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三明频道> 三明综合新闻> 社会 > 正文

揭秘三明首起涉嫌盗掘古文化遗址案件(图)

2016-05-06 11:49:46王长达 杨开长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市博物馆珍藏的北宋青白釉瓜棱执壶系中村窑出品。

市博物馆展柜缩微再现中村窑制瓷场景。

盗掘出的宋代青白釉碗碟

 染指“国保”,国法难容

 市文物管理办公室主任余生富说,中村窑遗址是我省已发现制瓷作坊系统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的宋元时期窑址之一。1991年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刑法》第三百二十八条,盗掘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属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肖某、詹某盗掘古文化遗址,触犯刑律,将面临法律的严惩。两人被收押后,对自己的贪念之举懊悔不已,以泪洗面。

 中村古窑:五百年传奇

 林炳坤是当地大圣油桃合作社理事长。他每天除了到果园里看护油桃树,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巡守周边大大小小的古窑。

 回瑶解放前无人居住,解放后最早作为劳改农场。1958年四川、河北、福建、广东四省十六县移民到这里定居,林炳坤随父亲从福清迁来这里。

 回瑶有瓷土矿,山上多马尾松、杂木,移民在这里办起陶瓷生产合作社,烧制日用瓷,直到上世纪70年代。1964年当地开始种桔子,成为林果场。上世纪80年代,当地高岭土作为三化复合肥的原料。1993年东牙溪建水库,高岭土停止开采。

 回瑶老窑相连、废品成堆,林炳坤小时候曾捡到瓷象棋、花瓶,但村民们并不知道其来历。

 1984年,三明市文管会、博物馆发现古窑线索。此后直到九十年代初,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硅酸盐研究所和省考古专家、市文物工作者多次在此调查发掘,发现回瑶珠山、回瑶后山、蛇头山、水边山、牛岭山和草寮后山均有龙窑和制瓷作坊等遗迹。所采集的瓷片中,以青白釉为大宗,酱黑釉次之,并有少量青釉。回瑶后山等处发现的瓷土矿,经地质部门检测,是天然优质高岭土蕴藏区。

 市文物管理办公室主任余生富介绍说,早在北宋中晚期窑工到中村烧造瓷产品,历经宋、元、明初近五百年。

 中村窑遗址海拔在三四百米,分布面积100余万平方米,经调查有长约80米左右的大小龙窑遗迹30多条,淘洗池100多个,作坊区10处、瓷土矿区6处,工匠生活区5处。其文物遗迹的系统性、珍贵性、保存的完整性在福建乃至浙江、江西等几个古瓷生产大省中少有,这得到国家文物局、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专家和美国、法国、韩国等国专家的肯定。

 古窑文物市博珍藏

 东牙溪水库边有一条用彩钢瓦遮盖的龙窑,这就是草寮后山元代古代古窑址。

 1993-1994年我市建设饮水工程——东牙溪水库,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省博物馆会同市文管会和博物馆人员,先后两次对处于水库淹没线以下的草寮后山古窑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元代古窑一处,完整的淘洗系列遗迹一组(7个)、制瓷作坊遗迹一组(车坑5个),还有一处神龛。龙窑基址长83.41米,是目前国内发现最长的青白瓷窑。古窑出土有各式各样的碗、盘、碟、杯、壶、灯盏、炉等,雕刻艺术有刻划牡丹、四季花、印花鱼藻纹、折枝花等。

 2008年底,为迎接国家文物局专家视察,对草寮后山窑址进行了全面揭露,恢复了当时发掘场面。

 三明市博物馆缩微再现了当年草寮后山窑的制瓷工序劳作场景:挖土、捣土、制坯、阴干、修坯、上釉、装窑、烧窑,历经一天一夜24小时1200℃的烧烤,一件件青白瓷才崭露头角。馆内陈列着此处窑址出土的铜、铁、瓷等珍贵文物。生产工具有修坯用的瓷刀和陶车上瓷质构件荡箍和轴顶碗,其中一件瓷刀凹面刻有“堞甲”二字。窑具有匣钵、托座、垫饼、火标等。

 馆内的瓷器展区,有一件“镇馆之宝”——宋代青白釉瓜棱执壶,1974年从三元区莘口镇北宋古墓出土,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1993年回瑶珠山窑址遗址挖掘中,发现了与该执壶胎、釉、纹饰相类似的瓷片,由此证明了此执壶为中村回瑶生产的瓷器。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