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海绵口袋公园本月底对外开放 什么是口袋公园?即是通过借地绿化、见缝插绿、破硬复绿、拆墙建绿等方式把小空间建设成口袋公园,补齐老城区、人口高密度区域等公园绿化活动场地不足、分布不均衡的短板问题。海绵口袋公园则是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建设的口袋公园,通过特定的海绵设施,增强城市的地表水吸纳、蓄渗和释缓能力,从而有效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春季暖阳,三明沙县城东片区正悄然上演一场绿色蝶变——4月22日,在沙县金沙中路南侧明湖公园(海绵口袋公园)项目现场,工人正在进行绿化种植和最后的收尾工作。沙县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负责人胡可国告诉记者,目前项目基本的建设已经完工,把建筑垃圾清理后,便可对外开放。 这是沙县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也是三明市2025年为民办实事的组成部分。 该项目有何特殊之处?“其实明湖不是湖!”胡可国向记者介绍,在明湖项目建设前,这里曾是一片垃圾堆积的荒芜之地。“由于周边建设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及白色垃圾堆积于此,逐渐形成了‘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势,久而久之地下水渗出及周边雨水汇聚在中央形成了湖体。”胡可国补充道。 家住周边的市民小许告诉记者,每到雨季,周边道路、学校、居住区以及工地雨水都会集中流入明湖,造成雨后水体浑浊。另外,若遇到暴雨,雨水还会混合污水脏物漫流到周边道路,非常危险。 建成后的明湖公园(海绵口袋公园)。林明星 摄 在明湖公园建设现场,胡可国指着距离不到50米的学校说,“那就是沙县一中,旁边还有两所学校。项目建成后,解决脏乱差问题的同时,可为周边的学生提供‘20分钟公园效应’,缓解学业压力。” 此外,如今的明湖公园还可将周边区域的部分雨水径流通过排水管引入,对雨水径流进行滞蓄、下渗及净化,从源头进行减排,削减洪峰流量,缓解市政雨水管网的排水压力,起到了雨季解决内涝的作用。 “项目建成后,明湖公园就像一块海绵,吸收周边地块的雨水,经过层层渗透过滤后将其储存锁定在明湖这块‘大海绵’的内部。”明湖公园项目现场负责人进一步告诉记者,新铺设的透水地砖、雨污分流管网让路面不再积水,另外生物滞留池、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也发挥着不同的蓄水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