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行迹 | 诗说垂裕祠

来源:东南网、三明市社科联 | 作者:邓衍森 | 时间:2022-07-08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元垂裕祠,坐落三元荆山脚下,北依风光旖旎、蜿蜒曲折沙溪河,南靠郁郁苍苍、鸟语花香荆山,含抱于三明学院东北部,山川毓秀,人杰地灵。宋人罗裳诗赞曰:“真龙骨脉属沙阳,荆山南岸隐身藏。灵龟出海回头望,孤雁投湖下嘴傍。”

据《邓氏家谱》记载:荆东村古称“归仁里”,属地沙阳,百草丰茂,树木葱茏,为三元邓氏始祖发祥地。“真龙骨脉”寓此地人才荟萃、贤人辈出,尤指宋银青光禄大夫邓公克谐八房子孙日后将枝繁叶茂、蒸蒸日上。“孤雁投湖”择地造墓专用术语,即坟茔形貌。

垂裕祠前祠后墓,祠墓一体,造型别具一格,具有浓郁汉代遗风,此乃各地少见。

半月池 林平 摄

垂裕祠八扇花格门上,镌刻有一组《八音诗》:金紫何曾一挂怀,石田茅舍自天开。丝竿钓月江头住,竹杖挑云岭上来。匏实晓收栽药圃,土花春长读书台。原诗作者为元代林清。 

中国古代“八音”,为八种不同材质所制发出之音,出自《吕氏春秋·孝行》:“杂八音,养耳之道也。”《周礼·春官·大师》曰:“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八音入诗,早在南北朝时期陈,就有沈烔《八音诗》,后唐人权德舆,宋代黄庭坚、孔仲平,直至清代胡公寿等,都作有八音诗。而以诗嘱咐分支、迁播各地子孙,则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楚考烈王宰相黄歇八言八句诗,后来汉宣帝宰相黄霸夫人巫氏、国内、香港、台湾不少姓氏和新加坡、泰国等地华人家族,多在删去黄诗各句中“兮”字和个别字句、尾联改动外,相沿至今,内容基本雷同,变化不大。

客家祖地三明宁化石壁,仍留有较为通畅的认祖归宗诗:“骏马匆匆出异乡,任从随地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苍天永庇诚吾愿,三七男儿总炽昌。”

可能受此风俗影响,清代垂裕祠贤人或维修者,将元人林清《八音诗》作个别字句修改后,镌刻于厅堂正上方,以照应克谐公“八房”子孙,花开八方、英杰有为。时至今日,远居海内外邓氏八房子孙,前来认祖归宗,或以能背吟《八音诗》为据。(作者 邓衍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