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重点推荐 > 正文

老“粬”唱新曲

2020-06-19 08:39:17  张知松 吴联参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刘惠萍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下个月,村里的酒厂就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红粬研发中心大楼封顶!”6月18日,在大田县建设镇建忠村红粬文化研究中心施工现场,省住建厅驻村干部鄢飞正细致地与施工人员商议相关进展。两年多来,建忠这个千年红粬村,迎来了红粬产业发展的大蝶变。

2017年12月14日,作为省第五批下派驻村干部的鄢飞来到了建忠村,担任村里第一支书。当晚,镇里干部在建忠村召开一个粬农代表座谈会,镇村干部一直有心将这一特色传统产业做大。鄢飞放下行李便匆匆参加了这个座谈会,在会上,鄢飞听出了一些实情,也听出了干群们的困惑与期盼。

省里推行驻村制度十多年了,有心下到基层帮扶的鄢飞早早做了一些思考:驻村3年学什么?做什么?该为村里留下什么?自从那天双脚踏进建忠村后,他就将自己看作建忠村一员,与村民们心心相连。

入村三个月来,鄢飞挨家挨户地走访,多摸实情,多察民意,听得多,说得少,水、电、路、扶贫、党建等等,鄢飞一一记录到民情日记,一边着手解决,一边谋划发展。

鄢飞发现村民们最盼的是产业发展。红粬制作是村里的传统老工艺,但一直没啥起色,现有的80多户粬农大多是中老年人,老工艺面临失传;家家分散经营,品牌意识不足,缺乏科技文化支撑。全村红粬产业产值不如古田县一个粬厂的量。

如何破解?路在何方?鄢飞找出结症所在后,带着干群代表到了古田取经,迅速与大家一起探索对策:树好带头人是首招,鄢飞看到村民吴学成年纪轻、思路清、善学习,动员他留在村里带头发展红粬产业,整合、提升红粬合作社,引领粬农抱团闯市场。建忠村红粬产业发展近千年,但史志、年谱等却鲜有记载,提升品牌品质自然离不开科技文化,鄢飞邀请来了省农科院酒粬专家何志刚等人,整理出建忠红粬制作工艺17个精细流程,在工具、时间、用量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细化,该技艺已列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了名副其实的地方标准;福师大微生物专家黄祖新教授团队多次入村调研、科考,对建忠村红粬最具特色的粬窑发酵做法进行完整的溯源、梳理,丰富了建忠红粬产业的文化内涵,从全村558个粬窑里精选出100个认真做好整修,建忠粬窑群已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有了这些丰富的科技、文化支撑,建忠红粬产业逐步在制作技艺、产品包装、品牌设计等方面进行不断地提升,注册的“宫边红”商标已列为地理标志产品。

夯实了这些基础,鄢飞稳步推进红粬产业振兴的大动作:建设大田县红粬文化研究中心以及配套的酒厂。这两个项目总投资1600万元,村民们踊跃捐款40多万元,乡贤陈生前、吴学锋各自率先捐款10万元,众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加入了捐助队伍,解决了前期所需的征地、设计等费用,鄢飞与镇村干部同步积极向上争取多项资金。红粬文化研究中心内设红粬生产线、红粬非遗博物馆、红粬检测室、粬农交流中心等,烘干等相关设施将向全村粬农开放使用,助力粬农提升红粬品质,粬农们的发展困难与瓶颈将随着这两个龙头企业的投产得到有效解决;中心与酒厂年可增加村财收入15万元以上,解决就业10人,年产值260万元以上,现已与多家酒企等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鄢飞驻村两年多来,积极争取了各方资金约2200多万元,在做好保民生急需的项目外,重心投向产业振兴,7成资金投入到了红粬产业提升,围绕“中国酒粬时光小镇”的发展主题,融入了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元素,流转了红粬研发中心周边37亩水田,统一轮种玉米等作物,让厂区、水田、农房、森林等自然融为一体,加上设计独特的研发中心等地将成了周边游客的网红打卡点,相信红粬产业振兴将给建忠人带来更多发展红利。(张知松 吴联参)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