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第七批驻村工作已开展半年多,从2024冬天的初入蛟湖到逐渐“沉浸”围绕驻村干部四项基本职责开展工作,组工小明解锁了许多驻村帮扶的“新体验”,让我们看看这半年他又有啥收获。
作为组织部门派出的“第一村书记”,当好村级党组织“指导员”是第一要务,只有把村主干引导好,才能把村党支部打造成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小明以“五个好”为目标,在村支部深化建立村干部“履职清单化”管理制度,结合“两委”干部岗位分工推行积分制管理,整体提升“两委”班子组织力和战斗力,2025年蛟湖村党支部被评定为市级“五星级”党支部。
为做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小明专门请驻村乡镇领导、村老党员与年轻村主干对接,采取跟岗锻炼、导师帮带等方式,助推3名后备力量“拔节成长”,为蛟湖“蛟龙腾飞”续足源头活水。
如何更全面地了解蛟湖百姓所思所想,打造和谐有序、充满活力的善治格局?小明依托蛟湖乡村振兴联盟理事会,建立常态化多元主体参与的议事协调机制,通过召开联席会、“板凳议事会”等,解决集镇混居小区存在的水域环境治理、矛盾纠纷等问题20余项,营造村事共商共议的良好氛围。
在一场“板凳议事会”中,许多村民提出,蛟湖是一个渔村,日常出入、从事渔业生产都依靠渔船,多的时候金溪上有十几条渔船往返,但是没有渔港码头停靠,渔船只能停靠在岸边,既不便捷,更不安全,希望村里能够协调解决。
过了几天,在村里投资研学的企业主也向小明反映,蛟湖村建设用地少,来研学的团多了,住宿、停车和基础设施配套都成问题,包括一些水上运动的拓展,无地可用成了制约蛟湖发展的“困龙索”。
是否能解开这个“困龙索”?小明带着村民的意见与县乡领导反映。经了解,县乡早有打算在主村建设渔港码头,但是由于规划中可能占用河道蓝线、影响防洪防汛等问题,导致迟迟无法得到相关部门审批。
迎难而上、主动作为,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是驻村干部的使命与担当。小明在认真研究了之前提出的方案后,提请乡镇组织有经验的干部组成了攻坚小组。
攻坚小组的同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结合之前部门的意见,一次次地讨论制定新的设计方案,却又一次次发现出现了新的问题,似乎“困龙索”越绑越紧,绑得大伙喘不过气来。
小明带着难题和村民的诉求向市委组织部、市水利局求助,得到了相关领导的重视,专门组成专家团队进行实地走访联合论证研判,提出了新的设计施工思路和审批程序办法,一下子,找到了打开“困龙索”的办法。
为确保项目早开工、早落地,小明带着整改的设计方案,跑省跑市跑部门,争取各级部门理解支持,尽可能地缩短各流程的审批时间。
2025年7月4日,经过专家审核同意,蛟湖终于等来了渔港码头建设的批复。大家收到消息后,开心地相拥而庆。前后历时3年的项目,终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与驻村的每天清晨一样,小明走在蛟湖金溪边,天空中吹散的白云,如同解开阻碍乡村发展的丝带,挡不住蛟湖发展的热烈阳光。未来的蛟湖,村民安康、游客如织的画面跃然眼前。用真心,动真情,解民忧,也许这就是驻村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