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帮扶大田工作侧记

2019-04-02 10:10:38郑宗栖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三明日报大田记者站 郑宗栖

前不久,大田县妇幼保健院收住一名38岁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高危妊娠孕产妇临床观察。科长报告林大平院长后,即刻对患者进行了会诊指导:“必须在第一时间转院,晚了可能有生命危险!”派出急救车、指定专人随诊、联系接诊准备……两个多小时后,患者被转运到省妇幼保健院进入抢救“绿色通道”。

手术顺利、母子平安。省妇幼保健院的接诊专家说:“患者转运前,在当地医院及时进行各项前期准备、治疗是有效的,为进一步抢救创造了条件。”这一气呵成、无缝对接的高效转诊模式,得益于2016年3月正式启动的省、县两家妇幼保健院3年对口技术帮扶及医疗联合体合作建设项目。

医联帮扶,群众家门口看名医

大田是典型的山区县,全县人口42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区的医疗资源供给与群众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群众一旦患有较严重疾病,就赶到省市大医院就诊,繁杂而昂贵的医疗服务造成了“看病难、看病贵”现象长期持续。

聚焦问题补短板。2013年,大田县把原县中医院划拨为县妇幼保健院新业务用房,投入3000万元进行升级改造,并在2016年8月实现整体搬迁,搬迁后业务用房达到6000平方米,床位增加到70张。

“硬件条件上来了,但是医疗业务水平还是难以满足老百姓就医需求。”林大平为之着急,如何让三甲医院优质资源真正下沉基层山区医院、让老百姓家门口看名医不再难?他来到了省妇幼保健院,向院领导介绍了大田情况,请求对口下沉帮扶。2016年3月,省、县两家妇幼保健院形成了三年对口技术帮扶及医疗联合体合作协议方案。

“让医疗资源与技术‘跑路’,不让病人多‘转圈’,这是省、县两家妇幼保健院建立对口技术帮扶及医疗联合体合作的初衷。”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颜建英说,通过长期结对帮扶,使大田县妇幼保健院技术力量、设备条件、人员结构、科研能力等达到同级同等医院先进水平,以满足当地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三年来,省妇幼保健院共向大田派出六批20人次驻点医师,每批驻点半年,指导各科室建设,参与开展全院性业务培训讲座和科室业务培训讲座,拓宽临床思路,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疑难病例的诊治水平;通过结对帮扶,参与手术与指导手术共1176台,为临床科室医生搭建锻炼和展示的平台,促进了医师们的个人成长与医院医疗质量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实现大田县妇幼保健院住院、手术零的突破,走向医疗水平全面提升新阶段。

延伸发展,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一位郭姓高龄产妇在大田县妇幼保健院作常规产检时,被发现其子宫下段延伸及宫颈口扩张。这样的病症,会因为宫颈内口松弛而引起晚期流产,实施宫颈环扎术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可是,这样的手术之前在大田是没有能力做的,主要因为是没有这方面的人才。正因为有了省妇幼保健院对口下沉帮扶,产妇的宫颈环扎术得以顺利完成。事后,郭女士感激地说:“没想到可以在家门口做了手术,让我少了舟车劳顿,还省下了一大笔医疗费,省里的专家也特别具有亲和力,我为这样的医联体点赞!”

一天4台手术,将午餐带到办公室,自己花钱给科室里的医生购买各类医学理论书籍和教学模具,为科室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敬重岗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黄晓燕医生身上得到集中体现。去年五一假期,大田县妇幼保健院接诊一位高危妊娠孕产妇,黄晓燕接到电话后,立马叫已经行驶前往漳州同学聚会在路上的丈夫掉头,从福州赶到大田,完成手术后,拼坐顺风车返回福州。

医者有仁心,慈悲济世人。像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省妇幼保健院驻点医师严格自律,专注帮带,把省里办院理念、妇幼人文精神、技术能力传递给了大田。他们把大田当成“第二故乡”,把大田老百姓当成自己的亲人,先后10次下乡镇卫生院指导、参加县里的“三下乡”公益活动,共开展了全院性业务培训讲座38次、科室业务培训讲座216次,门诊5231人次、义诊1188人次。

“在驻点医师的帮助下,通过直接跟班学习,让我更有信心、逐步独立完成较为复杂的手术。”大田县妇幼保健院妇科医生陈美芸说。

“我们要把大田帮扶点当成‘作品’来做,做成样榜工程。”颜建英说,通过医联体建设让先进管理模式和医疗技术有效传递到大田,推进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提升山区医护人员业务能力,让山区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与大医院一样优质的诊疗和检查检验等服务,提升就医获得感。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