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探秘三明市博物馆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2016-09-26 10:00:44林芳芳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镇馆之宝:将乐县龙栖山圣水岩庵“青云堂”石造像(图为其中的一尊罗汉)

镇馆之宝:宋青白釉瓜棱执壶

今年9月,市博物馆走过30年。30年来这座博物馆有哪些变化?博物馆里都有些什么宝贝?什么样的宝贝才能被博物馆收藏?最古老的藏品是什么?镇馆之宝又是怎么来的?这些宝贝又是如何保存下来的?请看记者的报道——

镇馆之宝:一件产自中村回瑶一件来自将乐龙栖山

1986年9月,市博物馆正式成立,时光飞逝,市博物馆已从最初的一个编制、一座庙到如今的多个部门、一万多平方米展厅的单位。而馆藏文物也已有2303件,其中1级文物3件,2级文物28件,3级文物987件。藏品种类有陶瓷、瓷器、玉器、铜器、石造像、家具、字画、纸币、钱币等类别,时代跨度从新石器时代至各个历史阶段。

在众宝之中,两件有着我市地域特色的宝贝,被推为镇馆之宝。

走进市博物馆《馆藏文物》馆,右手侧第一件文物——宋代青白釉瓜棱执壶就是其中一件镇馆之宝。执壶高22.4厘米,重1.2千克。喇叭口,颈肩间连有一个双带状把,对称处置尖嘴长管圆弯流;肩部立有一对称团菊纹纽及饰有一圈凹弦纹,腹部被纵向弦纹分为六棱瓜状,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灯光下,青白釉壶身,釉质光洁莹润,胎白质坚、细腻,器型完美。

市博物馆郑华副馆长介绍,1974年,我市考古人员在三元区莘口镇发现一座北宋古墓,出土了一批瓷器、铁器等随葬品,其中这件青白釉瓜棱执壶十分惹眼。此执壶美观又实用,反映了当时制瓷工匠高超娴熟的技术,是一件代表我市当地制瓷工艺的上乘之作。

如此精美的宋青白釉瓜棱执壶究竟产自何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考古人员。直至1993年,福建省博物院会同我市文管会,对三元区中村回瑶窑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发现了与该执壶胎、釉、纹饰相类似的瓷片,由此证明了此执壶为中村回瑶生产的瓷器。

在《馆藏文物》馆最深处有个人造洞穴,里面的一组将乐县龙栖山圣水岩庵“青云堂”石造像便是市博物馆的另一件镇馆之宝。

圣水岩庵“青云堂”位于将乐县龙栖山与万全乡交界处的圣水岩景区内,据《将乐县县志》记载,圣水岩庵“青云堂”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清末庵堂塌毁,这组石造像便开始经历风雨考验。出于对石造像的保护,1984年,经有关部门批准,将清云堂存留的石造像移至市博物馆收藏。

这组石造像以佛教造像为主,兼有道教造像,共有35件,包括佛、菩萨、罗汉、天王、祖师、弟子、雷公等,以及石瓶、石塔、石香炉、石井圈和建筑石构件,且并非同一个年代的产物,而是来自唐、宋、元、明、清不同年代,因供奉时间和来源不同,石造像的石质和雕造风格存在差异,但整体雕造细腻,结构匀称,造型生动,刀法遒劲有力,线条流畅,体现了当时能工巧匠的雕造风格。

郑华说,在这组石造像中,尤以罗汉像数量最多也最为生动,共13尊,大多基本完好,个别因石质较松,出现风化现象。

除了艺术,因这组石造像部分有明确纪年,为明代佛造像的断代提供了标尺,对研究三明地区明代佛教传播和石雕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历经几百年的风吹雨打,有的甚至已残缺不全,但仍有着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我省古代石雕作品中难得的文物珍品。

最初掌宝人:首届文物汇展展了1千多件文物

现已84岁高龄的廖壤城是市博物馆的第一任馆长。9月22日,记者上门拜访了廖壤城。忆起那段组建市博物馆的经历,老人仍有些激动。

“1983年,我开始接手市博物馆筹建工作。第二年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要在我们三明召开,如果没有博物馆就等于没有一个可以集中展示我们市历史文物的地方。”廖壤城一下打开话匣子。

经过精心选址,市里选定了位于列西的古建筑正顺庙,正顺庙虽保存完好,但要作为博物馆却还需修缮。廖壤城一方面请列西大队帮忙组织协调,一方面请来当地一位姓魏的古屋修缮高手帮助修缮。

廖壤城说,在组建博物馆期间,最让他难忘的是1983年的三明市首届文物汇展。以往,市一级只有文化馆藏有一些文物,那次展览各县的宝贝都来了,市里第一次汇集了1千多件文物,可当时的正顺庙还展不了那么多文物,于是筹备组就租下市青少年宫。“连着展了一个多星期,最后不仅在市里引起不小轰动,连省内不少地区都来参观。”说到这里,廖壤城明显提高声音分贝。

廖壤城介绍,那时的新增馆藏的主要方式是考古挖掘和省文化厅文博处下拨。虽然市博物馆还未正式成立,但为了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廖壤城办了好几场展览,其中1985年,与省博物馆联合举办《法国性的自然史展览》中第一次融入了影像展览。

1986年9月12日,市博物馆正式成立,这个日子是廖壤城等老一辈博物馆人期待已久的。“就像是孩子诞生了一样地兴奋。”时至今日,廖壤城还是难掩心中的激动。

关于护宝那些事

除了考古挖掘,民间征集是馆藏重要来源之一。什么样的宝贝才能迈入市博物馆的大门?郑华介绍,物件的年代必须在1949年之前;物件需具有代表性,且东西相对完整。必须经过省上专家鉴定,再经定价等程序,才能最终进入市博物馆。

一旦进入市博物馆也意味着库中护宝开始。自建馆以来,市博物馆的宝贝们经历了两次洪水考验。

1994年5月2日,市区遭受特大洪水,在武警的协助下,正顺庙内陈列文物全面转移妥当,但洪水对展橱、荣先祠东北侧部分墙体等破坏严重。2010年6月15日,市区持续强降雨,洪水上涨至正顺庙大坪半米的高度,全馆一层文物在市森林武警指战员的援助下安全转移。

“一方面要和洪水抢时间,一方面文物包装有严格的规定。因此我们在平时就做好各项准备,例如准备好文物包装锦盒、紧急情况下启动应急预案等。”郑华介绍。

如今,新馆落成,博物馆里宝贝们的展示区更加安全规范,部分宝贝静躺在《客家祖地》馆、《红色三明》馆、《馆藏文物》馆、《崛起的三明》馆及临时展厅里,而另一些宝贝则藏在库房深闺。“在专业的库房里,我们的要求是恒温恒湿,一般温度在26℃,但瓷器类的文物对这个倒要求不高。而根据三明的气候特点,我们更需要注意防潮和防蛀。”郑华介绍。

(图片由市博物馆提供)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