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带你游三明”短视频创作大赛成国庆线上风景线
东南网10月11日讯(本网记者 刘惠萍)这个国庆假期,一场源于方寸屏幕之间的“家乡热”悄然涌动,不少青年拿起镜头,记录了他们的三明之旅,展示了三明的山水之美。
今年9月5日,由共青团三明市委、三明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共三明市委网信办、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三明分公司主办,东南网三明站承办的“青年带你游三明”短视频创作大赛启动,活动期间,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网友的踊跃投稿,累计作品百余件,全网话题阅读量突破约400万人次,成为这个国庆假期一道亮丽的线上风景。
本次大赛投稿作品题材广泛,视角多元,既有航拍下气势恢宏的山川湖海、古城新貌,也有镜头里充满温情的市井烟火、老街深巷;既有对非遗技艺、地方戏曲的深情展示,也有对家乡美食、特色物产的生动推介……网友们不仅是“拍摄者”,更是“讲述者”,他们通过富有创意的剪辑和真挚的旁白,将一个有温度、有故事的三明推到了网友面前。
“牛栏咖啡”与它的造梦者们
“在书京,供销社是乡村风物的展览馆;在书京,牛栏咖啡是文艺青年的新据点;在书京,书院成了记忆中的中转站;在书京,找到了在路上的感觉……”国庆当天,一条名为《一群青年的国庆邀约:走进三明书京村》在互联网上迅速走红,四位青年结合自己在书京村的工作,以青年的视角讲述了“我眼中的书京”。
该条视频是由书京计划、村里的两位老师、新知青艺舍三个账号共创而成,在“书京计划”这个账号上发布。
据了解,书京村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石巷蜿蜒、古堡巍然。眼下书京村最“潮”的打卡点——“牛栏咖啡”飘着咖啡香,成为年轻人扎堆的文艺空间。
作品《一群青年的国庆邀约:走进三明书京村》视频截图
可两年前,这里还是个仅有几面夯土墙的荒废牛棚。老墙成了“牛栏咖啡”里最独特的背景板,咖啡香里夹杂着书香,店里单日最多有200多人打卡。
这一大变化的背后,是“新知青”周青夫妇五年前的到来。周青与丈夫洪纬跨越600多公里,从外省来到尤溪县农村,第一次来到尤溪县梅仙镇半山村,就被这里的古建筑和朱子文化氛围深深吸引。周青夫妇当即决定留下来,用己之长,为乡村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台溪乡书京村距离半山村不远,现有保存完好的土堡两座及祖祠、书院和80余栋古民居。去年,周青夫妇团队又谋划起“书京计划”,古村一下子有了新活力!
周青夫妇团队为古村落带来流量的同时,也为年轻志愿者们提供新的就业模式。
从“牛栏咖啡”到“朴青书屋”,再到“文创供销社”,看似与这座古村落格格不入的“新鲜事物”,却为青年与乡村搭建桥梁,吸引年轻人回到乡村。就如视频中所说,“国庆,别着急往远方跑,这里就是远方!”
通过这样的参赛作品,网友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冰冷的城市名字,而是一个有温度、有故事、由同龄人真诚推荐的诗和远方。
作品《国庆不要忙,来去永安玩》视频截图
将山水与美食“拌进”绕口令
如果说,周青夫妇用文化艺术点亮了书京这个小山城,那永安上坪乡大进村的党支部委员陈国亮则是永安这座“福建小武夷”的翻译官,将永安本地文化“翻译”成互联网世界能听懂的语言。
在此次参赛的作品中,名为“三明永安陈国亮”的账号发布了一条作品并脱颖而出。
不断切换的场景,前后押韵的介绍让网友印象深刻——“桃源洞上一线天,粿条活肉和肺边,安贞古堡多惊叹,加点黄椒拌一拌……”听着像绕口令,却比那些官方宣传语真实得多。不少网友按捺不住,纷纷留言“这个国庆非去不可!”
短短几天时间,全网播放量就将近14万。这支仅有四个“90后”的团队有着自己的坚持,“在创作中,我们发现网友更倾向于接受真实的、去口号化的情感表达。所以我们在创作中,学会了用年轻化的视角和语态去表达,尽可能把作品覆盖到更多的普通人。”
陈国亮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下一步,他们将结合“青年带你游三明”这个短视频创作大赛,走出永安,拍摄制作三明各地的农、文、旅等相关作品。
周青夫妇与陈国亮的故事,是此次大赛中众多青年创作者的缩影。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青年与家乡的“双向奔赴”。青年人用才华和创意为家乡赋能,家乡则以独特的资源和文化为青年提供舞台,成就了一种全新的“合伙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