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边疆飞来的“金凤凰” 一波三折的技术革新

2016-07-27 10:16:04周志鸿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舒守涛在专注工作

7月14日,在三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异地搬迁的宁化新厂,首期项目进入生产阶段。车间里,一排排智能化的纺织设备整齐划一,一位戴着眼镜,清秀腼腆的年轻人指导工人们熟练操作机器设备。

这年轻人名叫舒守涛,是总投资3.5亿元宁化新厂的总负责人。

三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纺公司)异地搬迁,在宁化县成立福建省奔鹿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牛仔布及其配套纺纱生产线,占地219亩,建设厂房16.3万平方米。首期项目投产可实现产值3.5亿元。

36岁的舒守涛,出生在新疆阿克苏,2006年新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纺织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来到三纺公司工作。10年间,他从实习生、技术员到分厂厂长、公司高管,带领技术团队创新改革、产品开发,开发了羊毛兔毛等毛系列、涤麻棉麻等麻系列、天丝莫代尔等纤维素系列共计10余个系列几百个高附加值品种,为公司创造利润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今年6月,他获得了“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15年底,宁化厂房建好后,纺织机器、水电气、消防、智能化管理等设备安装、调试、生产,全由舒守涛负责指挥。

三纺公司董事长张邦长说:“舒守涛是我们引进的高材生,宁化新厂交给他,我放心。”

爱找“问题”的新疆小伙

2006年,舒守涛研究生毕业,研究的课题是纺织行业新材料、新技术运用,一心向往大海的他,来到福建。三纺公司领导热忱的邀请和这百年老企业厚重的历史文化,今后的发展前景,打动了舒守涛,他毅然放弃了导师劝他留校执教和继续攻读博士的优厚待遇,与大学同学的妻子先后来到三纺公司。

初到三明,人地生疏,遇到了不少困难。他也犹豫过,后悔过,但都坚持下来,不经历风雨怎见得彩虹。

工作从各个部门实习开始,有的部门领导叫这研究生先去扫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舒守涛二话没说拿起扫把扫地去,这或许是领导在观察,磨练他的意志。一年多时间,他到了一纺、二纺、牛仔布等车间、部门、工段工作,虚心向师傅们学习,与大家相处融洽,工作开展越来越顺利。

舒守涛是个爱找“问题”、又能解决问题的新疆小伙。

2006年7月,在纺纱二分厂实习时,每天一早,办公室里,工程师们忙碌着埋头计算,翻看厚厚的技术工艺单,翻改工艺;车间里,工人们等着工程师下单生产,工艺单下的不及时就会影响生产。每次下工艺单,工程师都要重新计算、验算,稍不注意容易算错,很不方便。

舒守涛发现这问题,想设计一套工艺数据库软件,将车间几年来成百上千个工艺数据输入到电脑,编制一套专业软件,他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编制完成,工程师们轻松点击电脑,从原来一个工艺要计算几个小时,提高到几分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艺准确率,这个软件得到大家一致好评。之后,他到了其他部门,根据不同部门帮助编制不同的工艺数据库软件,这些软件一用就是8年。

2007年,舒守涛在牛仔布车间工作时发现牛仔布染液浪费严重。原来,为防止染布染液不够造成生产停机的情况,工艺配方要求多配制染液,以防不备,多余的染料就全部倒掉。

舒守涛与工程师探讨,是否能将染料收集起来循环利用,但他的想法当即被否定。“车间也尝试过回收利用,但染液经过一段时间会沉淀分层,造成染色不均匀。”工程师说。

“是我错了吗?工程师毕竟经验丰富。”刚毕业的舒守涛心里忐忑了,犹豫了,“我的想法应该可以,为什么不行?”舒守涛不服输,用事实说话。下班后,他在车间里做起实验,把染液、母液用容器收集起来,放置一段时间,反反复复实验了两个月,发现只有少量的分层,掺入新染液后问题不大。他把摸索出使用的方法告诉工人师傅,两个月内的剩余染液都能使用。有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他找到那工程师可再次被拒绝。

一次,车间主任来车间,舒守涛把想法和实验结果告诉他,车间主任二话没说,说干就干,第二天就准备了许多容器,切起一个蓄水池,把母液和染液收集起来,在下一次染布的时候就用进去。布染完后,舒守涛忐忑不安,一次订单投入就是几万元、十几万元,如果牛仔布染色质量不行,损失惨重。过了半个月,客户反馈意见质量没问题,车间上下都沸腾了。10年来这个办法一直用到现在,成为公司节能减排的金点子,每年能节约经费约50多万元。

多年来,舒守涛主持并带领团体实施了引进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对公司大功率电机进行变频器改造并加装电容补偿等多项节能降耗改造项目,每年为企业节约经费150多万元。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