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三明泰宁:在非遗文化中寻“福”

2022-02-25 17:18:02  熊明欢 李少兰 肖剑一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晓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福”字鲁班锁 下渠镇 供图

东南网2月25日讯(通讯员 熊明欢 李少兰 肖剑一 文/图)当充满喜气的福文化与“非遗”文化撞个满怀,会产生怎样奇妙的反应呢?

2月24日,走进三明市泰宁县下渠镇“大坑小院”手工木艺坊,摆台上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手工作品,精巧灵活的鲁班凳、奥妙无穷的鲁班锁、趣味盎然的木马、古色古香的廊桥等等,木艺元素满眼皆是。而最引人注目的该是一个以52根粗细长短各不同的木条从不同角度穿插,用榫卯工艺形成的从2个角度看均为“福”字的益智类玩具。

此前,为制作好这个“福”字鲁班锁,手工木艺坊的负责人吴清贵可是下了好大一番苦功。从最开始的苦思冥想构图到仔细研究设计稿就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榫卯工艺与一般的手工艺不同,需要把整个框架从小到大从里到外全部都刻在脑子里,一个小步骤思考错,就拼凑不起来,整个手工艺作品就会前功尽弃。”

“要想成为一名好的手艺人,除了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还要敢于创新。”吴清贵深知手工木艺这一项非遗文化,单单靠他一个是远远不够的, 有了第一个“福”鲁班锁后,吴清贵便想着是不是可以积极带动小朋友一起融入到非遗文化传承中来呢?

吴清贵正在制作鲁班锁 下渠镇供图

说干就干,新年开学第一天,吴清贵联系下渠学校,主动邀请下渠学校三、四年级的学生们来到大坑小院参加下渠镇劳动实践教育手工第一课。

“今天,我教大家一起用小木块镶嵌的方式来制作一个简单的党徽吧。”课堂上,吴清贵一边讲解手工艺术的历史,一边帮助孩子们切割长短不一的木条便于后续的榫卯工艺教学,在吴清贵的手工坊,孩子们真切体会到了自己动手制作的快乐。

“以前我们的课外实践都是去种种树、剪剪纸,今年就不一样了,我真正体会到了传统手工艺的奇妙之处,我学到了很多手工知识,自己也做了一个小小的党徽送给是党员的爸爸。”下渠学校三年级学生廖君昊说。

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手工木艺非遗文化,下渠镇结合“福文化”,创新设计理念,融入现代亮点、乡村特色等元素,打造独居下渠特色的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基地,让非遗焕发新活力。

而此次“寻访非遗文化”红色研学活动便是下渠镇为进一步推广“福文化”品牌,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劳动实践能力而开展非遗系列传承活动的第一步。接下去,该镇还将以非遗手工艺为核心,借“非遗+文创”“非遗+跨界延伸”,夯实非遗手工艺产业融合发展基础,激发产业活力,打造集教育、休闲体验、美食、文创礼品、影视制作、学术研究和脱贫攻坚为一体的多元立体式非遗手工艺产业链,探索多维融合的非遗手工艺产业发展新模式。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