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立德满庭芳 ——永安市北门小学打造优质特色教育工作综述 ![]() ![]() ![]() ![]() ![]() ![]() ![]() 走进永安市北门小学,眼前绿树成荫,耳边书声琅琅。 这里有“一少二多”为引领的特色教学,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这里有“七彩德育”浸润校园,学生人人争当“小雷锋”;这里以“小荷诗社”为招牌,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多才多艺,“小诗人”“小球手”“小画家”等纷纷涌现。 “我们积极探索教改实践,开展特色办学,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北门小学校长姜昌财坦言。这所充满活力的校园,培养出了一批批德才智兼备的小小少年,为他们的未来“种”下了无限希望。 “一少二多”进课堂 11月6日,在六年级(3)班数学课上,王财花老师在给学生讲解“比的应用”习题。整节课下来,她说得少,学生说得多,她不过稍加点拨,学生们争先发言,简简单单一道题,居然找出了七八种解法。最后,经她引导,大家又总结出了4种最优解法。 课堂上老师少说精讲,学生多说多练。这种“一少二多”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北门小学的常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导,学生学习热情高了、思维活跃了,课堂更高效了。 “在我们学校,这个模式最早的推动者是王财花老师。”北门小学副校长谢义福介绍。王财花从教30余年,数学教学经验丰富,早在1996年就将“说数学”模式引入课堂,2009年,她进入北门小学教学。2017年,永安市教育局成立“课改名师王财花工作室”。 “说数学”是“一少二多”模式的主要特色。“从‘学数学’变成‘说数学’,让学生的思维外化。”在王财花看来,学生说的过程,就是梳理解题思路、理解数学原理的过程,这对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很重要。 别看老师课上说得少,但课前准备的功课却不少。“我不仅要备教材、备习题,还要‘备学生’。”这是王财花的课前必备功课。每次接手新班级时,她都会对全班学生进行摸底,看看他们的数学基础,再因材施教。 今年9月,王财花接手六年级的一个班级,有个男生数学成绩差,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考只拿了2分。她了解发现,这个男生并不是头脑不聪明,而是对学习没兴趣。于是,她经常有意在课堂上给他机会上台解题、说思路,还经常表扬和鼓励他。结果,他在这学期第一次数学考试中逆袭成了“黑马”,考了62分。 王财花趁热打铁,仔细分析了他的卷子,发现他有10多分是因为计算问题失了分,便联手家长一起为他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很快,他在第二次数学考试中再进一步,考了86分。 在北门小学,只要三年级以上的学生,人人都有一本数学“纠错本”,由老师引导学生收集平时易错题目、打破常规思路的解题技巧等。“说数学”“纠错本”……这些方法让学生思维得到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有时他们提出来的一个解题思路,我们老师事先都不一定想到,很是惊喜。”教务处主任黄益红感慨。 “一少二多”对教师而言也是一种挑战。今年是数学老师陈坤莹进入教师行业的第二年。作为一名新手老师,她从一开始不太适应“一少二多”的教学模式,到后来看到学生和自身的收获与成长,从中尝到了甜头。今年9月,她在“一少二多”数学课堂教学比武中,表现出色,先后斩获了永安市第三教研片区第一名、永安市一等奖。 北门小学教务处主任黄益红说,数学教研组通过设立一个备课团队、三个评议团队,建立评课议课机制,让教研活动“活”起来。学校还打破原先“一人上课、一人制作微课、一人说课”的评课方式,引入“同课异构”模式,同一课题内容,采用不同教学设计,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自2014年被确定为福建省第二批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基地学校以来,北门小学积极探究“一少二多”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数学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北门小学还带着“一少二多”从校内走向校外,通过“走出去、带进来”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成为片区乃至永安的数学教学教研“龙头”示范,并向三明、沙县、将乐等地推广辐射。 立足“一少二多”高效课堂,北门小学优化教学模式,采取“学习+观摩+轮训”的方式,落实巡督课制度、定期集中检查等手段,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近年来各级各类质量抽检成绩优异,先后获得教学改革先进单位、先进教研组等荣誉称号。2017年底,学校被确认为首批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 “七彩德育”润心灵 “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再去看望张奶奶?” “爸爸,张奶奶太可怜,以后你要多挣点钱,去帮助张奶奶。” …… 北门小学三年级(1)班学生陈瑾萱常常对她的爸妈说这样的话。因为参加北门小学“七彩心”志愿服务活动,陈瑾萱和她的母亲吕长运就成为了张奶奶家的常客。 陈瑾萱心中挂记的张奶奶是一位空巢老人,她今年78岁,一生坎坷,没上过学,从小被人贩子卖到永安,之后,她与丈夫结婚,生下一对子女。在家里,她备受家暴的折磨,但想到孩子,她一直忍着。 时光如梭,张奶奶与丈夫终于将儿女们抚养成人,2005年,她的丈夫却患了胃癌,为了治病,家中欠下4万元的债务,生活艰辛。2009年,她的丈夫离开了人世,从此,张奶奶没了经济来源,子女又忙于生活奔波,没能承担起赡养老人的义务。因为没钱买食物,张奶奶一天只吃一餐。一次,张奶奶3天没吃饭,饿得头晕眼花,看见院子的鸡窝旁有一小袋已发绿的大米,便捡起大米带回家,煮成粥后,狼吞虎咽地喝下。没多久,张奶奶上吐下泻。这样的生活,张奶奶不知熬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 2016年夏,北门小学教师冯翠翡得知了张奶奶的遭遇后,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多次上门探望。冯翠翡是陈瑾萱的老师。 近年来,北门小学组建“七彩心”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七彩心”志愿者活动,“七彩心”志愿者服务队由北门小学党员志愿者、教师志愿者、家长志愿者、学生志愿者等组成,以校园服务、社区服务、城市服务、关怀弱势群体为主要活动方向。很快,冯翠翡号召学生志愿者、学生家长志愿者向张奶奶伸出了援助之手,陈瑾萱和吕长运加入志愿者服务队。张奶奶患有白内障,冯翠翡与学生、学生家长志愿者捐款3000余元,为张奶奶支付了治疗白内障的医药费,并到医院照料她。 平日里,北门小学三年级(1)班的不少学生志愿者与学生家长志愿者也会自发组织去看望张奶奶,孩子们会将自己的零花钱省下来捐给她。在师生们的帮助下,张奶奶的生活日渐改善。 吕长运说:“自从我女儿去看望张奶奶后,更加理解孝道的含义,也会给我写小纸条,表示对我的感谢。” 帮助张奶奶的事是北门小学开展“七彩心”志愿者服务的缩影。 教学是一个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北门小学把培养学生独立公民的责任感和主动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开展“七彩心”志愿者服务活动,培养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的阳光少年。 同时,北门小学依据开展志愿服务的对象不同,成立校级志愿者小分队,针对学习或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组建了“及时雨”志愿者小分队,针对社区孤寡老人组建了“温宝宝”志愿者小分队等,定期对服务对象开展服务。 此外,北门小学还依据志愿者特长,成立了“小百灵”“小画童”“小天鹅”等志愿者小分队。在“七彩心”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慰问活动的时候,这些有特长的学生即可进行才艺展示。 多彩社团美校园 “我觉得诗词很有趣,学了古诗词,在写作文时,我就会把古诗词用到作文里。”北门小学六年级(5)班陈烨琳深有感触地说,最近,她在写永安龟山公园风景的作文里,就运用《咏柳》的诗句来描写公园的柳树。 陈烨琳是北门小学小荷诗社的一名学员。从三年级开始,陈烨琳开始在小荷诗社学习古诗词,并试着写诗。 2001年3月,北门小学将“中华诗词进校园”工作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实施“中华诗词进校园”系统工程,成立“小荷诗社”,以诗促教,以诗兴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今年79岁的退休教师李廉德是小荷诗社的授课教师,每周三下午的古诗词兴趣小组活动中,李廉德总会在课堂上教孩子们吟诵、背诵、鉴赏经典诗词,学习格律常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实践。 在鉴赏精品诗词方面,李廉德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唐诗宋词、毛泽东诗词和历代短小、相对浅显的名联等,吟诵、赏析作者生平、写作背景、格律、内容、艺术手法等,培养兴趣,陶冶情操,从中感知、领悟诗联魅力,激发创作欲望,学习格律(联律)和创作方法并动手创作。 北门小学六年级(5)班的学生王若晗也是小荷诗社的学员。她说:“古诗词非常美妙,李老师上课很幽默,我很喜欢听他的课。” 如今,在北门小学小荷诗社,李廉德已度过了19个春秋,他不取分文报酬。 目前,北门小学小荷诗社硕果累累,已举办35期,累计社员达1500多人,小荷诗社社员共创作诗词作品2000余首。多年来,北门小学组织小荷诗社社员参加全国首届“秦皇杯”保护地球诗文大奖赛,有2首习作获优秀奖;有8首诗歌作品入编由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保护地球诗文艺集锦》一书;小荷诗社的30多首社员习作在《福建省诗词学会通讯》上刊登;在永安市中小学生环保诗词比赛中,北门小学小荷诗社在小学组获奖的30首作品中占17首。 此外,北门小学还开展各类形式的诗歌比赛,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让诗歌之美陪伴孩子们成长。2019年7月,北门小学被三明市关工委、三明市教育局、三明诗词学会授予“三明市诗词启蒙教育试点学校”。 在北门小学,不仅有诗歌,还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设立各种兴趣小组,设有足球俱乐部,建立校级男、女足球代表队,吸纳对足球有兴趣的学生参加足球活动。2018年8月,北门小学被教育部认定并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三明日报永安记者站 林丹 陈莉莉 魏兴谷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