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三明频道> 要闻 > 正文

沙溪河西岸十里闽学文化长廊 浓缩闽学精髓

2015-12-23 10:53:31苏诗苗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朱子问天效果图

沙溪川流不息,流经三明城,是这座城市的母亲河,它的西岸恰是这座工业新城的发端所在。几十年来,那里因大型工厂而热闹,更多焕发出的是工业的文化。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近来一个大胆的城市文化打造构想悄然发生,人们想在沙溪西岸建造十里闽学文化长廊。这个构想可谓新鲜,其鲜度在于将沙溪西岸的工业走廊与闽学文化结合,展现出三明城新时期的文化光彩;这个构想可谓鲜明,其鲜明就在于:让这座年轻的城市与悠久的三明人文历史接轨,有了闽学文化的新所在。

政协委员提案特别关注

三明市政协常委、作家绿笙(林域生),长期关注闽学文化和三明地方文化,今年上半年,他写了一份提案,所关注的就是沙溪闽学文化长廊的文化构想。绿笙在提案中说:“福建闽学代表人物中杨时、罗从彦、朱熹三贤均在三明区域生活学习并从事讲学活动,留下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因而,三明可说是闽学文化的发祥地,是三明历史文化中最有号召力的名片。”

书院效果图

提案提出,“以沙溪河自然流向分别打造杨时、罗从彦、朱熹的闽学展示区。借河流自然流向依序建设,寓意文化的流传如河流一般生生不息。建议将整个市区从台江三明南站至徐碧铁路桥列入文化景观规划范畴。”

对于闽学文化长廊建设的具体规划,提案也作了考察和呈现。包括:正在建设中的三明动车南站,应建设“闽学文化广场”,集中展示“闽学文化”,重点呈现闽学四贤的传承脉络。其次,分区域单独展示三明籍的闽学三贤。而后以连接沙溪两岸的桥梁为节点,依序分别展示闽学四贤的文化精髓。

这一提案同时提醒规划等部门,尽量利用现有景观,打造人性化文化走廊。本着节约成本的原则,尽量保留现有通道及景观。从更人性化的角度将市民出行的通道与景观结合起来建设。

长廊文化亮点纷呈

沙溪十里闽学文化长廊,是怎样的布局?根据规划文本,具体在沙溪西岸从台江坝到上河城的12.6公里亲水岸边,通过新建、改建、融入的办法,建园造景,修建石质栏杆,精心打造亭台楼阁、浮雕景墙、雕塑石刻等景观,将闽学四贤(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建成独具文化底蕴且又生态自然的“沙溪十里闽学文化长廊”。

    吴长树接受采访时说,这是作为市区文化主轴中的主题,而且将闽学作为文化主题,体现出“园中有学,学在园中”,并融入老百姓对三明的城市记忆。一位市民在看了规划后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沙溪十里闽学文化长廊,采用融入的方式,这很值得肯定。城市文化项目,只有在融入当中,才会有新的发现与传承。大家的目的,就是让文化长廊项目建成三明市区文化景观的新亮点、新记忆。

细看规划,整个文化长廊有“轴”,它指的是沙溪河景观带,这是基于自然地理环境的考量,可谓因地制宜,别出心裁。长廊行进过程中,有“六廊道”:即四贤文化廊、龟山文化廊、豫章文化廊、历史文化廊、愿中文化廊、朱子文化廊。这些廊道囊括了三明人文历史的精华,文化精髓走出“书斋”,走向市民,真是雅俗共赏。其中,台江大坝-城关大桥为四贤文化廊;城关大桥-下洋索桥为龟山文化廊;下洋索桥-列东大桥为豫章文化廊;列东大桥-永利市场为历史文化廊;永利市场-五路大桥为愿中文化廊;五路大桥-碧口大桥为朱子文化廊。在“南三龙”台江三明动车南站前建设“闽学文化广场”,突出闽学源文化景观,融入闽人源、闽师源文化内涵。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