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沪明携手助力建宁黄桃产业发展
www.fjsen.com 2025-07-31 08:44:16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黄桃采摘。陈震 摄

东南网7月31日讯(本网记者 肖晓敏 通讯员 陈震 李德庆)7月24日,2万多亩“锦绣”黄桃陆续开采销售,在三明建宁县里心镇双溪村千亩黄桃种植基地,沉甸甸的黄桃缀满枝,果农正在各个果园、选果基地忙碌着,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脸上,空气中也弥漫着浓浓的桃香。

建宁县玉萍果园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玉萍说:“今年的果子特别的漂亮,产量每棵可以达到100多斤,大的果可以达到八两以上,平均都在半斤左右,已经陆续进入最佳风味期。”

黄桃打包装箱。陈震 摄

建宁县有近50年的黄桃种植历史,这里地处闽西北内陆山区,武夷山脉中段,千里闽江正源头,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落叶果树的环境和气候条件,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水质好、无污染、位于富硒带,造就独一无二的果品质量。建宁黄桃产业迅速发展,无论是面积,还是产量均居全省首位,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给果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24年,建宁黄桃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今年,建宁全县黄桃种植面积超2万亩,产量预计2.8万吨,桃子全产业链产值达7.88亿元以上。

然而,建宁黄桃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据悉,1986年建宁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始规模化种植黄桃,至1995年,当地黄桃种植面积所剩无几,仅存建宁县原枧头林果场的黄桃晚熟品种。直至2004年确认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锦绣”黄桃。

近年来,得益于沪明合作,建宁在主栽品种“锦绣”黄桃的基础上,持续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林果所桃研究团队引进成熟期不同的“锦”字系黄桃新品种,形成了早、中、晚熟搭配的品种布局,将当地黄桃供给销售期从过去20多天延长至三个月。

建宁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经作站站长吴景栋告诉记者,从上海引进的新品种,果更大,形更好,色更美,品质更优,新品种引入,也改变了建宁县以“锦绣”为主的黄桃品种格局,有效地错开了“锦绣”黄桃集中上市的高峰期,延长了黄桃供给销售期,消费者6月就可以吃上黄桃了。

但2019年,建宁黄桃产业遭遇了发展瓶颈。“品种是好品种,但是2019年起,建宁黄桃出现果肉白斑症,桃子上长斑、开裂,病虫害特别厉害。”建宁县绿源果业基地负责人付兴安说,“后来,我们才找到上海专家请教。”

付兴安口中的专家,是上海农科院的叶正文教授。为了帮助建宁解决黄桃生病的问题,叶正文团队与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科院合作,通过土壤检测和试验分析,判定该病害为缺钙等生理性营养失调引起,并提出有机肥施用、土壤改良等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遏制了病害蔓延。

有了专家指导,在剪枝条整形、病虫害防治、疏果套袋等种植环节,建宁的种植技术不断提升,黄桃品质也脱胎换骨。自2022年以来,上海市与三明市形成对口合作,上海专家对建宁的科技援助日益增加。

为全面提高建宁黄桃管理水平,进一步推广果业实用技术,促进沪明合作在农业领域的交流,建宁县还邀请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林木果树研究所专家给广大果农和农技人员开展黄桃栽培技术培训。吴景栋说,引进上海农科学院的一些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推广,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引入,带动建宁的种植水平的提升,助推桃农提质增效,获得更好的收益。专家们还围绕现代化果业市场需求,深入介绍了黄桃产业发展形势,并提出了优化品种结构、提升果实品质等建议,让果农们对黄桃产业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整齐摆放的黄桃。陈震 摄

近年来,建宁县黄桃产业的发展给三产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一批以黄桃产业为基础的加工、包装、贮藏、运输企业应运而生,促进了三产融合发展。据调查统计,三明全县以黄桃产业为主进行加工、包装企业3家,电子商务企业5家,运输服务企业5家,全县从事种植、销售、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的人数达3万多人。建宁黄桃产业正朝着多元化、融合化的方向蓬勃发展。

责任编辑:陈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