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倾听泰宁历史 邓植与严续(图)

2016-07-15 11:15:56童 杨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泰宁的严姓以大源村为主,邓姓以茜源村为主。两姓间颇有渊源,因而在本章一并叙述。

关于邓氏,据《八闽通志》中记载:“邓植,闽王审知时任邵武镇将。”光绪年间修定的《邵武府志》则称泰宁邓姓:“大杉岭屯在福兴上保……闽王遣其将邓植屯兵于此,今其乡惟邓一姓。”

据《邓氏族谱》记载,邓植,祖籍河南南阳新野,后迁居京陵(今南京)。其祖父邓拜国官至承事郎,其父邓国保为避北藩兴师紊乱,举家迁居建州(今建瓯)。此时,邓植12岁,好攻文习武。20岁时遇闽越王王延政(?―951年),人称十三郎,闽太祖王审知之子,闽嗣主王延翰、闽太宗王延钧、闽康宗王延羲的弟弟,五代十国时期闽国末代君主。在位三年称恭懿王,国亡被俘,后事不明)。王延政知他有武略之才,招他为武士。因镇守杉关,防御有功,被封为大将军。

泰宁茜源《邓氏族谱》(始修年代不详,民国时曾续修)称:“始迁祖姓名邓植,南唐李璟时(955年-959年),迁入建州(今建瓯),定居地址新桥茜源。”并记载说:“我乡山多田少,杉松竹笋,上以办国课,下以资衣食。倘不珍重,任加斧斤,山其童矣,人何资寻。”

关于邓植将军,有其墓为证,在新桥向西坊冢窠。墓地42平方米,分三级台坪,以花岗岩、河卵石结封,呈弧月形。中间有墓墩,墓墩前有一排石栏杆,墓前有石雕一尊,主台坪上方竖三方墓碑,分别记述邓植将军的生平与业绩。

关于严氏,据大源《严氏族谱》上记载:严续(912年-1006年),字安上,南唐升元元年(937年)任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宰相衔)。其父严可求,侍淮南吴王杨行密始创南唐根基。杨行密卒后立其子继之,称吴王自立国号。严可求因助徐温奠立南唐,官至尚书仆射(宰相)。后徐温之子徐知诰受吴禅位,改国号为南唐,又复其宗姓改李升,并以其女太和公主下嫁严续。严氏父子两代相佐南唐数十年之久。南唐二世元宗(937年-975年)时,受北周兵威胁,为避北兵锋芒,元宗徙居洪都南昌,严续辅助太子李煜留守金陵,抵御北兵。后唐庄宗同光四年,严续举家迁居金陵。后唐长兴元年,严可求故逝,严续虽竭力主张抵敌北军,然无济于事。

《严氏族谱》记载,严续为严光的后代。“严光,字子陵,余姚(今浙江余姚县)人,少与光武同窗,及光武即位(即东汉武帝刘秀),公乃变姓名隐身不见,帝思其贤,访之。”严光以“高风亮节”闻名后世,北宋范仲淹在《严先生祠堂记》中,称其“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并作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那么,邓姓与严姓的渊源由何而来?

南唐灭闽后,邓植随王延政归降南唐李璟。李璟为了防止后周郭威侵犯,命邓植在三天内赶到江西建昌。当时正是多雨季节,泥泞路滑,难以急行军,无法按时赶到。李璟便以耽误军机为由,将邓植关进死牢。时任南唐宰相的严续悯恤邓植,设法以生病为由保释邓植。邓植出狱后,秘密携家眷潜逃,隐居归化镇(今泰宁县)北的张罗坑水竹坪(今新桥茜源村对面坳地),旋而定居茜源。李璟追查邓植潜逃之事,严续被拘捕问罪,并遭到满门抄斩。

据又大源《严氏族谱》记载,南唐时期(公元937年),大源村的老祖宗严续在朝廷做官时被人诬告,被囚狱中,幸得当时的禁官赵元德将他密释。严续侥幸单身逃脱,隐藏于邵武辖地桃树岭出家当和尚。

这样,事情就清楚了:严续救了邓植一家,赵元德救了严续。历史在此处得以弥合。

邓植得知情况后,十分内疚,接严续到家中居住,并把自己年方十八岁的女儿嫁给严续为妻,接续严家香火。严续便在离邓植家3公里左右的大源村繁衍生息。为不忘赵元德的恩情,至今大源严氏在每年五月初五祭祀赵元德,并称其为将军。

由此看来,邓氏与严氏渊源颇深:同仕南唐共进退,翁婿关系情谊长。邓植以镇将名存于史,严续则把北方的傩舞带入大源,发展成为现在全国闻名的傩文化,并以历史文化名村闻名当世。严氏邓氏,一文一武,带给泰宁安定稳定的同时,还带来了中原文化的传承。这于泰宁历史来说,无疑增添了辉煌的一笔。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