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动车三明站前广场:开放在即,一站有“理”

2018-12-13 11:47:08苏诗苗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采录:三明日报记者 苏诗苗 □杜丽清

动车三明站前广场可以是什么样子的?本月下旬,南三龙线动车将正式开通运营,三元区台江的动车三明站将对外开放。三明站有着独特的位置优势,它位于三明市区,切实体现出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的功用。

动车站前广场,是人们抵达动车站的首冲之地。这里的设施和景观,将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正因如此,有人也称它为城市的第一“脸面”。上周,动车站前广场开放前,记者实地探访了这个独具三明特色的站前广场,在市规划局和市城投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下,感受到它的不同之处。

规划,不离文化

动车站前广场与规划部门有着怎样的联系?这个问题还得从一个文化题目说起。这个题目在三明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它是闽学。2014年市城乡规划局提出一个议题,在市区沙溪河西岸建立闽学文化长廊。当年十月份,形成了最初的规划文本。市规划局负责人说,那时的初心已很明确,就是将最具三明特色的闽学文化,通过规划出文化,打造城市的文化景观,使之成为今天的精品、明天的文物、后天的遗产。

众志可成城。2015年,作为三明市政协一号提案,三明市政协常委林域生的《关于沙溪河西岸打造以闽学为主的三明本土文化长廊的建议》,受到各方面的关注。这件一号提案,不仅阐述了闽学的历史渊源,分析了在三明弘扬闽学文化的现实意义,并且建议在沙溪河西岸河边绿道景观设置中有机地呈现以闽学为主导的三明本土文化长廊,让大家更深刻地了解我市丰富的闽学文化和本土文化遗存。提案具体建议:一、以沙溪河自然流向分别打造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的闽学展示区;二、利用现有景观融入三明城区本土文化元素;三、尽量利用现有景观,打造人性化文化走廊等。一石激起千层浪,市政府将“沙溪十里闽学文化长廊”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将它列入当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历时经年的闽学文化长廊规划建设,从此拉开序幕。

融合,成新名片

广场是文化融合的中心,通俗地讲,这里既要“下里巴人”,又要“阳春白雪”,方能显现文化特色。动车三明站是三明市区的南大门,如何布局站前广场事关重大。如今,这个依邻着沙溪河的广场,呈现出了浓郁的“四源”文化,将成为三明文化对外的一张新名片。作为桥头堡,“四源”文化是它最鲜明的主题。

闽江源,闽人源,闽学源,闽师源,“四源”如同四道活水,滋养着三明这块宝地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三明站前落客平台下方,就是“四源”文化的集中呈现区。徜徉于三明站站前广场,“四源”文化处处可见,又处处“不见”。三明市规划局负责人在讲述时说,可见之处,指它们已固化成具体的景致,行一处,见一文景,转一身,便着文意。而“不见”,则指“四源”文化已通过巧妙的布局,完全融入整个广场之中。无论从广场的区块分隔,还是圆方融合,再到各式地面建筑的错落有致,以致树、石、阶、道等诸多元素的相互叠合照应,无不体现出见于“不见”的韵味。

落地实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三明市城投公司负责广场项目的黄经理说,整个广场包含了许多传统建筑元素,体现在檐、瓦、廊、窗、柱等细节上。这些细节的构造,有的非传统工匠不能完成。因此在施工中找了多位三明本土工匠来完成,这也体现了地方的特色。

古意,更显现代

从三元沙溪东岸往西看,可见动车三明站的广角镜头。镜头里一座大厝靠山面水,建筑既古味又现代。古味之处,一目了然。大厝的歇山屋顶,高翘檐角,整体的仿古外形廓线,无不呈现出融汇的文化底蕴。

再作观览,有几座白墙黑瓦的四合院落由低向高。三明市城投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它们分别是朱子书院、客家坊等。一座位于三元台江大桥西桥头的古色古香楼阁,格外抢人眼球。这座四贤阁,恰是点睛所在。阁,颇具三明传统,其飞檐之处,尤显古趣。朱子书院,完全按照传统榫卯结构建造,人们在观览书院的同时,还可以感受三明传统木构建筑的魅力。朱子书院的格局,也是颇值称道的。它君临沙溪。沙溪河台江段,水面阔平,波光涟涟。站在朱子书院前,可观水,可览院门前的文笔峰。此种景象,在一座城里,也真是一道难得景观了。书院的整体按照宋代书院格局所设,四合瓦檐,白墙灰瓦,构造出一个静谧空间。书院内部由各式传统图案构成的木格窗,专门打造的青石柱础,以及漆成深褐色、颇有宋时色泽的柱体屋顶,在当今的三明,仿佛重见宋时学风。

阁里有关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闽学四贤”的塑像和介绍,不仅涉及他们的生平,更有他们思想的精华。这当中的思想传播也是这里的主要旨趣。许多人将从这里了解闽学,了解这块土地上的人杰地灵,了解闽学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细节上的观感,恰是动人所在。连接广场各处有通廊,这些通廊都用木构,传统的瓦屋构造。长廊多柱连接,通透无比,廊中更有廊椅,候车或出行归来的人们,可以在这里小坐,或休闲歇憩,或赏廊外的花树恰情。这些通廊与广场的现代化转换电动扶梯相接,与开阔的广场空间相连,呈现出别样的风采。最令人称道的是,通廊的木栏间处,镶嵌了一个个篆书“理”字。这“理”字恰是闽学文化源流的核心所在。

一理成绝学,若能悟理,便明理学之精髓。这座广场因为理学文化的渗透,而显出它的不一般来。可以想见,在未来的某个日子,有孩子看见篆书“理”字,问其父母,这是什么字时,一个对话便由此展开。一个有关闽学的话题,也由此而动。无疑,这是动车三明站在众多动车站中独具风格的魅力之一!

文化,最具功用

动车三明站前广场的文化实用功能,得到了充分落地。四贤阁的观览功用十分明显,登临阁顶,可览沙溪胜景,遥望列东麒麟阁,一南一北遥相呼应。朱子书院建成后,将作为市区的国学场馆,传播闽学文化。坐落于站前广场的致用堂,布着小型的“戏台”,可供临时地方特色文化节目展演展现“闽师之源”文化。广场地下拥有近2万平方米的商场,这些文化元素与现代商业功能融合,将来的人气可以预见。广场上的客家坊,更将地方风情与现代功能有机融合,显出不一样的创意来。其中的客家牌坊,立于广场主干道旁,人们一驻足,便可感受到客家风情。在“源头活水”的景点中,可领略“闽江源”文化,追寻中华传统文化之源。

市城投公司的曹工负责广场项目收尾工程,动车三明站尚未正式对外开放,已有不少市民前往参观。市民站在闽学文化广场的刻石前,曹工总要接受他们的问询,他便不厌其烦地介绍闽学文化广场的由来和内容。他说,这是乐意的。这里将成为人们开启三明“四源”文化之旅首站,吸引着南来北往的人们。

(本文配图由三明市规划局提供)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