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聚焦 > 正文

三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1-09-16 09:01:21  吴文凯 杨艳萍 张上波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总投资1.5亿元的三明市陈景润实验小学富兴校区是市区教育补短板应急项目之一。(曹建平 摄)

三明日报记者 吴文凯 通讯员 杨艳萍 张上波

5年来,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投入301.59亿元,实施教育补短板项目374个,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6.67万个,全面消除56人及以上大班额、组建总分校235个,省、市级名师名校长达3200多人……一组组靓眼数据展现出我市教育事业取得的骄人成绩。

我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着力补短板、抓改革、塑内涵、提质量、促公平,全市教育事业正大步迈向新台阶。

强化顶层设计, 绘好教育发展蓝图

全市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学长远的顶层设计。如今的累累硕果,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作为重大的政治、经济、民生问题,在全市推行党政领导“六个一”机制,像“抓经济一样抓教育工作”,以实际行动重视和支持教育事业发展。

政策上倾力支持。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关于补短板提质量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市区基础教育总校制办学的意见(试行)》《三明市基础教育工作绩效考评指导意见(试行)》《关于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三明市创建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总体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加快教育发展,着力解决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

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这几年,在财政不充裕的情况下,我市教育投入稳步增长,2016年至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分别投入50.54亿元、56.92亿元、60.56亿元、64.24亿元、69.3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分别为19.92%、19.56%、20.38%、20.29%、20.73%,年均增长率7.21%。发改、人社、住建等各部门单位在教师编制、职称评聘、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合力共为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

补齐教育短板,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今年的开学季,富兴社区居民吴新华不似以前那般头疼——随着家门口的三明市陈景润实验小学富兴校区的顺利落成并开学,孩子就近上学问题得以解决。

占地40亩的三明市陈景润实验小学富兴校区是市委、市政府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市区教育补短板应急项目之一。学校总投资1.5亿元,办学规模为48个教学班,可提供2160个学位,

极大缓解东霞-富兴堡片区学位紧张问题。目前学校已开设1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00余名。

作为今年教育补短板重点项目之一,富兴校区建设以来,教育部门、城发集团等各部门齐心协力,按照“程序不减、时限压缩、应急管理、四项保证”的要求,实行交钥匙工程,推动项目建设提质提效,用时不到240天,该工程就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

“完善设施设备的同时,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同步进行,教育部门给校区配足配齐了师资,在总校的带领下,师资力量已经建设起来了。”三明市陈景润实验小学校长潘玲表示。

针对市区中小学、幼儿园学位不足的现状,2019年9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三明市教育补短板应急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在2019-2022年间,新、改、扩建市区教育补短板项目20个,概算总投资达15.89亿元,可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16795个。

在推进市区教育补短板应急项目建设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领导定期深入项目实地调研、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教育项目按序时进度推进。截至2021年9月上旬,20个市区教育补短板应急项目已全部开工,16个已竣工,其中13个投入使用,累计完成投资约10.6亿元,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9345个。

提质扩容、快速发展。三元区贵溪洋小学、永安市一中附属学校、大田县第三实验小学……在三明,每年都有一批新学校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五年来,全市实施教育补短板项目374个,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6.67万个,我市已全面消除56人及以上大班额。

深化改革创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解决群众“有学上”,仅仅是我市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步。为了提升整体办学水平,我市创新实施“均衡发展、协同培养、正向激励”三项机制,实施留守儿童“雏燕”关爱行动、开展课后服务,全面推进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满足群众“上好学”需求。

近日,三明市实验幼儿园东安分园通过竣工验收,进入开园准备阶段。

“东安分园规划12个教学班,提供360个学位。目前已招收幼儿300多名,配备教职工36名,计划在今年秋季开园。”市实验幼儿园园长张桂玲表示。

通过以强带弱、以老带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总园制”办学改革以来,市实验幼儿园已拥有三元分园、荆东分园、东安分园3所分园。特别是对于刚建成的分园,有了总园宝贵的经验后,省去大量探索的时间,能够实现高起点开局、高标准起步、高质量发展,实现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迈进,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总校制”办学改革,通过选派骨干教师入驻、送课堂、送业务等方式,推动总校在办园理念、管理水平、教育教学、师资培训等方面对分园进行辐射带动,促进分园更快速地成长起来,并形成特色教育品牌。

目前,我市已组建81个总校,结对分校154所,实现县(市、区)和基础教育各学段“两个全覆盖”,全市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得到了家长及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教育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我市创新教师协同培养机制、教师编制周转池制度、基础教育“1+4”正向激励机制,加快名校长、名教师专业化成长。2019年以来新招聘教师4600多名,省、市级名师名校长增至3200多人,成立省、市、县三级名师工作室71个。2017年9月至2020年12月,全市新增追加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2.31亿元。

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五年来,我市各级各类教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市学前三年入园率98.94%,公办率62.09%,普惠率94.64%,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8.7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2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79%,居全省前列。先后入选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唯一的“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设区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在全省率先提前实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目标。

“下阶段,教育系统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牢记新嘱托、增创新优势、再上新台阶’活动,发扬‘冲冲冲’精神,以创建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为抓手,努力打造市区优质教育高地,建设山区教育强市。”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刘若嘉表示。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