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重点推荐 > 正文

泰宁朱口:打出组合拳 走好小康路

2020-03-10 11:00:27  熊明欢 肖星华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连日来,在泰宁县朱口镇龙湖工业园区政泰工贸有限公司厂房内,来自龙湖村贫困户谢家妹正和工友们赶制厂里的一批外贸订单。

57岁的谢家妹是朱口镇龙湖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因丈夫癌症去世,治疗费花了十几万元,家庭一度陷入困境。帮扶人与村两委根据其家庭情况,将她和儿子儿媳一家三口介绍到加工厂务工,人均月工资可达3000元,生活慢慢有了起色。

这是朱口镇全力拓宽贫困群众就业渠道,做到扶贫与扶智同步、“输血”与“造血”衔接的缩影。2020年,该镇继续打好“企业发展+贫困户就业”“特色农业+贫困户兴业”“政策保障+贫困户乐业”三套组合拳,确保脱贫攻坚取得更大成效。

企业发展+贫困户就业

为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不返贫,进一步做大做强园区竹制品产业链发展,提升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2019年,朱口镇利用龙海与泰宁山海协作对口扶贫资金、扶贫改革试验项目资金、春风工程项目资金总计投入640万元,采用“园区+贫困村”“企业+贫困户”等方式走出一条“多村捆绑入股、撬动资本投资、村财民企增收”的扶贫新路子,让500余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带动贫困户60余人就业及竹产业发展,平均年增收超过10000元。

“镇党委、政府在扶贫的道路上帮助贫困户就业的同时也为我们输送了劳动力和人才,帮助当地企业解决了用工难问题。”泰宁政泰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昌华说。

同时,镇里还通过厂房出租等方式,帮助贫困村壮大村财收入。不断整合辖区闲置厂房、老村部、老农场、小水库等山水林田资源,用于对外招租和招商,既盘活了土地资源,又增加了村财和农民收入。将朱口镇王公桥鲜切花基地打造成泰宁县唯一集花卉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生态旅游观光等综合性农业产业项目,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思路,带动周边100余农户、10户贫困户参与鲜切花种植劳作,实现周边群众及贫困户增收致富。

目前,全镇工业、农业企业共33家,上规模企业20家,超100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带动贫困户70余人就业,人均工资每月超过3000元。

特色农业+贫困户兴业

3月3日,官田村丰盛渔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员黄秋华和往常一样,带着合作社的工人到基地给鱼喂食和正常安全维护。“有了这个合作社,我就不用出外打工,在家就可以就业,到年底合作社还有分红。”黄秋华高兴地说。

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贫困户+加技术人员”的合作模式,为了能够让村里的贫困户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合作社用工优先聘请村里贫困户,按每天100元的工资进行结算,年底贫困户还将按照入股时的股份进行分红,且制定贫困户不需要承担风险保本的分红制度,保障了贫困户资金不受损失,帮助贫困户实现增收,已经吸引了十余户贫困户入股合作社。

近年来,朱口镇将精准扶贫与特色农业产业相结合,充分利用“合作社+贫困户+技术员”“龙头企业+农户”“种植大户+农户”等模式有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培育官田村水库养鱼合作社、王坑村莲子种植合作社、渠高村立体养殖合作社等项目,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异地商会等多种销售渠道,不断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扶贫工作成效显著。2019年,农副产品销售额超过500万元。

政策保障+贫困户乐业

3月4日晚,在朱口镇龙湖村南湖苑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区,黄荣峰和女儿在小区的健身器材上锻炼,今年是他在新家过的第一个年。

黄荣峰是朱口镇南坑村的一户困难群众,原有的房子破烂不堪,加上南坑村海拔高、道路狭窄交通不变,严重制约了当地发展,生产生活条件艰苦。

拥有安全的住房,是群众脱贫的基本条件之一。2017年,朱口镇启动实施了南湖苑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以前破败的房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新楼房,将辖区风厝、尤厝、南木乾、高峰、南坑自然村和龙湖村的20户困难群众整体搬迁至南湖苑安置点,“两不愁三保障”不仅解决了贫困群众的吃饭、穿衣、住房等基本生存的需要,也兼顾了部分发展需要,深受群众欢迎。

截至目前,朱口全镇贫困户342户1025人均满足“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实现全部脱贫,5个贫困村均满足14项脱贫标准,实现全部摘帽。

(三明日报泰宁记者站 熊明欢 通讯员 肖星华)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