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三明泰宁:小山村变身影视“梦工厂”
www.fjsen.com 2025-05-22 21:48:02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村里老电影院

东南网5月22日讯(本网记者 蔡晓卿 通讯员 熊明欢 李少兰 许杨昊 文/图)“一、二、三开拍!”五月的三明泰宁县开善乡池潭村80影视小镇,《爱在八零年》《结婚四年陪青梅》等多部网络短剧剧组同时进驻,摄影机、灯光设备布满街头,身着复古服饰的演员穿梭于老厂房与怀旧街区之间,重现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市井烟火。

这座专注80年代风貌还原的特色小镇,正凭借沉浸式拍摄场景,成为网络短剧创作的热门取景地。

从“小香港”到天然片场

池潭村地处金溪河段,距离泰宁县城21公里,历史上是建宁、泰宁两县通往福州的水上交通要道,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金溪女将精神”和“闽江商埠文化” 。

它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从昔日繁华的“小香港”,到沉寂多年的偏远山村,再到如今声名鹊起的80影视小镇,池潭村完成了一场令人惊叹的华丽变身。

上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池潭水电站动工建设,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汇聚于此,常住人口一度达2万多人。彼时,沿街商铺、邮电所、电影院、供销社林立,甚至拥有独立邮政编码,“小香港”的美誉不胫而走,也为村庄留下了大量保存完好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工业厂房、传统民居和老街。

短剧《冻品风云》在池潭村取景

水电站建成后,池潭村与良浅电站间形成长8公里、宽200米的水域,造就了依山傍水的秀美风光。2013年,美丽乡村建设让35栋规划整齐的新农村别墅区拔地而起。

完整的80年代传统建筑、崭新的乡村风貌,叠加独特的历史人文与自然风光,使池潭村成为影视拍摄的天然片场。2021年,泰宁县被列入全省三大影视基地及“全国影视指定拍摄景地”,影视项目纳入福建省“十四五”规划等多项重要文件,为池潭村的转型提供了政策东风。

老建筑里的新经济

趁着全县发展影视产业这股东风,开善乡把目光瞄准了影视领域,主动融入全县中心大局,打造池潭80影视小镇。

乡里邀请拍摄公益广告《妈妈洗脚》的导演石磊、新中国艺术家李光复、湖南潇湘影视公司等多个知名导演、影视专家、专业剧组到池潭村考察,规划影视发展路线。

“乡党委、政府经过反复论证,确定了将池潭80影视小镇打造成为年代外景拍摄地和全省首家大学生影视创作实训基地的发展目标,开始了建筑活化利用为片场的积极探索。”开善乡党委宣传委员游丽娟介绍说。

为在改造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村庄建筑风貌、最大程度符合影视拍摄场景需求,开善乡邀请专业的美术指导,对池潭80影视小镇进行整体设计,实施环境整治、景观提升、内景搭建、公共设施完善等20余个建设项目。

同时,盘活闲置资产,打造了水运年华纪念馆、垂钓基地、内景拍摄基地、渔旅度假民宿,提升改造怀旧街区300米,改造还原了杂货铺、老茶馆、游戏厅等内景14个,建设了茶馆、鱼味馆、图书屋、咖啡屋等一批新业态。

如今走进池潭村,老邮局、老厂房、老街道、老集市等充满80年代风貌的建筑遍布街头,仿佛让人穿越回了那个充满回忆的年代。

大型网络悬疑剧《回来的她们》在村里取景

随着小镇的逐步成型,越来越多的影视剧组和高校学生慕名而来。截至目前,池潭80影视小镇已与33所高校挂牌联建,吸引了50余个影视专业团队,还与长安大学合作成立西部电影理论及创作研究基地。

目前,池潭村的80影视小镇已成为影视创作的沃土,《归宁》《天下无违章》等60余部优秀影视作品在此诞生,其中《出门虫游》更荣获第十七届(中国)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入围作品奖。这里不仅是创作高地,也是人才培育摇篮,超2万名高校学生在此开展影视拍摄、研学写生活动。首届“音为时光”复古音乐节的成功举办,更让小镇声名远扬,吸引了众多目光。

去年以来,村里的80小镇影视创作热度还在持续攀升,《花好月圆》《寻找W》等多部热门作品相继在这里取景拍摄。还有导演雎安奇执导,作为全球首部中国建筑遗产系列纪录片“中国建筑遗产三部曲”第二部的《乡》 ,以及由赵丽颖、黄晓明主演,孙浩导演执导的央视正剧《造城者》;江疏影、吴谨言主演的大型网络悬疑剧《回来的她们》也在80影视小镇取景拍摄,进一步奠定了小镇在影视行业的重要地位。

小镜头里的大民生

近两年,网络短剧的井喷式发展,为小镇带来新机遇。与传统影视基地不同,这里提供灵活便捷的场地使用方案,从半天拍摄到连续数日使用都能满足。

小镇运营团队还为剧组提供后勤保障服务,深受剧组好评。随着拍摄活动的增加,小镇所在的池潭村也迎来发展机遇。村民们通过提供场地租赁、群演、餐饮住宿等方式参与其中,增加了收入来源。

改造还原的老邮局

“以前守着老屋发愁,现在将老房子租给村里改造成拍摄场景,一年能多增加许多收入!”村民蔡会生脸上洋溢着笑容。另一位村民吴辉明则开起了特色鱼味馆,他说:“剧组一来就是几十号人,游客也跟着多了,生意红火得很!现在每天能接待上百位客人,忙得停不下来。”如今,村内60%的常住人口都从事与影视拍摄、文旅发展相关的工作,户均增收1200元。

如今,池潭村的每个角落都跃动着剧组忙碌的身影。摄影机、灯光设备星罗棋布,身着复古服饰的演员穿梭其中,恍若时光交错;拍摄现场有条不紊,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技术人员专注调试设备,导演耐心指导走位,场务精心布置细节。浓郁的年代氛围感,让演员迅速入戏,拍摄效率显著提升。

从繁华到沉寂,再到华丽重生,池潭村的变身记,是乡村振兴战略在泰宁革命老区的生动实践,走出了一条“影视 + ”的乡村振兴之路。

责任编辑:陈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