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大源村的古建筑形式以民居为主,大多倚山而建,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有20余处。
蜿蜒而过古村道 存留珍贵 先人遗迹保护责任大 悠长的历史留给大源村除了不断回响的记忆外,还有留下不少的古建筑与民间文化。自大源村老村口始建于明朝年间的廊桥“镇安桥”起始,历经风霜的古驿道从村子里穿行而过,而这条蜿蜒的驿道与村里存留的古民居相印生辉,将大源村千年的历史娓娓道来。 大源村的古建筑形式以民居为主,大多倚山而建,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有20余处。作为大源民居代表的戴氏官厅,是大源村现存规模最大的古民居建筑群。戴氏官厅始建于明后期,清乾隆年重修,建筑面积达数千平方,除了用于日常居住之外,官厅还是古驿道上接待官员的驿站。戴氏官厅规模大、规格高,装饰雕刻精美,在明清时期被称为泰宁四大建筑之一。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大源村,除了拥有悠久历史与精致古民居外,村里还存留有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傩舞”与“赤膊龙灯”。相传大源傩舞为严续出山后,由皇上赏赐而来。严续把这种悍猛奔放的动作表演带回家乡,为家乡人民驱邪欺祈福。赤膊龙灯是一种原生态迎灯活动,与大多数地方的龙灯不同,赤膊龙灯的龙头、龙尾是由硬质木材雕刻而成的,龙身由各家各户用杉木做成的桥板连接而成,也因龙灯没有灯罩,而被称为“赤膊”。 千年的历史,遗留的痕迹何其珍贵,在上级政府的关怀与大源村村民的努力之下,大源村的古建筑已得到了保护,古建筑的修缮工作也列入了村子里的计划。但非遗传承却举步维艰,要如何保护这些古老的文化,大源村人一直在思考。 |
更多>>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