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探访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2018-11-30 10:25:05林芳芳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三明日报记者 林芳芳文/图

有谁,能不受年岁之束,一年又一年见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见一座座桥梁横跨东西,见一个个广场坐落四方,见一条条管线四通八达……11月28日,记者走进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去探访城市记忆宝库。

“管天管地”的专业档案馆

“只要是三明市城市规划区内的,不论地上地下建设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咨询、交流都在我们的工作范围。”市城市建设档案馆馆长江毓亮介绍。

城市建设档案馆,顾名思义是以城市为单位设置的地方专业档案馆,负责接收和保管本城市永久和长期保存的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重要的城建档案基地。

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成立于1986年,总建筑面积798.41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374平方米,收藏了从1958年建市以来各建设工程的资料。馆内保管最早的官方建设资料是三钢的建设资料。此外便是民间征集来的清朝年间《列西五房罗谱》。截至10月30日,馆藏档案共计45926卷,录音磁带、录像磁带、影片档案67盒,照片档案994张、地图495张、电子档案光盘101盘。

各方的档案资料是如何来到这里的?

“这些档案被分为共计18大类,106属类,43小类。不同类别,来源不同。”江毓亮介绍。

例如,工程建设档案由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分别收集各方的工程文件,由建设单位汇总报送城建档案馆。

而业务管理档案和技术档案则是由市规划局等相关单位定期移交。

像清朝年间《列西五房罗谱》《三元县第一区村民土地房产所有证存根》这样珍贵的历史档案是从市民手中征集来的。

“征集中,他们都认可在专业的档案馆里保存最为安全。”江毓亮说,档案入库前要进行臭氧消毒,而库房定期采用紫外线消毒,同时做好防火、防盗、防潮、防尘、防光、防水、防虫、防鼠等“八防”措施。

让“档案”动起来还“宝”于民

11月28日上午,记者采访之时,档案管理科人进人出,不时有人拿着相关证明来查询档案。

据统计,2018年10月市城建档案馆共接待查阅人数314人(次),提供利用档案1782卷。

“城建档案利用是开发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窗口,是城建档案馆工作中最富有活力的环节。”对此江毓亮深有感触。

1994年,才参加工作两年的江毓亮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

1994年5月2日,我市遭受了特大洪灾,沙溪河每秒流量达8500立方米,12个县(市、区)大多被淹,明溪、清流、宁化、永安等地势较低的乡镇,更是一片“汪洋大海”,房屋倒塌,良田被毁。为了让灾民尽快地按规划要求建新村,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及各县城建档案馆(室)的工作人员积极提供各村镇规划图,为灾后重建家园,恢复生产节约了宝贵的时间。

这样的紧急救援,江毓亮也记不得参与了多少回了。“城市建设档案馆的档案利用在产权办理、资产评估、房屋改造、建筑拆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市民查阅档案用途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代的发展特点。”江毓亮说。

例如在“房改房”时期,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为不少单位的房改工作解了燃眉之急。当时的三明饭店由于对之前建设项目档案保管不够完善,房改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好在市城市建设档案馆里保存了其1969年至1985年所有的房屋档案,这样“简单的查阅”,为其节省了近十万元的补办资料费用,加快了“房改”的步伐。

而在农村,城市建设档案馆(室)则帮助解决了不少自建房的产权纠纷。明溪县城西村村民蔡某因房屋滴水线问题与邻居发生纠纷,可谁也拿不出有利证据,最终双方走上法律诉讼程序。法院调查人员到县城市建设档案室查到了蔡某私人建房的档案,获取了买卖契约、土地丈量图、规划红线图等重要资料,在“铁证”面前,一场“闹不清楚”的纠纷终于解决了。

“如今,市民前来查阅资料的用途主要是为了加装电梯、检修消防设施、房屋装修等。”市城建档案馆档案管理科胡跃攀介绍。

“有了这些建筑平面图、结构图、地勘报告等重要资料,我们就能看到房屋的结构,看它是否有预留电梯位置,哪些地方能敲打等,我们不用再去测量,设计、施工等方面都更方便,省时省事还省钱。”11月28日,记者采访时,三明宏华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前来申请查阅三明保险公司住宅楼的相关资料。

不仅仅是个体获益,这些年来,市城市建设档案馆还积极整理相关声像资料,制作编辑电视宣传片、杂志等。《新兴的城市、新兴的事业》《菊艳三明地,人欢沙溪畔》《绿色三明》《文明之树长青——三明精神文明巡礼》《迈向廿一世纪的中国城市——三明》……让更多的人了解三明城市建设的变化与发展。

走在电子化的新时代

“档案馆给人的印象是‘古老’,但其实我们的工作是需要不断适应时代变化的。”江毓亮说,如今电子档案已逐渐成为“进馆主角”。

就拿今年正在进行的三明市城区地下管线普查来说,普查结束后,这些资料也将进入市城建档案馆保管。“如果是以前,可能就是一些文字资料加图片进入库房。但如今不是了,它开发建设了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有效地将地下管线数据和地面矢量数据、三维数据进行结合,预期年底前完成普查和数据信息化入库工作。”

以往,工程项目竣工后工程建设档案才会进入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如今,也变了。

目前,省一建办公楼建设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工程项目电子档案同步整理,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同步了解。

“在省一建那有一套工程资料软件,他们根据工程进度进行记录,通过交互平台,我们可以实时看到他们所做的工程资料,根据工程档案编制要求,及时沟通整改。等工程竣工后我们就直接接收他们的电子档案而不再接收纸质材料了。”江毓亮说,省一建办公楼电子归档是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推动电子化工作的重要试点之一。

2015年,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出台《关于建设工程电子文件归档有关要求的通知》,开始接收电子档案。今年,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已接收了98个竣工工程的电子档案2845卷。

新时代的帷幕拉开,向前迈进的步伐铿锵有力。目前,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也已制定《三明市城市建设工程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平台方案》,完成了馆藏档案的分类,这座城市记忆宝库赢来新的生机与挑战。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