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头条 > 正文

三明: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020-09-16 09:04:29  刘莉婷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我市坚持抓好政务服务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抓好e三明创新提升服务,增加全程网办及“一件事”服务事项,用好“随手拍”互动功能,强化“好差评”考评结果运用。图为e三明建设运营中心的实时运行图大屏幕。 (本报见习记者 陈登达 摄)

三明日报记者 刘莉婷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三明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寻求改革最大公约数,汇聚改革正能量,在林改、金改、医改、政务服务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走在了全国全省的前列。

船至中流,更需奋楫扬帆。我市坚持问题导向,注重从体制机制入手,持续推出一批“切口小、见效大”的关键性改革举措,补短板、强弱项,增强发展的动力活力,让更多人共享改革红利。

破解发展瓶颈

改革吹号角,奋进新时代。

围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去年7月,市委市政府对市属国有企业进行整合重组。8月8日,三明市投资发展集团、三明市城市建设发展集团、三明市交通发展集团三大新组建的市属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正式揭牌。28家产业相近、行业相关、主业相同的市属企业,打破现行管理体制和架构,整合重组,掀开了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成绩怎么样,数据来证明。今年上半年,三大集团实现营收31.39亿元、增长10.65%,完成投资61.25亿元、增长113.56%。

瞄准新目标,寻求新突破。为破解园区发展瓶颈,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去年12月,我市启动市县联办园区改革,坚持市场化和政府运作协同,完善财税分成和“行政+企业”“事业+产业”等机制,建立健全薪酬激励、引才留才等制度,不断增强园区活力。

目前,4个园区已实现归边管理,生态城累计置换隐性债务4.61亿元、争取专项债1.5亿元,生态康养城、市第一医院生态新城分院等项目加快实施;经开区化解土储债5000万元、发行企业债5亿元,台氟新材料、立邦化学等7个、总投资44.3亿元项目签约落地。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改革,正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着不竭的发展动力。

惠及民生福祉

9月14日,尤溪县总医院高血压管理中心内,全县27810名高血压患者,被相应分为红标、黄标、绿标3个标准进行管理,医务工作者正对红标患者一一进行电话随访;同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还“下沉”到乡镇,为群众进行免费健康体检……

眼前,这一幕幕服务围着百姓转的健康新景,是尤溪县全面实施“健康负责制”,全方位保障人民健康的生动写照。

医改,关乎民生,情系群众。去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持续在“全联”“深动”上下功夫,提升以总医院(医共体)为载体的区域健康管护组织能力,全市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医药总收入32.8亿元,同比增长8.51%;全市累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223.11万份。

7月30日,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村民孙桂英拿到了县里统一发的“房票”,和她一起拿到“房票”的共有18户人家。“房票”把农村闲置的住宅折算成票面价值,以“票”的形式发给农民,这在我省尚属首创。

不仅仅是“房票”,“林票”“地票”都成了老百姓手中看得见、用得上的“本钱”。去年底,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启林业经营管理新模式,先后在9个县(市)的29个村开展林票制度改革试点,制发林票总额1738.6万元,惠及村民3492户。之后,围绕盘活农村林木资源、土地资源、闲置房屋等资产,我市深入研究制定《三明市推进林票地票房票“三票”改革试点办法》,并在沙县夏茂镇、将乐县高唐镇等地先行开展试验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经验,助力我市乡村振兴工作。

与此同时,我市扎实推进14个农村新型住宅小区集中建设试点,加快678个安全隐患点整改销号,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探索新村农房建设经验,让百姓从改革中得到更多实在的获得感。

优化营商环境

“太方便了!今天,我通过e三明APP申领激活了自己的医保电子凭证,今后看病购药,直接手机刷码即可进行医保支付,不用再带社保卡了。”9月14日,市民杨女士打开e三明,发现医保服务功能再次优化升级,目前全市已有401家药店支持电子凭证结算。

“有事找政府,就上e三明”的观念,如今已深入人心。e三明以信息化手段接通民意,倒逼提升服务效能。自去年7月23日正式上线以来,e三明注册用户突破110万,实名认证数超过92万,超全市常住人口三分之一。其中,接入城市服务及功能200项,上线700项个性化全程网办事项,推出“一件事”服务清单80项,办结群众反映事项17.5万件,按时办结率99.9%,满意率99.9%。

让群众和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e三明平台的建设仅是我市深化政务服务改革的一个缩影。

围绕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去年,我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动公开承诺整改、常态化监督,全面清理文旅康养、交通运输等领域不必要审批事项,提升行政审批效率。

数据显示,去年我市营商环境总便利度在190个经济体中排第45位,比2018年提升27位,政务服务环境居全省第2位;市直部门行政许可或公共服务事项共取消18项、下放(或委托)46项;“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事项达1220项。

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开便利之门。抓好政务服务改革,我市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