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县产业扶贫 成为贫困户脱贫利器
2016-08-05 09:53:24巫瑞万 陈生雄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原中央苏区县宁化,过去是闹革命的好地方,如今是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 淮土镇被中华苏维埃授予“扩红模范乡”荣誉称号。在开展脱贫攻坚中,摸索出了一套精准识别贫困户的好办法,这就是大家公认的“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按照这套办法,使全镇真正建档立卡贫困户432户1118人,得到了扶持。 村干部告诉我们,有了这套识别机制,再也不要为了扶谁不扶谁而头疼了。淮土镇禾坑村一个村就有4名县直机关干部、4名镇干部、3名农技干部和省国土资源厅驻村干部在村开展结对帮扶。 面对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曹坊镇党政领导迎难而上,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据镇干部讲,2014年以来,曹坊镇共有县、镇、村三级干部195人参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覆盖了全镇所有的697户贫困户。 对帮扶干部有明确的帮扶要求。如曹坊镇要求,每名帮扶人员一年至少4次到户,每年扶持资金不少300元,同时动态记录好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帮扶办法,找准帮扶路子,不脱贫不脱钩。 产业扶贫,成为贫困户脱贫利器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淮土、曹坊两镇都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小吃培训等技能培训,培养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新型农民,提升贫困农户就业创业能力。为鼓励和支持贫困户从事客家小吃,两镇为贫困户优先安排免费培训,免费制作牌匾,在享受县里相关优惠政策的同时,镇财政再给予一定的奖励扶持,对贫困户在县外开标准店的奖励5000元,普通店的奖励300元。 政府的关心支持激发了贫困农户的创业热情。淮土镇2015年就有154人参加客家小吃培训,其中贫困户25人,开客家小吃店58家,其中贫困户3家。不少人实现了当年脱贫。 要实现真正脱贫,让贫困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就业岗位、有一个相对固定较高的收入,显得十分重要。 两镇以发展“短、平、快、小”产业为抓手,在立足“粮、烟”两大支柱产业基础上,着力抓好工业企业,为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提供平台。 曹坊镇石牛村以本村经营能手为骨干,办起了“王中王”辣椒合作社,该社已覆盖全县8个乡镇和周边县5个乡镇,该村用上级扶持的10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量化入股“王中王”辣椒合作社。2016年该村入股分红建档立卡的贫困户45户130人,每人每年平均可增收1000元。 目前,全镇有工业企业4家(森宝化工、福仙化工、曹坊砖厂、永银矿业);农业企业21家(王中王辣椒、三星山药、新农果蔬等12家专业合作社;贻然园、燕丰、桂美园等8家家庭农场),实现了不能外出的贫困户基本上能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就地脱贫。 淮土镇禾坑村被列入三明市扶贫改革试验区。在镇书记邱华东的指导帮助下,他们利用上级50万元这笔扶贫专项资金建起了占地500平方的钢筋结构厂房,连同旧村部,一并以每平方米180元租金租给鞋面加工。这样村财不仅可增收1.5万元,10位贫困人口还可在家门口务工,月工资2000多元。 去年,禾坑村还成功引进一家公司参与本村农业休闲旅游体验项目建设。贫困户可通过扶贫专项资金投入,获得公司量化折股分红,增加贫困户收入。 政府兜底,不让一个贫困户落下 如何保障五保贫困户和无劳动能力的低保户,成了两镇(淮土、曹坊)领导的一块心病。 两镇对五保贫困户通过“两供养”方式(集中供养、分散供养)实现脱贫;对无劳动能力的低保户通过“两保障”(低保、医保)低保政策兜底实现脱贫。 淮土镇禾坑村建设幸福公寓,解决没有能力自建新房的五保户、特困户等贫困户的住房问题。这些幸福公寓平均占地380平方米,建筑面积1227平方米,总投资220.3万元,共有17套公寓房,设有食堂和医疗服务室等配套服务设施。现有5户五保户、低保户入住。 两年来,曹坊镇共有307户、1083人贫困户,通过帮扶实现脱贫。上年,淮土镇一年就使贫困户实现脱贫280户、共926人。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