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三明频道> 三明综合新闻> 文史 > 正文

朱熹闽学泰斗 为尤溪留下文化瑰宝

2015-04-10 09:36:06邱慧敏 张德遴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尤溪朱子文化园。

尤溪,千年古县,朱子故里。885年前的秋天,一名男婴哇哇降生在尤溪水南溪南馆,他就是福建的孔子、理学集大成者、闽学宗师朱熹。

因为朱熹,尤溪成为“闽中尼山”“南州阙里”,福建成为“理学名邦”“海滨邹鲁”。朱子诞生地就是后来的南溪书院,这里读书声连绵不绝八百余年,奠定了尤溪文化发展的基石。

今天,朱熹幼时种下的两株沈郎樟根深叶茂,占地4.4万平方米的朱子文化园,让朱子文化传承有了全新的平台。朱子文化广场、朱熹塑像、开山书院、朱子文化苑、南溪书院、博物馆、韦斋祠、华表山门、活水亭等焕然一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拜谒先贤。

朱熹永远是尤溪的孩子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农历九月十五,朱熹出生于尤溪县城水南郑义斋馆舍。

馆舍坐落在尤溪公山之麓,隔着青印溪与北面的文山遥相呼应。当年,朱熹的父亲朱松时任尤溪县尉,暂住此处。相传朱熹出生时,隔河相望的两座山同时烧起野火,火顺山势,分别烧出“文”“公”字样。众人说:此乃喜火!这就是朱熹名字的由来。

朱熹自幼聪明,能言善辩,求知欲望强。至今,许多尤溪人说起朱熹“孩提问天”“沙洲画卦”“二度桃花”“智胜棋王”等许多故事,朗朗上口。

绍兴七年(1137年),朱熹7岁,父亲朱松应召入都,赴都之前,他把妻子祝氏和朱熹送到建州浦城寓居。就这样,朱熹结束了在尤溪的童年生活。

朱熹14岁时,父亲临终嘱咐他投奔崇安县友人胡宪、刘勉之、刘子翚,向他们求教。胡、刘把朱熹视同子侄,安排生活,热情教诲。刘勉之还将女儿嫁给他做妻子。

朱熹离开后,尤溪乡亲依然把他当成尤溪的孩子。尤溪,别名沈城;朱熹的乳名是沈郎;朱熹惜别尤溪时种下的两株樟树,被称为“沈郎樟”。绍兴十八年(1148年)春闱朱熹考中进士,相传那年,青印溪上显露出难得一现的青印石,尤溪乡贤对此异象津津乐道,引以为荣。

朱熹中进士、做官,后拜李侗为师,不求仕进,他登第后50多年,除为官9年,其余40多年都专心教育著述,讲学传道。朱熹一生主要成长于建瓯、武夷山市,1200年终老于建阳。

朱熹为尤溪留下文化瑰宝

朱熹心中一直牵挂着故乡尤溪,多次回尤溪省亲、讲学,有据可考者九次。

乾道七年(1171年),朱熹专程回尤溪故里,与挚友、县知事石子重一道查访其父朱松生前任县尉的衙署旧址,并亲书“韦斋旧治”刻石立碑纪念。

乾道九年(1173年),尤溪县重修学宫,朱熹亲自撰写了《重修尤溪庙学记》,题书“明伦堂”制匾悬挂于学宫正堂。“明伦堂”三字刚劲有力。据嘉靖《尤溪县志》载,从此,天下学宫匾皆摹此刻制悬挂。同年,他倡建“传心阁”于尤溪学宫东侧,收藏经、史、子、集诸书,以供学子们诵读研讨。

朱熹在尤溪留下了不少墨宝、书铭、诗文与古迹传说,如:《玉溪桥》、《九日游天湖》、《观书有感》、《明伦堂铭》、《鸢飞鱼跃》、《丸春自在》、《与林择之书》和现存于县博物馆的“和顺齐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等条匾楹联。

南宋嘉熙元年(1237年),距朱熹去世37年,当时尤溪县令在朱熹诞生地旁创建朱子祠,祀朱松、朱熹父子。后扩建讲堂,即南溪书院。此后南溪书院屡经重修,一直是尤溪的文化标志。

朱熹给尤溪注入新民风

朱熹,谥号“文”,尤溪人一直尊称他为“朱文公”,朱子文化对尤溪的影响十分深远。

《崇祯尤溪县志》:“尤溪,万山之中,重冈复岭,重林茂树,岚风阴翳,旧称山洞。土瘠收薄,洞民多负气剽悍。后,晦翁生于其地,以化诲之,士遂知学。……向之剽悍者遂守分耕樵,而风俗日变矣。”

对朱子文化颇有研究的尤溪文化学者陈长根说,朱熹重农务本的经济思想、兴文重教的文化思想、清廉造福的为政思想、循理守礼的民俗传承和忠孝爱亲的伦理思想等,深深影响着尤溪人的价值观和人格观。朱熹留下的朱子问天、半亩方塘二度桃、《观书有感》等传说和诗文,成为尤溪人民教育孩子的无价之宝。受朱熹思想浸润,很多尤溪商人爱国爱乡,有社会担当,特别热心捐资助学。尤溪人尤其重视教育,当地学校是最漂亮的建筑,家长对子女的培养不遗余力。

尤溪学童诵读朱子家训。

朱子文化改变尤溪人的气质

传说,朱熹4岁那年的中秋节晚上,一家人在庭院赏月。他母亲给他讲述嫦娥的故事,朱熹听得津津有味。父亲指着天对他说:“那是天。”小朱熹很好奇,就追问:“天之下是什么?”朱松听了,惊讶不已,无言以对。

现在朱熹的许多故事进入校园,进入课堂。“听了朱子问天的故事,你觉得朱熹小时候有什么好习惯,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这是尤溪实验小学的一堂朱子文化课片段。

尤溪将朱子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提炼朱子文化“孝、义、敬、和”等积极因素,在中小学广泛开展朱熹名言诵读活动、朱子文化专题讲座,制作朱子文化展牌、朱子文化图书进校园,把朱子文化融入学生养成教育。尤溪实验小学还专门编了《学朱子经典促行为养成》的书,并开设了朱子文化课程;组建百人朱子合唱团和百人朱熹诗词、朱子家训朗诵队,开展“朱熹故事竞赛”“朱子征文”等活动。

近年来,尤溪专门编撰《朱子家训与现代家庭教育》等书对家庭教育进行引导;编印《朱子文化基础知识简明读本》,在机关事业单位中普及朱子文化知识,举办“南溪书院大讲堂”等,在干部队伍中宣扬朱熹官德思想及行为,并通过建立廉廊、廉亭、廉栏等廉政文化景观,把朱子文化融入到廉政文化建设中。

朱子文化给尤溪引来源头活水

南溪书院前有水塘一口,半亩见方,山边有活水亭。“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朱熹名诗《观书有感》。正是故里风光给了他诗兴灵感,给了他探索真知的动力。

保护开发朱子文化古迹,传承朱子文化精神,这成为尤溪县委、县政府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尤溪县提出建设“中华理学文化名城”发展新目标,充分挖掘朱子文化底蕴,倡导以“崇文重教、循理明义、经贸繁荣、社会和谐”的全城朱子文化,发挥朱子文化对县域经济发展推动作用,大力推进文化资源大县向文化强县跨越。

2005年,尤溪县专门成立朱子文化研究会,专门进行朱子文化研究开发工作。目前,朱子文化研究会有6名专职研究人员,70多名兼职研究爱好者。

研究会成立以来,加强与世界朱氏联合会、闽学研究会、武夷学院、三明学院等机构的紧密联系,先后举办“朱子文化与诚信建设”、“朱子文化与尤溪经济社会发展”等4场次学术研讨会,取得很大反响。

以陈长根、郑建光、丘山石、陈道南等为代表的研究队伍,发表了大量的著作、论文等,出版《朱子行迹传》、《大儒风范-朱熹》、《朱熹在尤溪》、《朱熹大辞典》等10多部著作,学术研究成果丰硕。

2007年尤溪首次恢复朱熹诞辰祭祀活动,2011年“朱子祭祀大典”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目前正申请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让朱子文化从尤溪出发

尤溪县把朱子文化作为最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品牌,以县政府名义一次性申请注册83件朱子故里和朱子图形商标,再将这些商标提供给尤溪县茶叶协会和相关食用油、酒等11家企业无偿使用。

在尤溪火车站等城市建设中,综合考虑文化、民生、旅游以及未来发展空间等要素,实施朱子文化品牌系列开发项目,持续打造朱子诞生地5A级景区,实施朱子文化园、公山景区、文山景区、紫阳公园、紫阳湖等5个板块项目建设,总面积近32平方公里。目前,尤溪已按照明、清《尤溪县志》图示,着手复原朱熹诞生地南溪书院之文公祠、韦斋祠、尊道堂;修葺开山书院、沈樟别苑;扩浚半亩方塘,恢复南溪书院、开山书院照壁;扩建朱子广场,兴建朱熹纪念馆(博物馆)等项目。

4月7日,一个台湾旅游团专门到尤溪参访朱子文化园,旅游团负责人谢教授赞叹朱子文化园:“真可谓是朱子文化的源头活水。”

尤溪县分管领导蔡晓斌说:“保护好,研究好,开发好朱子文化,让朱子文化从尤溪出发,正是近年来县里打造全城朱子文化的初衷和归宿。”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