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秀堂又称为骑尉第,建于清乾隆年间
龙安村
东南网三明12月9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在距离三明市区20多公里的三元区莘口镇龙泉村,有一座名为“龙安”的自然村,里面还保存着不少明清时期的古民居,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古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远远望去恰似“布达拉宫”,村里人都姓李,据说是唐朝李世民后裔辗转落户在此的。
近日,记者走进了龙安村进行了实地探访,该村座落在海拔750米的半山腰上,从龙泉村至龙安古村落有一条古道,路面均用青石等石板铺设而成,仅龙泉村至龙安段就需由3000块石板铺设,路上还有一座古代石桥,桥横跨于白水溪两岸,为单孔石拱桥,桥面呈弧形,桥长10米,宽40米,桥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桥两岸树木葱茏,浓荫弊月,桥下溪水清澈见底。
桥下溪水清澈见底
据李氏家谱记载,龙安李氏为入闽鼻祖唐代江王李元祥后裔,李元祥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十个儿子,也就是说,龙安李氏其实是唐代皇族后裔,元代由永安洋畲迁居龙安。取名龙安,既有族人对于祖宗的追思之情,更有在此安居乐业之意。民谣“小小永安县,大大龙安府,县官不来拜,抓去打屁股”,就从一个侧面表述了那个时代龙安地位的显要。
在村里有一座颇具规模的建筑,这就是凝秀堂,目前仍然有村民居住在里面,记者到访时屋住正在对建筑进行修缮,凝秀堂又称为骑尉第,建于清乾隆年间,为两进合院式建筑,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有大小房间40余间,由前厢房、门牌楼、门厅、前堂、天井、天井两侧厢房、正堂、北侧副厝及辅房、商埠和围墙组成。
凝秀堂依山而建,坐北朝南,高低起伏,错落有致。记者在里面看到,门牌楼为砖石结构,门额朱书“凝秀”两字,门厅设于右边厢,门额上有一块“骑尉第”牌匾。正厅上方挂有清嘉庆、道光年间永安、沙县官员颁给太学生李树谟的牌匾。凝秀堂门楼前紧挨著一棵老桂花村,从树形上看村龄有百年以上。在屋后的溜马道边,还有一幢与凝秀堂一路之隔的私塾,墙上的“柳汁染衣”“商山四皓”等壁画。
瑞光堂盘踞于山坡之上,气势恢宏
房主李大爷告诉记者,建造这座房子的是他的先辈,清代时曾到外地做生意赚了不少的钱,到他已经是第九代了。凝秀堂主体建筑保存完整,举架高大,做工考究,梁、枋、门、窗等木构雕花精美,整幢建筑极具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
与凝秀堂遥相呼应的瑞光堂,它盘踞于山坡之上,气势恢宏,仅大门就有四重,每重都用不同花色的石木雕花表门,其大大小小的房间竟有99间半之多。地面铺着方砖,天井铺设石条,石构花台、陶鱼缸分列天井两边,透出往日的气派。古厝内雕梁画栋,砖石泥塑色彩斑斓,厅壁书画点缀,立柱牌匾题联文彩焕然。瑞光堂还挂着“骑尉第”“儒林第”的匾额。
跑马道
在龙安村龙安山间谷地的一处高岗上,有一座崇德祠,这是龙安李氏祖祠,祠前面是一个呈半月形的池塘,前坪两边分立石旗杆,该祠始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供奉的是龙安李氏一世祖。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崇德祠的选址特别讲究,它被建于龙安村的最高处,表达了族人对先祖的崇敬之情。站在崇德祠前坪,远眺前方的李氏古民居,老屋层层叠叠,见证着李氏后裔辛勤劳作的身影,诉说着李氏家族耕读传家的历史往昔。
凝秀堂
近年来,三元区莘口龙安开始发展乡村旅游,并吸了不少周边市民和摄影爱好者前来参观,该村对龙泉村部至龙安的道路进行硬化,方便游客出行,同时培育“农家乐”示范户、种植观赏作物,充分整合“十里长溪、百年民居、千亩梯田、万亩竹林”等旅游资料,并利用村委会和附近农户的闲置房,作为餐饮、休闲、住宿等配套设施兴办“农家乐”,让游客体验到轻松愉快的假日休闲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