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三明:“我们付出的越多,残疾人离困难就越远”

2022-10-03 10:05:5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刘惠萍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10月3日讯(通讯员 张肇瑞)8月30日,在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上,福建省三明市残联康复科科长罗金华在拿到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1664759487342.jpg

参加完表彰大会的罗金华。三明市组织部供图

看着红彤彤的证书里“为人民服务”五个极具分量的大字,罗金华深感肩上的责任更加沉重。本次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的397名人员中,有7名来自全国残联系统。

为脊髓损伤者重燃信心

44岁的罗金华,已是一位拥有26年工龄的“老干部”。

1997年参加工作的罗金华,与残疾人工作者并无关系,曾先后就职于乡镇政府和当地县委办,拥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2012年7月,罗金华从基层调入三明市残联,先后负责办公室、教育就业科、康复科等科室工作。

虽然工作性质都是为人民服务,但罗金华深切地体会到,残疾人需要更多的激励和帮扶。

2017年,生完二孩返岗后的罗金华接手了康复科工作,在科室人手不足的情况下,没有抱怨,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有序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精神残疾人救助等康复项目落实。

那时恰逢“十三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把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2017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是我国关于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专门行政法规,为残疾人享有基本康复服务提供法治保障。这一切,都让她看到了工作方向。

“要让残疾人学会生活自理的技能与方法,更要让他们重燃对生活的信心。”内心的愿望,很快被罗金华化为现实。

2020年9月,罗金华从残疾人需求出发,开办了三明市首期脊髓损伤者生活重建训练营。在为期15天的体能锻炼、康复护理、生活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就业指导、心理疏导等课程学习中,学员们实现了蜕变。

“对于我而言,过去的生活充满了担心和绝望,在‘生活重建’训练营里,我重拾自信,学会了很多基本生活技能,恍若重生。”家住永安市西洋镇三畲村的老邓是一名脊髓损伤者,1999年,他在给自家盖房挖地基时,由于土方下塌,整个人被掩埋,虽然被救了过来,但他下半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

让这些曾经生活在阴霾里的残疾人收获更多灿烂的阳光,正是罗金华开办生活重建训练营的初衷。

三年来,在罗金华的大力推动下,三明市已累计举办了三期脊髓损伤者生活重建训练营,不仅服务了51名脊髓损伤者,还选送了8名学员参加福建省残联举办的骨干培训班,并建立了三明市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

“只要能为广大残疾人谋福利,我就会尽力去做!”口中的诺言,被罗金华一一兑现。

为“折翼天使”点燃希望

康复是以现代化的手段修复和重建残疾的生命,使之获得新生,这对于残疾儿童而言尤其重要。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致力于探索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建设,这一目标已在“十三五”得以实现。

早在2018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这是我国残疾人康复领域的首个专项保障制度,为经济困难家庭残疾儿童接受基本康复救助提供了制度性保障。作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罗金华能以高度的敏感性,立足岗位抓住机遇。

政策发布后,罗金华便根据三明实际,先后起草和完善了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叠加补助、民办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场地和运营费补助、康复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着力减轻残疾儿童家庭经济负担,提升康复机构服务能力。

近几年疫情反复,罗金华首先想到的是:隔疫不隔爱,停课不停训!为此,罗金华结合实际,制定了残疾儿童线上康复收费标准,精心组织基层康复工作人员、康复机构从业人员、残疾儿童家长、诊断医师等进行相关项目规范化培训,并摸清残疾儿童康复需求,指导机构改线下康复为线上服务。

“倩倩(化名),今天我们来画电视机,好不好?先画一个长方形……”倩倩是三元区心语孤独症康复教育中心的一名在训儿童,因为疫情,倩倩妈妈便在家跟着中心线上课程,指导孩子居家康复。

自倩倩进入中心开始言语训练,在老师与家长地配合和努力下,倩倩已从简单的发单字到完整跟读说出一整句话。这让倩倩妈妈很是欣慰:“倩倩进步明显,本来想再加一门语言康复课程,但遇到疫情不能线下上课。多亏了罗科长给我们开通了网上课堂,让我们的康复训练不间断。”

为“折翼天使”点燃希望,仅靠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罗金华能想到的是凝聚合力“与爱同行”。为此,她积极协调亲朋好友、社会爱心资源,做好爱心单位、爱心人士与残疾儿童的联系对接,组织开展“与爱同行”关爱残疾儿童志愿服务活动。

付出终见回报。截至目前,三明市共建25家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自2017年以来,共有5000多人次的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服务,发放救助金5500多万元。

将精准服务送到“家门口”

“来,左腿慢慢伸直,保持平衡,脚踝缓慢用力……”8月30日一早,位于沙县区夏茂镇卫生院的残疾人“康复之家”里,家庭医生胡鹏恩正在指导残疾人吴金水进行康复训练。

43岁的吴金水因脑出血致残,导致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吴金水自签约家庭医生后,他每月可以享有4次免费到残疾人“康复之家”进行康复指导、理疗和恢复训练的服务。如今,吴金水已从不能坐、不能站,到现在可以缓慢行走。

在三明市的残疾人,平时哪里不舒服了,会有固定的医生进行咨询;每月有家庭医生上门,为行动不便的他进行体检、理疗;提供协助就医、医保优惠等延伸服务……残疾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精准康复服务,而这项政策落实的背后,离不开罗金华的全力推动。

2019年,福建省残联出台政府购买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政策,在全省实施试点工作过程中,罗金华主动与市卫健委、市财政局等部门对接,通过整合医疗资源、社会资源,在沙县区、明溪县等7个县(市 、区)大力推进购买康复服务项目。同时,加大指导与支持力度,在制定方案、业务培训、跟踪落实等方面,做到精准策划、科学实施。

通过项目的实施,三明市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达到98%以上,排在全省前列。

此外,罗金华还进一步推进了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今年,除沙县区外,明溪县、泰宁县、三元区等地也陆续将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精准康复服务相融合、共推进,同时还培育建立了7个残疾人“康复之家”,就近为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

十年来,作为残疾人工作者,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一个:一切为了残疾人。我们付出的越多,残疾人离困难就越远。”展望未来,罗金华坚定初心不改,努力让残疾人生命的阳光更加灿烂!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