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守涛在专注工作
7月14日,在三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异地搬迁的宁化新厂,首期项目进入生产阶段。车间里,一排排智能化的纺织设备整齐划一,一位戴着眼镜,清秀腼腆的年轻人指导工人们熟练操作机器设备。
这年轻人名叫舒守涛,是总投资3.5亿元宁化新厂的总负责人。
三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纺公司)异地搬迁,在宁化县成立福建省奔鹿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牛仔布及其配套纺纱生产线,占地219亩,建设厂房16.3万平方米。首期项目投产可实现产值3.5亿元。
36岁的舒守涛,出生在新疆阿克苏,2006年新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纺织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来到三纺公司工作。10年间,他从实习生、技术员到分厂厂长、公司高管,带领技术团队创新改革、产品开发,开发了羊毛兔毛等毛系列、涤麻棉麻等麻系列、天丝莫代尔等纤维素系列共计10余个系列几百个高附加值品种,为公司创造利润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今年6月,他获得了“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15年底,宁化厂房建好后,纺织机器、水电气、消防、智能化管理等设备安装、调试、生产,全由舒守涛负责指挥。
三纺公司董事长张邦长说:“舒守涛是我们引进的高材生,宁化新厂交给他,我放心。”
爱找“问题”的新疆小伙
2006年,舒守涛研究生毕业,研究的课题是纺织行业新材料、新技术运用,一心向往大海的他,来到福建。三纺公司领导热忱的邀请和这百年老企业厚重的历史文化,今后的发展前景,打动了舒守涛,他毅然放弃了导师劝他留校执教和继续攻读博士的优厚待遇,与大学同学的妻子先后来到三纺公司。
初到三明,人地生疏,遇到了不少困难。他也犹豫过,后悔过,但都坚持下来,不经历风雨怎见得彩虹。
工作从各个部门实习开始,有的部门领导叫这研究生先去扫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舒守涛二话没说拿起扫把扫地去,这或许是领导在观察,磨练他的意志。一年多时间,他到了一纺、二纺、牛仔布等车间、部门、工段工作,虚心向师傅们学习,与大家相处融洽,工作开展越来越顺利。
舒守涛是个爱找“问题”、又能解决问题的新疆小伙。
2006年7月,在纺纱二分厂实习时,每天一早,办公室里,工程师们忙碌着埋头计算,翻看厚厚的技术工艺单,翻改工艺;车间里,工人们等着工程师下单生产,工艺单下的不及时就会影响生产。每次下工艺单,工程师都要重新计算、验算,稍不注意容易算错,很不方便。
舒守涛发现这问题,想设计一套工艺数据库软件,将车间几年来成百上千个工艺数据输入到电脑,编制一套专业软件,他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编制完成,工程师们轻松点击电脑,从原来一个工艺要计算几个小时,提高到几分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艺准确率,这个软件得到大家一致好评。之后,他到了其他部门,根据不同部门帮助编制不同的工艺数据库软件,这些软件一用就是8年。
2007年,舒守涛在牛仔布车间工作时发现牛仔布染液浪费严重。原来,为防止染布染液不够造成生产停机的情况,工艺配方要求多配制染液,以防不备,多余的染料就全部倒掉。
舒守涛与工程师探讨,是否能将染料收集起来循环利用,但他的想法当即被否定。“车间也尝试过回收利用,但染液经过一段时间会沉淀分层,造成染色不均匀。”工程师说。
“是我错了吗?工程师毕竟经验丰富。”刚毕业的舒守涛心里忐忑了,犹豫了,“我的想法应该可以,为什么不行?”舒守涛不服输,用事实说话。下班后,他在车间里做起实验,把染液、母液用容器收集起来,放置一段时间,反反复复实验了两个月,发现只有少量的分层,掺入新染液后问题不大。他把摸索出使用的方法告诉工人师傅,两个月内的剩余染液都能使用。有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他找到那工程师可再次被拒绝。
一次,车间主任来车间,舒守涛把想法和实验结果告诉他,车间主任二话没说,说干就干,第二天就准备了许多容器,切起一个蓄水池,把母液和染液收集起来,在下一次染布的时候就用进去。布染完后,舒守涛忐忑不安,一次订单投入就是几万元、十几万元,如果牛仔布染色质量不行,损失惨重。过了半个月,客户反馈意见质量没问题,车间上下都沸腾了。10年来这个办法一直用到现在,成为公司节能减排的金点子,每年能节约经费约50多万元。
多年来,舒守涛主持并带领团体实施了引进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对公司大功率电机进行变频器改造并加装电容补偿等多项节能降耗改造项目,每年为企业节约经费150多万元。
竹原纤维纱线可做衣服
一波三折的技术革新
舒守涛大学时研究专业是纺织新材料、新技术,对世界纺织前沿的产品比较了解。
2006年9月份,企业召开高管与新聘大中专毕业生面对面交流会。初出茅庐的舒守涛提出,企业应对激烈竞争,要升级改造传统纺纱,做高附加值的紧密纺产品。紧密纺是什么?会上大家都不知道,当即被否定。之后,舒守涛多次提出紧密纺项目屡次被驳回。
2010年,三纺公司重组,期待更大的发展,新上任的董事长张邦长专门去车间找舒守涛,了解他对企业发展的想法,聊着聊着,舒守涛再次提到紧密纺项目,董事长立即召集高管开会讨论,并让营销部到广东、山东等地市场调查,发现这些地方紧密纺项目已开展如火如荼。
调查回来,三纺公司立刻投入技改,选择适合自己的紧密纺项目,舒守涛任技改总负责人,对细纱车间关停全面技改。当改到第15台机器时,产品质量出了些问题,此时,责怪的声音四起,“不同意上马的项目,现在损失这么大,怎么办?”舒守涛带领团队用3天时间到泉州客户走访了解情况,针对问题做实验整改,获得客户的好评,技改当年就见效益。第二年,83台细纱机全部技改完成。好项目开拓了市场,一吨紧密纺纱比传统纱利润增加20%,一年后,就收回了技改成本。
紧密纺项目是用同样的棉花原料生产出更好的产品,提高纱线档次,纱线粗细均匀、强力好、毛羽减少,用于高档的服装制作,成本低,利润高,有了更好的市场竞争力。一年后,长乐地区都紧跟着上项目。
“我10年前就提出这个项目太超前了,但没有领导的支持,再好的建议也不能落地实施。”舒守涛说。
攻克世界难题获专利
在三纺公司展厅里,一条柔软时尚的牛仔布与众不同,它是用竹原纤维制作的,仅成本价就达500多元。竹子能做衣服,如今不是稀罕事了,市场上随处都是竹纤维衣服,但这些衣服是竹子打成浆后制成的;而舒守涛攻克的世界难题,是用竹原纤维做衣服,竹子变为竹片、竹丝,再变为竹原纤维等物理变化而成,保留竹子本身的抗菌、凉爽、吸湿排汗等性能。
6月20日,舒守涛与团队申请的发明专利《一种竹原纤维牛仔纺织面料的制备工艺》经过国家专利局一年半的验证正式获批。
为什么会想到攻克的世界难题,做竹原纤维牛仔面料呢?
三纺公司是百年老企业,获得很多荣誉,却没有一块高新技术企业的牌子,这项荣誉,要有发明专利的硬性指标。2012年,舒守涛分管技术部门,他下决心突破做企业第一个拿发明专利的人。他查阅大量资料、专利网,感到专利离现实很遥远。
三明地处山区有丰富的竹子资源,竹原纤维在纺织行业运用在全国、全世界没有成功例子。竹原纤维,日本研究了许多年,福建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都以失败告终。下班之余,舒守涛在实验室里一做就是几个小时,在前人失败的经验基础上,寻找突破口,麻绳很硬,都可以做成衣服,麻布制衣的原理运用到竹原纤维来,让他有了灵感。
经过两年多的实验,终于有了突破,在竹原纤维中配比优秀的纤维,慢慢地成功了,并做成了牛仔裤成品,功破世界难题。
这项发明专利,通过工艺上的创新,使大多数偏粗、偏短、整齐度差的竹原纤维可以应用于纺织面料,不仅解决了大多数竹原纤维材料难以应用的缺点和不足,而且纺织制得的牛仔面料,具备了竹原纤维所有天然、长久的特殊功效,提高纺织面料的研发水平。
面对荣誉,舒守涛说:“在平凡的、重复的工作中,坚持工匠精神,持之以恒、不断创新,才能获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