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燃起校园文化传承之火

2019-02-27 11:16:26黄宝琴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学生在“抄纸”互动

▲排练肩膀戏

●三明日报记者 黄宝琴 文/图

“竹角”班吹出曲子

“‘竹角’是小陶的一个特色乐器,通常用于祭祀。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一特色乐器,我们邀请了小陶‘竹角’非遗传承人刘兴钤老艺人给孩子们演奏了一番。”永安小陶中心小学副校长陈志辉表示,在见识过“竹角”的魅力后,学生们对“竹角”表现出了非常大的兴趣,在与刘兴铃老艺人沟通后,我们邀请他来学校给学生们开一个“竹角”班。

“得知将要开设‘竹角’班后,学生们都非常高兴,纷纷来报名。”陈志辉表示,竹角受欢迎的程度既让他感到意外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由于‘竹角’主要靠吹,需要一定技巧,所以我们对来报名的学生进行了筛选,最终选了20名左右的学生组成了一个‘竹角’班。”陈志辉介绍。

“‘竹角’取材于山上的竹子,制作简单。学生们上课时使用的‘竹角’都是由刘老先生制作的,从山上将整棵竹子挖下,头部可根据需要来截取,尾部截取到直径半厘米处,外部削去竹青,内部挖掉竹节,在竹尾巴处装上一支约10厘米侧削尖的小径竹筒,通过这里吹气以达到共鸣,音高、节奏等全靠吹者控制。”小陶文化站站长黄光棉介绍。

“竹角”吹奏后,可发出简单、神奇的声调,声音浑厚、粗犷、绵长,似古时候战争的号角,但有其独特的音质。根据器乐配合需要,可制作高音、中音、低音竹角,三者整合,再加上打击乐,犹如一个乐团。

“由于吹奏‘竹角’完全依靠个人气息,只有四年级以上的学生才有力气吹‘竹角’,因此真正要吹出一首曲子还是很有难度的。”陈志辉表示,竹角与牛角一类的乐器在吹奏方式上很像,只是材质不同而已。

“‘竹角’班的课堂上并非一味枯燥地练习,黄站长也经常过来为学生们介绍竹角、讲述竹角的传承和历史。”陈志辉表示,这种上课方式很受学生喜爱。

“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有些学生已经能够吹出一整首曲子。现在,‘竹角’班的同学们正为今年六一儿童节的‘竹角’吹奏节目做准备。”陈志辉说。

肩膀戏落地生根

“沙县肩膀戏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比较特殊,表演时需要8岁左右的孩童站在大人的肩膀上进行表演。”沙县肩膀戏传承和保护中心主任郭煊强表示,基于肩膀戏的特殊性,无法向社会招募儿童演员,所以只能依托于幼儿园。

“西门幼儿园园长是我们沙县肩膀戏的非遗传人,这为我们建立肩膀戏教育和传承基地奠定了基础。”郭煊强介绍,在肩膀戏扎根西山幼儿园后,陆续又有一两个幼儿园参与进来。

“在招募肩膀戏小演员前,我们先在幼儿园里公布招募信息,家长同意后才会让孩子参与进来。”郭煊强表示,通过肩膀戏孩子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还能通过表演锻炼孩子的胆量,因此大部分家长都很乐意自己的孩子参与其中。

“然而并非所有孩子都适合表演肩膀戏。肩膀戏在表演时,需要孩子站在大人肩膀上,按照编排好的剧情念台词、做动作。有些孩子恐高,或者容易胆怯,就不太合适表演肩膀戏了。”郭煊强表示,胆子大、形象好、善于表演、性格开朗,这类孩子最适合表演肩膀戏。

“虽然肩膀戏是站在大人肩膀上进行表演,但在安全方面是有保障的。”郭煊强介绍,只要充当底座的大人站得稳,那么孩子一定不会摔下来。

“现在一共有20多名孩子参与到肩膀戏的学习中,他们大都是中班和大班的孩子。”郭煊强解释,肩膀戏对孩子的身高、体重有要求,中班的孩子是最适合表演肩膀戏的。

“小班的孩子平衡能力差,而大班的孩子即将升入一年级,上了小学后孩子们的学习负担重,家长也不太乐意孩子再参与进来,因此肩膀戏的小演员更新换代非常快。”郭煊强无奈地说。

“对于孩子能参与肩膀戏的表演,大多数家长都表示很开心。遇到大型活动人手不够时,有些家长甚至主动跑来充当‘底座’。”郭煊强表示,肩膀戏的推广离不开家长们的大力支持。

“为了保证训练量,我们一周上三节课,大都选在晚上练习。”郭煊强表示,常态化的教学模式,使肩膀戏这一传统曲艺与校园文化实现融合,让曲艺的普及和推广落到实处。

“西山纸”体验制作

“西山纸也是属于我们白莲镇的,它的制作工艺早在2005年就被福建省政府定为首批‘非物质性文化遗产’。学生们可能只知道西山纸是一种毛边纸,但西山纸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大家可能都不清楚。”将乐白莲中心小学政教处主任方清武表示,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向学生传授技艺,能够帮助学生了解“非遗”。

“在与‘将乐竹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仰根联系后,我们邀请他到学校来为学生们讲解、现场演示西山纸的制作过程。”方清武说。

“为了让学生们更为直观地了解西山纸的制作过程,学校将西山纸的制作工艺做成了海报进行展示。”方清武表示,为了这一次的体验课,学校前后忙活了好长时间。

“西山纸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共有28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必须精工细作。为了让学生们能够亲自体验制作西山纸,互动环节我选了一道最简单的工序——‘抄纸’。”刘仰根回忆,在互动环节,同学们跃跃欲试,争相体验“抄纸”这道工序。

“通过与西山纸的‘亲密接触’,学生们近距离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对于将‘非遗’带进校园的活动家长们喜闻乐见。”方清武认为,校园是“非遗”保护与传承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域,把“非遗”的传承与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能够帮助“非遗”在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