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聚焦 > 正文

奏响为民旋律 播撒惠民阳光

2021-09-22 08:49:31  邓秀广 罗志涛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刘惠萍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市民政局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侧记

●邓秀广 罗志涛

民有呼,政有应。

市民政局紧紧按照市委“牢记新嘱托、增创新优势、再上新台阶”活动部署要求,贴近群众需求、聚焦急难愁盼,出台《深化“三新”活动 谱写“六好”答卷实施方案》,将“三新”活动与深入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和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推动一批民生事项落地见效,有效地解决了一批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

着力完善帮扶网络

今年8岁的小邓,2019年不幸患上白血病,因为治病几乎耗尽了所有积蓄,导致家庭生活困难。市民政局了解情况后,高度关注这个特殊家庭,主动为他提供了临时救助和低保。今年9月5日,在“汇聚慈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活动上,市民政局通过最新开发的精准帮扶小程序,为其筹得帮扶善款近3万元。

“我们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建立困难群众生活保障主动发现机制,通过加强日常巡访,主动发现、主动救助。”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庄海燕科长介绍。

目前,全市民政系统结合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回头看”行动,已摸底排查特殊困难群体3.7万人次,累计为城乡42061名低保救助对象发放低保资金16675.53万元,为4612名特困供养人员发放特困供养资金5336.49万元,实施临时救助8364人次1176.4万元。同时聚焦困难群众特殊需求,探索“物资+服务”救助模式,累计开展困难家庭精准帮扶活动127场次,累计帮扶城市困难家庭达7058人次,发放各类帮扶资金4500.5万元。

市民政局还将慈善和救助工作进行结合,依托市级城市困难家庭精准帮扶云平台,推行线上线下“双线”运行,实现社会救助网上申请办理,让数据信息“多跑路”,困难群众“少跑腿”,困难群众可通过手机申请民政救助和社会慈善捐助,提高时效性和便捷性,并实现了低保、特困审核确认权限向镇办下放,进一步简化和缩短审批周期,提升救助工作效率。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连日来,在三元区长者食堂,可口的饭菜和便宜实惠的价格,吸引了很多辖区内的老人用餐。“这里的饭菜吃起来口味还可以,相对也便宜一些,吃起来比较放心。”社区的张奶奶边吃边说。

目前全市已建成老年助餐点12个,三元区、沙县区、建宁县、尤溪县长者食堂建成投入运营,为老年人提供送餐助餐服务,解决老年人就餐“最后一米”问题。

在提供助餐服务的同时,我市还推动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提供就近“短托长住”和助洁、助浴、助医等居家助老服务,为居住在社区的老年人提供棋牌、书法等休闲活动,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生活需求。

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郑潇介绍,针对老年人的一些迫切需求和全市老龄事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市里出台了《老龄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九条措施》,从养老服务供给、推动产业事业融合、强化要素保障等方面入手,提升为老年人服务水平,切实把老年人就餐、就医等实事办好。

市民政局抓好养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已确定了11个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4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改造提升项目,实现901家农村幸福院的养老服务中心覆盖,推动市阿尔兹海默症康复中心开工建设,到位项目资金3080万元。

今年以来,市民政局坚持增创养老服务改革新优势,做实“事业+产业”文章,全力推进养老服务设施星级评定、特殊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新建住宅小区养老服务用房配套、提升特殊困难老年人群众购买线下实体援助服务标准等惠民暖民政策落实落细,用切实可行的举措为老年群体撑起遮风挡雨的“幸福伞”。

婚姻服务致力便民

9月9日,是很多人心中结婚领证的好日子,领证人数比往日至少多了3倍。上午9时10分,在市婚姻登记处,志愿者按照疫情防控分批要求安排几对新人在此等候。

照相、复印证件、填写结婚登记声明书、宣誓、颁证…… “你们工作效率很高,我们非常满意,为你们点赞!”朱先生和未婚妻用了不到20分钟,就领到了结婚证,整个流程有条不紊。

今年以来,市民政局提供“互联网+”预约登记服务、延时服务、重大节庆日值班服务,最大限度地节约婚姻当事人的时间,着力推进内地居民婚姻登记全市通办试点。

朱先生和未婚妻都是在不同县里工作的上班族,试点实行后不用再回到户籍所在地办理婚姻登记,满足了群众对于婚姻登记服务便捷化、智能化需求。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为6130对新人举办颁证仪式,已有53对新人办理了婚姻登记全市通办业务。

“你们今天过来办理离婚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吗?”“我们坐下来好好聊聊,找一个解决的方法,好吗?”类似的问话每天都在市婚姻家庭辅导中心重复着。《民法典》提出婚姻冷静期要求后,挽救冲动型离婚成了一个新课题。

今年以来,市民政局以强化婚姻登记便民服务和完善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为抓手,推行市婚姻登记中心“520”机制,推广婚姻家庭辅导“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引入公益调解机制,开展婚姻家庭心理疏导、公益讲座、家庭沙龙等活动,扩大婚姻家庭辅导覆盖面。

截至8月底,全市共向新人发放《致新婚夫妇的一封信》《婚事简办倡议书》2600余份,依托婚检咨询室向群众宣传婚姻知识2073次,受理家庭矛盾调解1759对,成功调解679对,有力推动婚姻服务再上新台阶。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