼吸新鲜空气,舒展人体的阳气。一般来说,夏天应该比春天更晚睡,更早起,我们中医提倡起居早晚看太阳,和太阳同步。

(三)节饮食以养阳。春夏两季昼长夜短,再加上天气温热,人们紧张工作、学习之后往往又饥又渴,这个时候更应该要注意调节饮食。千万不能极饥而后食,而且食不宜过饱;也不应该极渴而后饮。饮,不宜过多。老年人、幼儿以及素体阳虚之人还须慎食瓜果、冷饮等生冷之物,免伤脾胃阳气。

(四)巧运动以养阳。生命在于运动,春夏之季应该通过各种有益的运动以活动筋骨,条畅气血,养护阳气。一般来说,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及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总以形体虽劳而不倦,肌肤微微汗出为宜。

(五)重食疗以养阳。自然界春夏两季阳气活动旺盛,对素体阳虚之人趁此时采用适当的食疗方法,往往能收到益气温阳,强壮却病的效果。具体的食疗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一般可以选择温补食物,要同时兼顾既能补阳又不会伤阴的原则。平时可多食用热性较平和的桂圆、大枣、红糖、小米、山药、茯苓、莲子、薏仁等,饮食上则不要吃过多寒凉的食物。立夏以后要养心补血,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还宜采取“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原则,饮食应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多吃蔬果、粗粮。大鱼大肉、动物内脏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也要少吃。

(六)借药治以养阳。一般来说,春季夏季多温热病症,多数采用寒凉的方药进行治疗。但是如果体质阳气羸弱的,这时候虽然盛夏酷暑,仍然可以服用人参、黄芪、附子、肉桂等益气补阳的药物。此外,还有一些虚寒病症,这些病症往往冬季容易发作,这时候可以采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来协助人体“春夏养阳”,以保证在秋冬仍有较强的抵抗力,预防这些疾病的发作。例如,用三伏灸、三伏贴,治疗冬季易发作的喘息型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等。这些方法均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选用。

总之,随着自然界一年四季阴阳寒暑的转移,人体必须顺应自然的变化作出适应性的调节,才能养阳以助生长之能,育阴以益收藏之本。

(作者系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医师)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