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三明频道> 要闻 > 正文

三明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三个十”评选结果揭晓

2016-04-06 10:44:44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4月4日,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三个十”(十件大事、十大亮点、十佳文化志愿者)评选结果揭晓。

十件大事

2013年10月,我市群众广场文化活动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工作项目类“群星奖”。

该活动创办于1996年,已经连续举办20届,被群众誉为“家门口的星光大道”。

2014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考察我市博物馆和万寿岩遗址公园,并对我市文化建设提出希望和要求。

2014年3月,三明市客家文化艺术中心组建成立三明市古琴传习所。

之后又相继成立三明琴会、朱熹、杨表正古琴艺术研究会,传习所成立两年来,以挖掘三明古琴文化、传承非遗艺术、加强明台两岸交流为己任,面向全市举办古琴传习培训班16期,各类演出和雅集近百场。

2015年初,三明市启动沙溪十里闽学文化长廊规划建设。

规划在市区沙溪西岸从台江坝到上河城的12.6公里亲水岸边,通过新建、改建、融入的办法,建园造景,修建石质栏杆,亭台楼阁、浮雕景墙、雕塑石刻等景观,并通过诗词、绘画、雕刻等艺术手法,将闽学四贤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建成独具文化底蕴且又生态自然的文化长廊溪十里闽学文化长廊。整个工程预计2017年完成。

新落成的市艺术馆、市图书馆分别于2015年2月8日和4月23日正式投入使用。

2015年6月,“三明市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该平台包含文化资讯、公共文化供需平台、数字资源、文化遗产、免费开放等16个类别,全方位展示三明地方特色文化,整合全市公共文化资源,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成为公共文化场馆和城乡居民间的零距离平台。

2015年7月,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六联六创”工作机制创新被列为福建省全面深化改革第一批复制推广典型。

“六联六创”服务方式于2014年11月正式推出,该典型经验还在9月18日召开的2015年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区域文化联动华东片区经验交流活动上作了交流。

2015年7月15日,“第十届海峡诗会——美丽乡村觅诗行”诗歌创作座谈会在建宁县举行。来自两岸四地的嘉宾、诗人齐聚一堂,畅谈诗歌,以诗会友,采风创作,进一步拓展“海峡诗会”品牌活动,促进两岸文化深入交流。

2015年9月2日,“半台戏”市级配送启动仪式在沙县举行。据了解,市委办、市政府办于8月12日印发《“半台戏”公共文化服务配送试行办法》,市财政从2015年开始每年拿出50万元作为市级配送资金,要求配送到县级项目每年不少于60次,县级配送到乡村项目每年不少于50次。通过开展“半台戏”公共文化服务配送工作,进一步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保基本、全覆盖、均等化。

2015年10月1日,尤溪县朱子文化园全面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该园区占地4.4万平方米,总投资5.2亿元,主要建设博物馆、朱子文化苑、开山书院、南溪书院、朱子广场等项目,旨在通过挖掘朱子文化、家训文化、书院文化、古匾文化、古建文化等内涵,打造一个集品味朱子文化、千年古县文化等传统文化和群众休闲健身娱乐以及文化交流研究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2015年10月1日开放以来,共接待海内外游客和专家学者20多万人次。

十大亮点

推行“六联六创”服务方式

三明市把精神文明建设“好在共建、贵在坚持、重在建设”经验引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按照城乡统筹、服务均等、共建共享、惠民乐民的思路,探索总结出“六联六创”服务方式并于2014年11月正式推出。

“六联六创”服务方式即设施联建、创网络化服务体系;活动联抓、创多样化服务路径;部门联动、创集聚化服务平台,组织联盟、创社会化服务环境,培训联办、创专业化服务队伍,机制联立、创常态化服务格局,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质量。

2015年7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六联六创”工作机制创新被列为福建省全面深化改革第一批复制推广典型。

构建“半台戏”公共文化服务配送体系

三明市委办、三明市政府办于2015年8月12日印发《“半台戏”公共文化服务配送试行办法》,“半台戏”配送服务主要是通过“上级配送一部分,地方组织一部分,群众参演一部分”,形成“三级配送,四级联动”服务体系。即,由基层点单,市和县、乡政府分级采购配送“半台戏”演出节目或部分服务项目,形成“一台戏”。

推进城市沿河两岸公共文化服务带建设

根据全市城区和县城基本上都是沿河而建且建有公园的地理分布情况,推动城市沿河两岸公共文化服务带建设。

在三明市区沙溪两岸各建设长约12公里的文化长廊,将沙溪两岸适合地段、大小适中、安全可靠的相关设施,拓展成为市民公共文化活动场所,规范形成了中山公园、新泉广场,梅列大桥、五路大桥、六路桥头等10多个群众文体活动广场。

成立三明市区沿河文化共建理事会,由市文化、园林部门牵头,政府有关部门、基层文化单位和民间文艺组织,共同为沿河文化活动做好主题策划、活动安排、艺术指导、设备支持、安全保障等组织协调工作,并推动设立龙船调传习所、沙溪(鼓乐)文化传习所、南音传习所、莆仙戏传习所、三元新民歌演唱队,培育40多个民间组织、300多人参加的老中青结合的民间文化活动骨干队伍,促使沿河文化共建活动长效进行、持续开展。

2015年1月至10月,三明市区沿河共建理事会和共建单位,共组织开展系列文化活动600多场次。尤溪朱子公园、将乐上河洲公园、泰宁状元公园建设,以及永安燕江、明溪、建宁、大田等地强化沿河两岸公园改造提升,都为当地市民休闲健身和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沿河文化共建活动,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实施公共图书馆分块式总分馆制建设

针对三明地处山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地理特点,采用“分块式总分馆模式”开展服务,即三明市图书馆与市少儿图书馆、三钢图书馆、梅列区、三元区、沙县建设总分馆制,将两区分馆、及两区部分乡镇(街道)、社区的分馆打造成特色主题图书馆,实现图书通借通还。其余各县(市)图书馆整合所辖县(市)馆、文化站、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的图书资源实行流通服务。

开展先进文化进祠堂活动

积极利用各类祠堂场所遍布乡村的特点,开展先进文化进祠堂活动,用“小祠堂”培育“大文明”,建成一批集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为一体的文化祠堂。

宁化县以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等“五有”为基本标准,按照“两堂(文化礼堂、道德讲堂)、三窗(政策宣传窗、文明礼仪窗、科普知识窗)、四室(图书阅览室、文娱活动室、沟通谈心室、特色展示室)、五廊(历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文艺廊)”的要求,试点推进文化宗祠建设;大田县变“祭祀祠堂”为“宣传文化阵地”,变“姓氏祠堂”为“闽台交流平台”,“纪念祠堂”为“红色教育课堂”;清流县开展“祠堂新貌”创建活动,均在实践中取得较好成效。

中宣部《党建》杂志、中央文明办《简报》等宣传介绍了三明市这一做法。大田县挖掘祠堂功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中宣部举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培训班作经验介绍。

开办《三明周末文化讲坛》公益阅读讲座

《三明周末文化讲坛》是由三明市图书馆联合福建省图书馆、三明社科联等单位共同组织,邀请有影响力的教授、专家学者,面向大众开展的公益阅读讲座活动,是三明市实施“百场讲座、百场演出、百场展览”文化惠民工程的一项重要服务项目。自2013年2月18日开讲以来,受到群众欢迎。

自2015年7月起,《三明周末文化讲坛》设在市图书馆新馆多功能厅,每周末都安排一场讲座,读者通过登陆图书馆网站参与问答的形式获取讲座门票。

特别是今年6月份由著名历史学者蒙曼教授主讲的《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修养》和葛剑雄教授主讲的《阅读与人生》讲座,为了能够让更多的读者有机会参与,市图书馆将讲座安排在电影院举办,同时邀请电视台进行现场录像,随后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播放,让更多未到场听讲的市民也能收看,并积极参与到今后的公益阅读活动。

目前讲坛已举办二十期,参与的读者人数近4000人。

坚持开展群众广场文化活动

三明市群众广场文化活动创办于1996年,突出群众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娱乐,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新闻广电出版局主办,机关、企业单位、社会团队、社区、街道、民间文艺团体等社会各界自发参与,每年6月底开始至10月结束,历时3个多月,每周末举办一至二场文艺演出,每届演出20余个专场,至今已连续举办20届,共演出近400多场,参演人数约5万多人。

2013年10月,在全国第十届艺术节上,该项活动荣获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工作项目类“群星奖”。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以“家门口的星光大道”为题刊登介绍了这项活动的举措、成果和经验。

同时,在广场文化活动的辐射带动下,各地建成上百个激情文化广场示范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卡拉OK、合唱、广场舞、文艺专场等活动,如永安市“夏日清风”广场文化艺术周、泰宁县民俗广场文化活动、尤溪县“激情广场大家唱”、清流县九龙广场文化夜市、将乐县“夏季风”广场文化活动、明溪县广场舞蹈健身活动等,形成了市、县、乡联动的广场文化活动品牌。

打造“一县一品”特色文化示范品牌

根据各县(市、区)文化特色,指导推动打造梅列区广场文化、三元区古人类文化、永安市抗战文化、明溪县侨乡文化、清流县大提琴艺术之乡、宁化县客家祖地、建宁县红土地文化、泰宁县丹霞文化、将乐县杨时文化、沙县小吃文化、尤溪县朱子文化、大田县土堡文化等文化品牌,引导全市各县(市、区)围绕品牌开展创建活动,持续举办宁化客家祭祖大典、朱子文化艺术节、泰宁丹霞文化旅游节、中国(沙县)小吃文化节、将乐海峡两岸客家擂茶文化交流会、明台客家祖谱文化交流等地方特色文化活动,讲好三明故事、树好三明形象、体现三明味道。

深化流动舞台车文化下乡巡演活动

2007年以来,三明市以文化部、财政部赠送的流动舞台车为平台,实行“政府补贴、企业冠名”的运作模式,以三明市客家文化艺术中心(三明市歌舞团)为主要力量,创作反映基层题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结合计生、科技、法制、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等主题宣传开展了流动舞台车送戏下乡巡回演出活动,8年来在全市各县(市、区)及乡镇(街道)演出675场,观看演出的农民群众超过百万人次,成为“搭在农民家门口的流动舞台”。

成立公共图书馆“家•阅读”服务联盟

“家•阅读”服务联盟成立于2014年3月,是由三明市少儿图书馆、三明市图书馆、十二个县(市)区图书馆、部分文化馆及企事业单位与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等40多家单位发起组建的,主要致力于阅读活动推广,是一个全公益性的阅读活动组织。

主要是建立阅读活动专业委员会,以“家”为立足点,以“阅读”为发力点,将联盟阅读推广与社会生活、阅读刊物的研究、书友会(读书会等)组织、各类读书活动等相结合,以促进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深入、持续地开展。

2014年以来,组织演讲沙龙、心理学沙龙、周六沙龙、双语沙龙、绘本故事会、中国传统文化家庭教育、情商文化交流会、彩虹伞早教学习、国学诵读、幸福1+1交友等系列阅读活动300多场,参与人数3万多人次。

该活动案例荣获2014年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出版学会全民阅读推广年会阅读案例一等奖。

十佳文化志愿者

刘必玲

刘必玲,女,1999年加入建宁县文化志愿者。多次义务代表县里参加省、市各类演出、比赛的同时,作为骨干,在每年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及近年来的“莲乡之夜”、“圩日快乐行”、“半台戏”等300场活动中,负责主持、表演、节目编导等任务,均圆满完成,并获得好评。

担任县文化馆(免费)合唱团、少儿语言培训班指导教师。两年来,坚持每周上课3小时以上。为合唱团、语言培训班义务编排节目20多个。所排节目不仅多次参加县公益演出,而且在市级以上演出、比赛中屡获佳绩。

刘怀中

福建闽北南词代表性传承人--刘怀中家在福州、心却在将乐。这里的街坊、庭院、学校、乡村是他投入文化志愿服务乐土。

他精通南词说、唱、弹、讲,尽己所能参加公共文化志愿服务工作。他每年都近20次不计得失、不惧辛劳地往返福州与将乐之间。

2014-2015年,他返将举办讲座5场、创作作品2个,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投入志愿服务时间近千小时,为公共文化服务散发着光和热。

吴丽娟

吴丽娟,中国国家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自退休以来一直致力于公益文化事业,先是在市艺术馆开办公益的少年班和成年班的葫芦丝教学,服务时长约80个小时,该培训使众多的葫芦丝爱好者有机会学习演奏葫芦丝;在三明市实验小学开设了葫芦丝大课堂公益普及教学,服务时长约40个小时,受益学生160余人,该教学带动了学校老师共同学习葫芦丝配合教学;葫芦丝教学受邀进入三明市戒毒所和三明市特殊学校,分别服务约30和40小时,受益人员近百人。

不仅如此,吴丽娟同志还指导了60余名老年人合唱团成员参加省、市各类比赛和演出,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周治彬

周治彬同志自2008年退休后,他志愿加入“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行列:担任县老年大学二胡专业课和民间文化公共课的老师;组织参与举办以青少年为主体的文艺演出、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等活动达30多场次;先后到8个乡镇、17所中小学开设“尤溪的本土文化”讲座;创办“小沈郎”艺术表演培训班,免费培训30多名学生,编导的《朱子家训》在全市《弘扬传统美德 传承家风家训》主题文艺汇演中,得到一致好评。

年过花甲的他醉心在文化志愿服务事业上,以“奉献他人 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让广大群众从文化中得到快乐和实惠。

徐彩娟

自2011年担任沙县文化馆彩虹合唱团团长,全面负责合唱团的组织与管理工作。每周二、周四定时组织合唱团培训、排练,组织合唱团参加各类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参与市、县比赛等。

2012年来,共组织合唱团培训、排练500余次,参加各类文艺演出达140余场次,每年服务时间300余小时,为沙县五星文化志愿者。

2015年1月,组织彩虹合唱团成立五周年“彩虹之夜”专场文艺演出,向全县人民展示了合唱团五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

徐彩娟同时还担任老体协金秋艺术团团长,积极组织金秋艺术团参与全县各类文艺演演。参加三明市秧歌大赛,荣获金奖。

黄瑛

黄瑛从2011年起致力于公益文化事业,与其他文化志愿者共同创办了“周三沙龙”,三年来每周三晚上,面向全市文化爱好者举办沙龙活动,每周服务时长3小时,至今已举办150余场。2014年初,由黄瑛发起,理事会共同参与成立了“三明心家园女性文化交流中心”, 每周开设了“旗袍礼仪”、“香、花、茶三雅道”、“太极”、“形象设计”、“手机摄影”等女性喜欢的公益课堂和训练,每周公益培训服务12小时以上,公益培训受益人数达500多人,公益演出、志愿服务平均每周一场,两年来有100余场公益活动。

黄丽真

黄丽真是永安市小陶镇下湖口村的一名文化志愿者,从2011年开始,她充分利用自身的文艺特长,积极组织村民参与文化生活,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每周坚持舞蹈教学等志愿服务达14小时,年服务群众2000人次,还帮助村里组建了舞蹈队、腰鼓队等文艺团队。

从2012起她每年都积极投身自办农民春晚的工作中,忙里忙外编排节目,多方奔走筹集经费,在她的努力下湖口村已经相续5年举办了农民春晚,成为该村文化工作的一个品牌亮点。

章雅英

章雅英同志多年来,利用业余时间组织3000多人次参加省、市、区大小文体演出100多场;每晚义务组织居民进行广场舞教学,每年教学时长累计达300小时以上;每年组织800多人次广场舞爱好者参加文化志愿服务活动30余场。

她以“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四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为目标,长期坚持从事各类健身舞的教学和研究,共创编大型舞蹈30余首,自编三明市《新活力》广场健身舞已拍摄制作成DVD共7张。

詹金莺

詹金莺是个退休干部,自2006年退休以来,自觉、自愿、无偿服务于泰宁的文化事业:亲自培训文娱骨干,教广场舞、唱歌;组织退休干部、职工编排文艺节目,举办广场文艺演出;积极推动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不顾腰疾疼痛,带领文娱骨干深入到乡、村教跳广场舞、打腰鼓、编排节目,促进乡村之间的文艺联欢活动,丰富乡、村群众的文化生活。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以来, 詹金莺同志组建了30余支业余文艺团队,开展了200余场中型以上文艺活动,广场舞活动天天开展,年均服务人次10000余人。

颜建光

颜建光,男,汉族,大田五中教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该同志自2005年起连续11年组织600多人次参加市县文化下乡送春联活动,共送出春联5万余幅。

2013年8月创办了岩城青年书法公益培训班,连续两年每周上课两课时,共授课300余课时,受训学员达100多人次。繁荣发展了我县书法教育教学。

还经常组织书法家到部队、社区、企业和农村送文化活动,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丰富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大田县文化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另外,张招梅、巫正根、陈晓尘、郑新民、薛金程等5名同志获得提名奖。

此次开展“三个十”评选活动,旨在总结提升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示范区创建工作全过程,推动全市创建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评选活动历经组织推荐、群众投票、综合评审等环节,最终确定评选结果。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