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聚焦 > 正文

创新潮涌奋楫先 千帆竞发正当时

2021-12-29 08:59:28  卢素平 庄佳丽 马炳文 来源:   责任编辑:刘惠萍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科技创新赋能三明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

(记者 卢素平 通讯员 庄佳丽 马炳文)

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

回眸“十三五”,我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拓展“6+1”科技创新平台功能;深化京闽科技合作,推动跨区域科技协作和成果转化;完善“揭榜挂帅”等科技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政策和激励机制……全市科技创新浪潮涌动,科技创新成果“千帆竞发”。

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320个科研项目被列入省级及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盘子,各级投入科技创新项目资金、平台建设支持经费约5.6亿元,取得科研成果300多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或专利奖59项。

一次次突破、跨越,为奋力建设“一区六城”,谱写三明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新篇章,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夯实平台支撑 筑起科技创新“生态圈”

12月初,机科院海西分院第二轮三方共建情况绩效评估完成。专家组认为,自2018年启动第二轮三方共建以来,该院在攻克国家“卡脖子”技术难题、服务推动地方产业升级、提升我省先进制造水平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和示范,成为我省重要的装备制造科技创新平台。

科技创新平台,是推动企业巨轮奋勇向前之“帆”。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我市不断完善拓展“6+1”科技创新平台(即: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海西分院、三明市氟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三明市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福建永安市永清石墨烯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三明分院、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及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福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推动人才、技术、项目、资金等资源要素向平台集聚,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深度融合。

目前,平台已集聚1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一批高水平专家在内的300多人的研发团队,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卡脖子”难题开展科研攻关,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近50项,制定标准10项,培育科技型企业18家,今年已转化科研成果45项,预计新增产值4.36亿元。

“除了对接企业技术需求,推动创新成果转化,我们还肩负起智力把关新入园项目,助力地方招商引资,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等重担。”三明市氟化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念保义说。

开发替代PFOA的系列含氟多氧杂表面活性剂新产品,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首创氢氟酸的气降膜吸收装置,突破了传统工业废气氢氟酸治理成本高等技术瓶颈……三明学院氟化工研究院成立以来,在含氟表面活性剂、聚四氟乙烯新工艺研究及应用等方面累计带动新增产值超过15亿元,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

科技“加码”,有“氟”之地变有福之地。如今,在三元黄砂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三农新材料—金氟化工—安美奇(中国)铝业氟化工循环产业链正释放出集聚效应。

如何加强区域协作,打造科技创新“生态圈”?

去年12月,三明中关村科技园揭牌开园以来,我市持续深化京闽科技合作,举办“京闽创新汇”“创新中国行”活动22场,创新中心累计入驻企业105家,新材料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离岸孵化器建设加快推进。

依托“山海协作”平台,我市主动对接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科技创新走廊建设,连续两年争取厦门市专项资金支持,三明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机科院海西分院等4个与自创区合作项目获专项经费支持。

汇聚人才要素 打造科技创新“引力场”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

今年3月,我市出台特殊人才贡献奖励办法,提出通过“揭榜挂帅”选贤任能,并率先在氟新材料试行“揭榜挂帅”,招募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与我市龙头骨干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并予以两至三年稳定支持。最终,海斯福的“氟表面活性剂关键技术开发”项目、金氟化工的“高能量密度锂原电池氟化碳(CFx)正极材料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项目入选。通过技术攻关,项目均取得阶段性突破。

通过完善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政策和激励机制,推行“军令状制”“揭榜挂帅”“新时代科技特派员”等制度,我市千方百计汇聚人才要素,打造科技创新“引力场”。目前,全市共有高层次人才882人、国家创业创新领军人才6人、省科技创业创新领军人才7人。

两年前,沙县小吃从业者、樟荣食品负责人张声樟瞄准了沙县炖罐常用的中药材——多花黄精,想要成片种植。

“可是种苗哪里来呢,怎么种?”张声樟想起了表弟张述嘉,曾在市农科院药用植物科特派团队帮扶下开展华重楼林下种植,仅几年时间就成了林下经济致富模范。

在张述嘉牵线搭桥下,张声樟向市农科院药用植物所寻求帮助,表兄弟二人还共同成立沙县夏茂恒森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夏茂上礁、岩坑建起2000多亩多花黄精种植基地。

培育优质高产的“明精1号”,保证道地多花黄精品种纯正;推动专利技术“多花黄精控根容器栽培技术”在种植基地生根开花,确保多花黄精高产优质……市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负责人叶炜介绍,2016年以来,他们在沙县夏茂、富口,永安、泰宁、宁化等地,累计辐射推广自主研发的多花黄精等品种1000亩以上,新增产值5000万元以上。

不仅在农业领域为农户增收致富赋能,在助推三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科技特派员也成了各个企业的“香饽饽”。

以京闽科技合作为契机,我市高位嫁接北京人才资源,已先后选认两批共50名北京科技特派员,帮助我市企业解决技术问题47个,达成科技服务(项目合作)意向13个。

走田间、进车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科技特派员乡镇全覆盖。今年第一批有290名个人、114个团队以及5个法人单位获得省级科技特派员选认,数量居全省第二。

日前,市科技特派员工作联席会议率先在全省出台《支持科技特派员建立利益共同体若干措施》,从6个方面鼓励科技特派员与服务对象结成“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进一步激发出人才干事创业活力。

抢占科技高点 锻造科技创新“主力军”

仲冬时节,三明中关村科技园生机勃勃。12月8日,入驻企业三明索富泵业有限公司正式揭牌,迈出了新步伐。

这家制造微泵的科技型企业成立于2015年7月,经多年努力,已从最初每月仅生产几台微泵,发展成为产品远销12个国家,涉及军工、核电、制药等40多个行业,拥有500多家客户群体的领军企业。

索富泵业扎根三明,如何做到走向世界?

“坚持自主创新,产品质量要精益求精!”索富泵业负责人之一季绍辉给出答案:成立以来,索富泵业致力于高端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不断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先后参与多项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目前已拥有15项专利。

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明是革命老区苏区,发展根本要靠自身“骨头长肉”。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近年来,我市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成长、对标提质机制,持续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

从2016年到2021年,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42家增至194家,增长3.6倍。目前,全市拥有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99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企业207家、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企业24家。40家企业获福建省创新创业大赛奖励,8家企业入围国家赛。今年,福建中伟半导体公司“超高纯红磷”项目还斩获第十届创新创业大赛福建赛区一等奖。

为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我市积极向上争取创新奖励资金,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推广“科技贷”服务,不断加大科技型企业扶持力度。去年,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增至33.54亿元,创历史新高;投入增幅19.1%,居全省第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3个百分点;2016年以来,全市减免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1.77亿元、补助研发费用8908万元、奖励科技小巨人企业4268万元。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立足新发展阶段,我市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升科技创新平台,强化科技人才支撑,高水平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