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9月26日讯(通讯员 曾程)位于三明市建宁县溪源乡南大门的楚尾村,现辖14个村民小组,共357户1683人,党员61人。近年来,楚尾村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实人居环境、乡村治理、富民产业“三篇文章”,助推乡村振兴实现“加速跑”。
楚尾民宿
多措并举 塑造人居环境“新风貌”
红顶白墙、道路整洁、路灯明亮、公园热闹……从村头走到村尾,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让人感受到这个村无限的发展活力。谁能想到,三年前,这个村还是一个遍地附属房、垃圾随处乱扔、墙体五颜六色的村子。
“必须改变,我们从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改变村容村貌着手,要让外地的游客慕名而来,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回忆上任之初时的情景,楚尾村党支部书记聂建东感慨不已。
该村按照“先党员后群众、先主线后周边、先自觉后联动”的“三先三后”原则推进风貌管控提升,群众出资率从30%提高到50%,实现拆违“三个零”(零补助、零上访、零特例)。
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楚尾村先后完成房屋改造提升300余栋,拆除破旧附属房400余处,面积约2万余平方米,动员群众将拆除整治出的空地作为公共空间使用,完成3600平方米楚溪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和300平方米笋竹展示馆建设,涵括百姓大舞台、古树园、儿童游乐区等公共设施,打造出了整齐划一的亮丽民房、美化绿化的农家庭院、宅间古道、河中戏水盘和幻影彩带夜景灯光群,实现与村民共商整治方案、共享整治成果。
聂建东表示,楚尾村从以往的“脏乱差”蜕变为如今的“洁净美”,历时仅一年半,不仅完成了村庄环境整治,还实施了1.1公里的环村路“白改黑”,不断提高村民生活品质。
楚溪河畔漾碧波、文化公园话家常、实践广场欢笑多……眼下,旧貌换新颜的楚尾村,百姓安居乐业。
楚尾村楚溪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
创新机制 激发乡村治理“新效能”
近日,在楚尾村楚溪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热闹非凡,村干部们正忙着更新9月份的“幸福积分考评表”,引得村民们争相上前,查看各自积分。这一场景,正是楚尾村探索实施的“党员+农户”幸福积分管理模式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楚尾村创新机制,以移风易俗、庭院卫生、村容村貌等为考核内容,推选了包括黄宗明、李水根等在内的8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成立了幸福积分协会,每月对村民进行评分。村民获得的积分可以在“幸福积分超市”兑换领取同等价值的物品。
制度实行之初,并非所有村民都立即接受。但经过村干部耐心讲解和示范,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积极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他们整改庭院卫生,规范农具摆放,不仅提升了自家的居住环境,还得到了积分奖励。老张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一开始,他对这项制度不以为然,但在村干部的引导下,开始认真整改自家院子,并最终得到了周边村民和考评组的称赞。
除了庭院卫生,楚尾村还将移风易俗写入村规民约,重点整治索取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传统陋习,明确规定“彩礼不得超过13万元,红白事宴请不超过15桌”。
为了让村规民约真正深入人心,楚尾村采取了多种宣传方式。他们利用“居民夜谈会”宣讲政策、听取意见、解决问题,还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党群服务中心、微信群、朋友圈等平台广泛宣传。如今,村规民约已经户户张贴、人人熟知、口口相传、牢记内心、融入日常行为。
楚尾河岸
产业升级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精品民宿、烧烤露营、漂流垂钓、集装箱K歌……眼下,在楚尾村,丰富多彩的业态,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打卡。
“村民变股民、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产。”聂建东说,这些年,为了让村财和村民实现双增收,村里积极培育新增长点,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村民自愿入股(每户5000元),成立楚上堡文旅有限公司,预计每年可带动村财增收3万元,村民户均增收800元。
“7月份到现在,毛收入就有十几万元了。”楚上堡文旅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学富接过话茬说。
有了新业态,传统产业还得稳住。楚尾村立足烟叶、制种、笋竹三大基础产业,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抓实烟叶生产基本盘,采取土地流转、技术管理、大户引领方式,提升烟叶质量和烟叶种植效益,2024年全村落实烟叶种植面积1750亩,预计实现烟税返还26万元,同时整村推进烟后制种。毛竹林面积1.2万亩,现有笋竹制品加工企业、个体户共13家,年总产值约8000万元。
楚溪水酒制作工艺也成为了该村增收的另一个“法宝”。村里免费为村民们提供酿酒材料,再给予每坛100元的酿酒报酬,然后将酿制完成的水酒放在楚溪水酒坊卖给外来游客,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立足资源禀赋,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在楚溪水酒坊的基础上,建设楚尾豆腐坊,同时开展楚溪生态养殖和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走出一条具有楚尾特色的农、文、旅一体化发展道路。”聂建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