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重点推荐 > 正文

新农人肖艳的“乡土田园梦”

2020-04-07 09:50:31  肖庆松 吴艺缤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春分过后的梅列区洋溪镇上街村,有着一种温润的快意,成片的油菜花竞相怒放,扑面而来的是乡间泥土的味道。

镇上的中央坂农业产业园内格外热闹,农机车辆进进出出,工人穿梭在大棚行间除杂草、育新苗,指挥工人劳作的竟是一位外表斯文的女“农夫”。这位“走路带风”的女子看上去十分干练、精神,她叫肖艳,比起城市里朝九晚五的工作,她更喜欢自由的田间生活。正是凭着一股子干劲儿,带着对泥土的感情,肖艳返乡创业成为一名“新农人”,今年38岁的她,已是一位在种养领域摸爬滚打10年的行家里手。

从养猪户到新农人

每天一早,肖艳就会亲自到农场转上两圈,然后下地或者去办公室忙活种植的事情。多年来,这已成为这个80后“新农人”的日常工作状态和生活习惯。

上街村曾是养猪大村,肖艳和在镇里农技站工作的丈夫都有多年养殖经验,是养猪的“土专家”,村里也有村民从事与生猪养殖相关的产业。养猪虽让一部分人富了起来,却影响了村里的生态环境。

2017年,梅列区针对畜禽养殖污染开展集中整治,肖艳一家带头拆了自家的猪栏。“退养户需要转产转业,眼下绿色生态农业前景好,市、区也配套了现代农业优惠政策,这是我们难得的发展机遇。”肖艳说。从“拆”到“转”,肖艳想借着这次转型的机会,选择一条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路。

早在2010年,肖艳就把村里闲置的100多亩地租下来,一部分转租给村民种植水稻和烟叶,另一部分留置为土壤转化。决定转型发展生态农业后,肖艳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大展拳脚,种上西瓜、南瓜、水果玉米和应季蔬菜,布置了草莓采摘基地,放眼望去,偌大的农场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

“不催产,不催熟,应季农产品种植,农家肥供给,人工除草……只为回归蔬果的原始味道。”在肖艳眼里,她要打造一个真正的生态田园。每逢假期,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到肖艳的草莓园里休闲采摘,采风乡村田野,体验特色种植。孩子们不仅吃到了新鲜的草莓,也体验到了采摘的乐趣,增长了见识。

“以前种植靠天气凭感觉,现在不一样了,有不懂的随时可以咨询行家。”肖艳说。只要有机会,肖艳就积极参加各类新型农民培训班,期间结识了许多种养专家和经验丰富的新型农民企业家。同学间相互交流,也让肖艳得到了更多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通过专家讲解、现场观摩、参观交流,掌握更多种植技术,感觉专家就在身边,信心也增强了。”

田野上的“城市后花园”之梦

单纯的种植效益逐渐到了瓶颈,要吸引客户来体验,就得提升农场的附加值。

近年来,梅列区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重点抓好洋溪现代农业产业园、清枫谷生态农业观光园等农业产业示范园,打造陈大、洋溪休闲农业观光带,培育一批休闲观光、文化旅游、民宿餐饮等“农字号”新产业新业态。肖艳注册成立了福建阳光牧歌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四季采摘的基础上,肖艳计划以农旅结合来提升农场单亩地的附加值。“现在农场里有草莓园和亲子体验种植基地,接下来打算做一个生态鱼塘钓场,再搭玻璃房搞立体种植的精致农业,给游客带来新的种植体验。”肖艳说。

肖艳的生态体验农场还要雇佣更多兼职的村民,她说,在农村的创业项目,只要能赚钱,项目推出不久后,当地的村民都会一起跟上。村里58岁的困难户黄爱娇患有脚疾行动不便,肖艳主动找上黄爱娇,请她在田里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田里离家近,干活方便,忙的时候一天各种活干下来能赚100多块钱,对家里有很大帮助。”黄爱娇说。

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了肖艳当头一击。市民闭户不出,大棚里未成熟的草莓和田里的其他一部分作物烂在地里,工人的工资要照常给付,一下让肖艳蒙受了十多万元经济损失。

面对挫折,肖艳并没有气馁。随着各地陆续复工复产,肖艳得知培训班里结识的同学正拓展做立体农业共享菜园项目,“闷”在家中多日的她马上专门去了一趟福州取经,打算重新为自家的一百亩地“排兵布阵”。

在福州实地考察后,肖艳了解到,福州和厦门的农场项目多位于远郊,游客游玩加上往返和留宿的时间往往要耗费整个双休日。而中央坂农业产业园所在的洋溪镇,距离三明市区和沙县都不过十多分钟车程,区位优势佳,肖艳打算也发展立体农业共享菜园,集绿色采摘、亲子体验和观光旅游为一体,圆她田野上的“城市后花园”之梦。 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都说做农业辛苦,而肖艳把新农人当出新滋味。“成功还谈不上,跟很多人相比,在做农业这条路上,我才刚上道呢!”肖艳说,阳光洒在她年轻而富有朝气的脸庞上,映衬出充满希望的未来。

(三明日报梅列记者站 肖庆松 吴艺缤 通讯员 邓璐一)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