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青古乐演出
5月2日,非遗博览苑内回荡起悠扬的民间乐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青古乐正在热烈上演。泰宁上青古乐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每一曲都充满着地方特色,既悦耳动听又富有感染力,吸引了不少人驻足欣赏、拍摄记录……
与此同时,梅林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的戏台上正上演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梅林戏,身着华丽戏服的演员们跟随鼓点惊艳出场,台下的观众看得入神,全然沉浸其中。
梅林戏专场演出
“古城里的表演太精彩了!”来自北京的摄影爱好者李女士正用镜头记录着旅行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原以为只是看古建筑,没想到还能沉浸式体验这么多有意思的文旅活动。”
不远处的工艺美术一条街,也成为了新的打卡点,各大艺术馆内满是熙熙攘攘的游人,大家或驻足细看,或低声讨论,或拍照留念。
游客们身着汉服在红苹艺术空间留念
“今天和家人一起逛红苹艺术空间,没想到来参观的游客有这么多、很热闹!”多年在外经商的市民李祖文对如今泰宁古城的新变化,赞不绝口,“没想到原来闲置的建筑都被利用起来了,以前,泰宁古城只有短短几百米的尚书巷‘撑门面’。这几年,经过保护和修缮,可以逛的地方越来越多,业态也越来越丰富了!”
北京游客正在九举巷打卡拍照
文化古城,讲述悠久历史;传承创新,赓续千年文脉。近年来,泰宁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推动古城“绣花式”织补、“渐进式”改造,通过创新古建“认养”新模式,民宿客栈、私人影院等多家特色主题馆相继入驻,形成工艺美术一条街、泰宁晚茶一条街等特色商业街区和大金湖鱼城、“烟火宋潮”等夜市区,并立足古城旅游资源优势,在景区定位、运营模式、宣传推广等方面不断寻求融合创新和突破,形成集景区游览、文化展示、商业休闲、民俗娱乐、手工创意、民宿体验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成为助推泰宁文旅经济提质增效的原动力。
从静态保护到活态传承,泰宁古城正在探索出一条让文化遗产“可亲近、可参与、可持续”的发展路径,不仅以其古色古香的建筑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着游客的目光,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成为了人们探寻传统文化、感受历史变迁的好去处。今年一季度,全县接待游客量241.2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18.9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