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三明频道> 要闻 > 正文

三明创新探索“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精准施策 靶向帮扶

2016-04-08 09:10:4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2013年以来,三明市创新探索的“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有效地促进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2014年底,三明还被列为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持续推进的精准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连日来,记者先后来到宁化、建宁和泰宁县,深入一线调查,与基层干部对话,倾听贫困户的心声,切实感受到当地扶贫面貌的变化。

选准项目,培训到人,客家小吃富客家

3月23日下午5时许,宁化县城关“小平泡猪腰”小吃店,一拨又一拨的客人来店里品尝特色小菜、传统面粉、风味主食等客家小吃。“一天营收有几百元,扣除成本开销,有时月入万元,日子越过越好。”店主王小平笑着说,她自己也没有想到,生活改善这么快。

作为石壁镇江家村的村民,王小平2014年初在城关一条小巷里经营一家泡猪腰小吃店。不幸的是,当年6月,8岁的儿子被滚烫的高汤烫伤,虽救治及时,却欠下20多万元的债务。由于店面场地小,人流量不大,加上小吃缺乏特色,一度濒临歇业,生活举步维艰。

“村里2014年将我列入贫困户。县扶贫办、小吃办出面协调,帮助办理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并联系了位置更好的店面。免费参加客家小吃培训后,我学到特色小吃制作技术,还取得了中式烹饪初级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王小平说,是社会帮助了她,她要回馈社会。如今面对慕名而来的20多个贫困户,她都毫无保留地传授小吃制作技艺和小店经营经验。

在山区贫困县宁化,王小平只是当地小吃业主的一个缩影。“沙县小吃的成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客家小吃也能变身新兴富民产业。”宁化县委书记余建地说,宁化是客家祖地,也是人口和农业大县。从1995年开始,已举办了21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先后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40多万人次的海内外客属乡亲回乡祭祖。如何利用客家祖地和人口大县优势?2012年2月,县委、县政府作出发展客家小吃的重要部署,并成立小吃办。

小吃办成立后,头件事就是抓培训。2012年8月,宁化成立客家小吃培训基地。培训中心实行免费培训、免费吃住、免费发放一套标志性厨师服装。从创业指导、服务礼仪、小吃制作等方面对创业人员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学员可获得由国家人社部门颁发的中式烹饪初级、中级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2015年,宁化客家小吃培训基地升级为宁化县职业技能实训基地。为解决创业人员的资金问题,当地出台了一系列贴息贷款和补助等扶持政策。截至目前,实训基地共举办宁化客家小吃免费培训班149期,培训学员8000多人,开办宁化客家小吃店2700多家,帮助300多个贫困户脱贫。

多措并举之下,宁化小吃业市场活力被激发,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通过培训小吃学员,鼓励创业,把有1000多年历史的客家小吃,打造成一个新兴的富民产业,不少学员创业能力增强,纷纷外出开店。客家小吃在本省、江西、浙江、广东等地多了起来。

选好企业,量身定制,帮扶帮到困难户

3月24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建宁县均口镇黄岭村,尽管这里天气依然寒冷,但食用菌种植基地内却热火朝天,采摘香菇、分拣、包装……菇农们忙得不亦乐乎。看着架子上长势喜人的香菇,菇农陈立胜乐得合不拢嘴。

陈立胜是黄岭村的贫困户,上有老人要照顾,下有孩子需抚养,无法外出务工;而由于村里耕作条件不好,种田效益差,他纵有一双务农好手,家庭依然贫困不堪。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何帮陈立胜脱贫?均口镇扶贫干部想到了项目扶持,即通过贫困户与龙头企业或者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牵手,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委托农户在公司或者自己基地内种植养殖,按照协议价收购,促进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和贫困农户联动发展。

作为当地的龙头企业,元盛公司根据陈立胜的实际情况,为他量身定制了脱贫方案:公司大棚免租金,他只需缴10%的风险保证金,剩余的资金,一部分由公司借给他,一部分由公司担保贷款,种植的香菇以每公斤5元钱回收。“不仅如此,我们还免费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菌袋由公司专业菇农培养、机械化生产,贫困户只要按照标准规范操作即可。”元盛公司董事长尤建国说,为解除贫困农户后顾之忧,他们还为农户购买了收益保险。

精准扶贫,让陈立胜一家走上了致富路,带来新生活。“眼下,我在基地是双重身份,既是有着2万棒香菇的股东,也是负责烧锅炉和菌棒生产的员工。一年下来,收入可达10万元。”陈立胜说。

作为全省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建宁县目前已确定了40多个扶贫开发重点村,根据不同贫困户状况,因户施策,制定针对性的脱贫措施。对于有技术没项目的贫困户,为其“量身定制”脱贫项目;对于有项目没资金的贫困户,在经济上提供帮扶;对于既没技术又没资金的贫困户,为他们提供保障工作则是最好的选择。

里心镇上黎村村民朱鹏翼,就是这样一个既没技术又没资金的特困户。“我现在年纪大了,既无老伴也没有收入来源,再加上儿子智障,整个家庭只能靠每月150多元的低保金维持。”面对朱鹏翼这样的特困户,今年里心镇决定将精准扶贫工作与农村卫生环境整治工作结合,即在聘请村保洁员上,优先聘用特困户。与其他29户低保特困家庭一样,朱鹏翼成了村保洁队中的一员。“每天工作就两件事,一是用板车收集农户家门口的垃圾,然后送到垃圾池里;二是负责巡查村的沿河地段,以及垃圾的清理工作。这活不辛苦,很充实,每年还能拿到工资7000元,生活更有保障了。”朱鹏翼说。

据建宁县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建宁从有限的财力中拿出4000万元,重点投向特色农业产业化和扶贫开发重点项目建设,吸收了2000多户贫困户参与,全县农办、妇联、计生协会等部门的小额信贷贴息正在实施。

升级产业,创造机会,拓展增收新模式

“政府帮助村里发展旅游,聘用大家管理菜地、花卉,农闲时我们在景区做零工,家门口就能旱涝保收,真是太好了。”3月25日上午10时,泰宁县杉城镇际溪村阳光明媚,村民汤道禹夫妇正在家门口的田地里忙活着。看到记者来访,他们挽起裤腿,笑容满面地走过来。

汤道禹家所在的杉城镇际溪村,虽不算偏远,但大多是山垄田,且土地贫瘠。过去这些年,老汤不甘客观条件所限,在自家几亩薄田上变着各种法子营生。然而,天不遂人愿。“年年搞种植,虽没见天灾,也未有人祸,就是没多大收益,有时还要倒贴。”汤道禹无奈地说,他今年已58岁,加上高龄母亲长期卧病,全家9口人一直靠他务农维生,实在折腾不起了。

境遇的改变从2014年始。这一年,杉城镇与台湾公司合作开发了“耕读李家”旅游项目,镇政府将汤道禹家的土地流转给项目所需的“李家菜地”,专门种植无公害蔬菜供应游客,同时聘请他们夫妇担任菜地管理员,两人每月工资收入有4500元,年可增收6万元,孩子们也由县扶贫办推荐到当地企业就业。如今,仅过去一年多,汤家就摘掉了贫困户帽子,他们说要再干两三年,争取盖新房。

“泰宁虽有土地面积230.91万多亩,其中耕地16.64万亩,林业用地187.36万亩,但地表地质结构由岩浆岩、变质岩和陆相沉积岩三大岩类组成,土地根本称不上肥沃,单走传统农业老路子行不通。可是我们有青山绿水,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就是一笔宝贵财富。”泰宁县农业局局长邹新会说,作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泰宁已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两张名片,只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挖掘潜力,就一定能让群众分享到旅游发展的红利。

为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2014年初,泰宁决定打造“鱼悦水际、鹭嬉南会、花样音山、闲趣崇际、耕读李家”乡村旅游“五朵金花”工程,积极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紧密结合,形成种、销、游一体化的特色农业产业化体系。 在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中,各村都探索出一些带动贫困户增收的模式。比如,杉城镇际溪村的“耕读李家”,通过引导贫困户将土地承租流转、参与民宿项目建设等途径,实现由单一农户向“股东+员工”“房东+业主”“技能+服务”转变;省级贫困村上青乡崇际村,村民们以道家养生文化、灯舞文化和以游浆豆腐、稻花鱼、野生泥鳅为代表,把传统美食文化充分挖掘出来,短短一年,村里的家庭宾馆、食杂店和相关配套服务快速跟进。

乡村旅游“五朵金花”工程,不仅帮助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如今还成为泰宁发展的新着力点。据2015年统计数据,目前泰宁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07个,其中农民从业人员5398人,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产值占全县GDP的40%,旅游从业人员占全县总劳动力的1/5,旅游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1/4。而际溪村自发展旅游以来,村民们开饭店、办民宿、种植蔬菜花卉,很多人找到了谋生的饭碗;5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每人每月可领到1000元至3000元不等工资。村民们说:“环境没被污染,而是越建越美,真正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这样的项目,再多我们也欢迎。”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