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改革 做优服务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2014-12-16 10:02:41曾凤清 张汉斌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外资企业在明落户,项目批办仅用了1个工作日。今年9月,刚落户沙县的外资企业艾迈博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亲自见证了如此“不可思议”的审批效率,这正是我市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改革中的一个缩影。 贸易审批改革、通关流程优化、经贸平台建设、电子信息化支持……今年以来,我市通过用活政策、做优服务,正逐步让更多的涉外企业享受到在明的贴心服务,迸发出更加激越的发展活力。 “三明速度”见证服务升级 12月15日,位于市行政服务中心的窗口单位中,市外经贸局原来设立的窗口早已踪影难寻。 原来,从今年7月1日起,市外经贸局行政审批权限一个不留,全部下放至县(区、市)一级,在全省商务领域率先实现“零审批”。对需要由市外经贸局向省商务厅转报的审批件,由他们全程代办,节约办证成本、提高企业办证效率。这一外经贸新政,对外商和企业而言,意味着投资和贸易最大便利化。 “我们在外地投资,县里审核市里审批,经常要两头跑,有时候资料不齐全,不仅麻烦,而且费时费力。但是,在三明投资审批的过程中,我们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见证过三明审批效率的外资企业负责人林基招,为“三明速度”点赞。 山区城市如何做好招商引资?三明走的是一条拓宽思路、做优服务的路子。如今,在明投资的外商企业,都能享受全程跟踪式服务。“一个项目、一个班子、一套人马、一抓到底”,“四个一”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我市服务开放型经济水平,优化了投资环境,提升了投资吸引力。 开放的号角在吹响,服务的篇章在写就:在各有关涉外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改革顺利推进,通关便利化服务不断升级,通过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一体化通关作业,在三明陆地港当即办结所有通关手续,货物运抵码头直接装船出海,实现了三明与沿海港口的零距离无缝对接;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逐步深化,取消外资企业到资的验资手续,改注册资本实缴制为认缴制,试行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先照后证制度,将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改为联合年报制度,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取消外商投资企业持股比例限制,引导外商投向服务业领域…… 政策的效力很快得到了市场的反响,今年1-11月,全市共完成进出口总值19.8亿美元,比增25.4%,其中出口17.3亿美元,比增31.9%,增幅居全省前列。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5家,实际利用外资1.09亿美元,比增10%。 做优平台衍化合作优势 11月9日,为期4天的第十届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暨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市区下洋会展中心落幕。本届林博会共签约项目143项,总投资193.4亿元人民币。历经十届,林博会已经成为三明对外开展经贸活动的一张闪亮名片。 据统计,对外开放以来,我市累计引进境外投资企业1840家,其中,港澳台项目占85%,欧美日项目占7.5%,东南亚及其它国家项目占7.5%。明台合作、港澳合作越发成为三明对外开放的工作亮点,三明也摸索出愈发成熟的工作机制。 发挥两岸地缘相近、血缘相亲的优势,明台之间文化、旅游等合作越来越紧密,“第七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海峡两岸定光文化旅游节”、“纪念理学先贤罗从彦诞辰942周年活动”、“第六届中国丹霞(泰宁)文化旅游节暨2014丹霞泰宁山地户外国际挑战赛”,我市今年共有4个项目被列入国台办对台交流重点项目。今年7月,我市配合省团在日月潭“大金湖”号上举办了两岸旅游业界座谈会,与台湾旅游业界达成了持续开展主题活动、在台湾推广泰宁旅游产品的共识,进一步促进了明台旅游合作实质化落地。 频繁的两岸文化往来,促进了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历年来,我市累计引进台资项目337个,合同利用台资3.26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21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批准境外投资项目总数、合同利用境外资金总额、实际利用境外资金总额的18.3%、10%和5.1%。其中,今年引进的台明铸管项目是至今我市引进的投资额最大且建设进度最快的台资项目,总投资5600万美元,合同利用台资1000万美元,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批办、当年动工,并有望在年内部分竣工。 港澳方面的交流合作也日益频繁。馥发五金器材、深港鑫(福建)实业、梦幻庄园生态农业、长庆实业、益盛食品、永兴生态农业……一批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的港澳资项目的引入,见证着我市与港澳经贸合作方面的成长。通过成功引进香港优恩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在我市设立“福建丰华融资租赁”项目,引进香港闽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设立“闽信小额贷款”项目,使我市在“融资租赁”和“小额贷款”领域利用港资实现了“零”的突破。 主动出击寻求更广空间 对外合作从来都是双向的,要“请进来”,更要“走出去”。三明从来没有停下对外推介自己的脚步。 10月20日至26日,我市随省商务厅招商组赴日本、韩国开展招商活动,并成功在日本名古屋举办三明市情、投资环境和项目专场推介活动。 11月24日至28日,利用我市组织企业赴迪拜参展机会,梅列区组织精干招商组赴阿联酋开展项目洽谈对接,就总投资5000万美元的LED及节能灯研发生产应用项目和建设大型商务酒店、观光旅游及蜜桔冷链出口项目进行了深入洽谈对接。 广交会、9·8投洽会……通过积极组团参加这些经贸活动,三明企业在更广阔的舞台上被推介和认知。电子商务平台的运用,则将这些平台的作用不断延伸,打造“不落幕”的交易盛会。今年4月,广交会电子商务平台“三明馆”开馆。截至目前,三明馆入驻的我市外贸企业120余家,累计交易额2100多万美元。 不仅要让产品走出去,更要让自己的品牌走出去。如何让三明企业更好地“走出去”?简化企业境外投资手续、完善境外投资服务机制,成为三明做好对外开放服务文章的注解。随着条件的成熟,三明企业“走出去”的形式更加多样。今年,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宝达投资(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共同投资设立了香港闽光贸易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港币,其中三钢占51%股份。 目前,除涉及敏感国家和地区、敏感行业实行核准管理的境外投资外,我市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只需通过网络填报,并报省商务厅备案即可,服务端口前移,填报手续大大简化,时间仅为3个工作日。包括信息咨询、政策扶持在内的服务机制则为境外投资主体提供了贴心的服务。我市还积极设立专项扶持基金,每年对“走出去”企业在产品回运、信保、人员意外保险、投资国考察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促进境外投资业务的不断扩大和健康发展。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三明这颗山区明珠,正在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开放,正不断地为三明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