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0月14日讯(通讯员 熊明欢 刘清香 戴雨萱 文/图)10月12日,天光未亮,在三明泰宁县大龙乡龙王岩的蜿蜒山路上,车灯划破朦胧晓色。福州游客黄明和他的朋友们选择错峰自驾,一路驶向海拔776米的山巅,在静谧中等待一场日出。
在多数人涌入城市与热门景点、汇成“人从众”画面之时,他们却选择了一场“反向慢游”——不赶路、不扎堆,只愿在山野间寻得一份宁静。
游客登上大龙乡龙王岩欣赏云海
“这里就十分符合我们的期待,轻松自在。”黄明调试着相机等待着一场云海翻涌、金光破晓的瞬间,准备与这壮丽景色合个影。
“在这里也能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体验。”下山后,黄明一行人来到了附近的“远山近水山野星空营地”。帐篷散布,歌声、烧烤香、孩子们的嬉闹声交织在一起。夜幕降临,在点点繁星之下、在熊熊篝火旁,山野的乐趣在欢声笑语中尽情释放。
大龙乡花筑奢·晟境茶文化民宿依山傍水
不愿露营的同伴回到村里的“花筑奢·晟境茶文化民宿”休憩。这里外观是青砖老墙,室内却现代舒适。民宿外有小溪、稻田、茶山,住客可以在书吧品茶阅读,也可跃入天然泉水游泳池洗去疲惫。
“白天在山上玩得尽兴,晚上回来游泳喝茶,整个人都‘活’过来了,这才是真正的度假。”黄明对这种体验赞不绝口。
现如今,越来越多游客开始向往这样的旅行方式。他们不再满足于“到此一游”,而是渴望在异乡的风景里“慢生活”。
新桥乡大源村,也在国庆期间迎来了一批“慢游者”。村落海拔约800米,背靠海拔1714米的峨嵋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密水清,人为干扰少,原始的自然生态成为多种微昆虫的栖息乐园,吸引了不少昆虫摄影爱好者前来探访。
新桥乡大源村篝火傩舞表演 新桥乡供图
大源村还是一座千年古村落,村内保留有戴氏官厅、严氏宗祠、魁星楼、镇安桥等众多古建遗存。这里更有傩舞与赤膊龙灯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每逢节庆,村民便以表演展现独特的地方风情。
近年来,大源村在保护传统的基础上,打造出绣花楼、非遗公园、半月潭等新旧融合的打卡点,既留住历史韵味,也满足当代游客的多元体验需求。
新桥乡大源村古建街区夜景打卡 新桥乡供图
而更让人留恋的,是这里的昼夜交替。白天,人们可以漫步古村、观察昆虫、拍摄建筑;入夜后,由于远离光污染,银河清晰可见,成为星空摄影的绝佳取景地。不少游客选择留下来,围坐观星,或在篝火旁欣赏一场傩舞表演。
这个国庆假期,大源村共接待游客1300余人次。它以“生态+人文”的双重魅力,构筑起一种深度体验式的乡村旅游模式,满足摄影爱好者、亲子家庭、文化访客等不同群体的多元需求,在自然与文化的交融中,找到自己心中的向往。
曲水流觞淌过千年文脉,茶园清香漫入山川肌理,人文景观与田野风光在此共生,酝酿出独属于泰宁的“慢生活基因”。当“反向旅游”成为年轻人逃离都市喧嚣的新选择。他们用脚步重构旅行的意义:避开热门景点的人潮拥挤,偏爱在古树年轮中触摸时光纹路,于山野星河下重置被快节奏打乱的生物钟。
泰宁精准捕捉这一价值转向,以绿水青山为底气,将深藏的山水秘境,转化为治愈都市焦虑的“情绪解药”,为游客打造深度沉浸的体验——登龙王岩、猫儿山,让汗水与山风碰撞出多巴胺的愉悦;亲手擂制一杯古法茶饮,让谷物的醇香唤醒深埋心底的乡土情结,每一种体验都跳出“打卡式旅游”的浅层框架,直抵情绪共鸣的核心。
近年来,泰宁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充分挖掘乡村特色资源,着力打造乡村旅游全产业链,采摘园、休闲农庄、乡村营地、特色民宿等新业态层出不穷,进一步丰富了旅游产业内涵,促进泰宁旅游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